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NICU患儿静脉置管后通过负压回抽吸出静脉置管管道壁附着的有形成份,降低静脉炎或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方法 将随机分为两组的各50例,一组用含生理盐水(2-3ML)10ML注射器接静脉置管未端封闭式回抽出管壁上附着的有形成份,再用另一支生理盐水注射器正压封管,另一组直接脉冲式正压封管。结论 观察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低(均P<0.05),静脉置管护理时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对于附着的血液有形成份的清除效果明显。
【关键词】 静脉置管;封闭式负压回抽;静脉炎;堵管
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静脉置管为NICU患儿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血管通路[1],因其易于操作、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不易刺破血管壁等优点在患儿输液治疗中经常使用。但在治疗时因患儿的不自主的哭闹、用力,护理人员封管手法不对、输液不及时等因素会造成血管内压力增大、血液返流,在此情况下血液中有形成份极易附着于软管壁,长时会引起堵管并引发静脉炎等症状[2],降低了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成为困扰护理人员的一个难题。
笔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将管中附着成份抽出,可有效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现将方法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5月,收入NICU治疗303例新生儿,男185例、女118例,早产儿1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9例,新生儿肺炎5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0例,体重1150g~4100g,日龄30min~15d,住院时间5~34d,平均7.65d。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用BD公司24号静脉留置针用于NICU新生儿输液治疗,两组患儿日龄、姓别、体重、作者单位:519000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生儿输液治疗,两组患儿日龄、姓别、体重、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回抽方法:观察组用含有2~3ml生理盐水的10ML一次注射器2个,其中一支连接旋下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的末端形成密闭状态,回抽,停,回抽,停,每个动作持续>1S,管壁上的血性成份可溶于该注射器中,如附着力强时,可配合回抽在软管外按压,直至管壁上的成份全部脱落溶解后,持力回抽出约0.5~1ml鲜血后丢弃,快速接另一支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封管,后再密闭连接肝素帽于静脉留置针的末端,连接输入的液体。对照组对于血液回流出现有形成份附着时常规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确定畅通后连接输入的液体[3]。
1.2.2 评价方法:记录每例单次置管至拔管期间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单次置管时间。
1.2.3 判定标准:局部静脉的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所规定的指标(INS)[4]。0级:无任何症状;I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II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红肿或水肿;III级:输液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Ⅳ级:输液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条索状物大于2.5㎝,有脓液流出。
2 结果
二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NICU患儿血管发育不成熟,置管有一定难度,置管管壁容易附着血形成份,以前常规会采用对照组方法处理,但与观察组比较静脉炎、堵管发生率明显偏高,留置时间也偏短(均P<0.05)。
3.2 NICU患儿留置管静脉治疗期间因各种因素均可造成患儿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液返流,血液中的有形成份附着输液管道壁。从前通常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保证输液通路通畅,因为此方法早期是有一定的效果,它采用特有的旋涡流动方式,封管液可作用于软管的各个部位, 稀释并溶解有形成份及小血栓,并且可以冲洗管壁上的药物微粒,降低堵管,脉冲式正压封管在临床上防止静脉炎有着不容置疑的认同。但对于血痂附着的管道,效果就没那么好,因它很可能把附着的有形成份送入到了血管内,或同药液作用,形成引发炎症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引发静脉炎。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同样采用旋涡流动方式冲洗[5],但它是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导管尾端形成密闭状态,通过回抽形成负压,产生旋涡性的有力冲洗力,经反复冲洗,使管壁有形成份及一些隐形的药物小颗粒最终溶解于生理盐水,不会进入血管内;同时强大的负压回抽力还可将针端形成的含静脉纤维蛋白鞘的血液、小血栓、小凝块带出排出体外,使得静脉置管、血管通畅,有效降低了患儿血管中炎性因子的含量,避免了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封闭式负压回抽法还可用于PICC置管术后管道维护,当正压封管遇有阻力或管道堵塞早期,反复回抽几次,可将管中滞留有形成份抽出,由于管道较长,滞留有形成份多,效果不佳时可在注射器中更换含5个单位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效果会更好。对于封管不到位、肝素帽松动引起的血液回流,采用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可使管壁附着物溶解,保证了长期静脉置管管道通路通畅,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 耿少英,赵改婷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3):3-5
[2]李孚伟,小儿静脉留置针缺陷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65
[3]王艳等.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20(9):78-封三.
[4]输液治疗护理理实践标准.INS,2006,S51
[5]吴双伟.脉冲式封管在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中的应用,2006,21(23):36-37
表1二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关键词】 静脉置管;封闭式负压回抽;静脉炎;堵管
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静脉置管为NICU患儿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血管通路[1],因其易于操作、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不易刺破血管壁等优点在患儿输液治疗中经常使用。但在治疗时因患儿的不自主的哭闹、用力,护理人员封管手法不对、输液不及时等因素会造成血管内压力增大、血液返流,在此情况下血液中有形成份极易附着于软管壁,长时会引起堵管并引发静脉炎等症状[2],降低了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成为困扰护理人员的一个难题。
笔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将管中附着成份抽出,可有效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现将方法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5月,收入NICU治疗303例新生儿,男185例、女118例,早产儿1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9例,新生儿肺炎5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0例,体重1150g~4100g,日龄30min~15d,住院时间5~34d,平均7.65d。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用BD公司24号静脉留置针用于NICU新生儿输液治疗,两组患儿日龄、姓别、体重、作者单位:519000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生儿输液治疗,两组患儿日龄、姓别、体重、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回抽方法:观察组用含有2~3ml生理盐水的10ML一次注射器2个,其中一支连接旋下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的末端形成密闭状态,回抽,停,回抽,停,每个动作持续>1S,管壁上的血性成份可溶于该注射器中,如附着力强时,可配合回抽在软管外按压,直至管壁上的成份全部脱落溶解后,持力回抽出约0.5~1ml鲜血后丢弃,快速接另一支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封管,后再密闭连接肝素帽于静脉留置针的末端,连接输入的液体。对照组对于血液回流出现有形成份附着时常规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确定畅通后连接输入的液体[3]。
1.2.2 评价方法:记录每例单次置管至拔管期间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单次置管时间。
1.2.3 判定标准:局部静脉的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所规定的指标(INS)[4]。0级:无任何症状;I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II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红肿或水肿;III级:输液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Ⅳ级:输液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条索状物大于2.5㎝,有脓液流出。
2 结果
二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NICU患儿血管发育不成熟,置管有一定难度,置管管壁容易附着血形成份,以前常规会采用对照组方法处理,但与观察组比较静脉炎、堵管发生率明显偏高,留置时间也偏短(均P<0.05)。
3.2 NICU患儿留置管静脉治疗期间因各种因素均可造成患儿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液返流,血液中的有形成份附着输液管道壁。从前通常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保证输液通路通畅,因为此方法早期是有一定的效果,它采用特有的旋涡流动方式,封管液可作用于软管的各个部位, 稀释并溶解有形成份及小血栓,并且可以冲洗管壁上的药物微粒,降低堵管,脉冲式正压封管在临床上防止静脉炎有着不容置疑的认同。但对于血痂附着的管道,效果就没那么好,因它很可能把附着的有形成份送入到了血管内,或同药液作用,形成引发炎症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引发静脉炎。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同样采用旋涡流动方式冲洗[5],但它是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导管尾端形成密闭状态,通过回抽形成负压,产生旋涡性的有力冲洗力,经反复冲洗,使管壁有形成份及一些隐形的药物小颗粒最终溶解于生理盐水,不会进入血管内;同时强大的负压回抽力还可将针端形成的含静脉纤维蛋白鞘的血液、小血栓、小凝块带出排出体外,使得静脉置管、血管通畅,有效降低了患儿血管中炎性因子的含量,避免了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封闭式负压回抽法还可用于PICC置管术后管道维护,当正压封管遇有阻力或管道堵塞早期,反复回抽几次,可将管中滞留有形成份抽出,由于管道较长,滞留有形成份多,效果不佳时可在注射器中更换含5个单位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效果会更好。对于封管不到位、肝素帽松动引起的血液回流,采用封闭式负压回抽法,可使管壁附着物溶解,保证了长期静脉置管管道通路通畅,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 耿少英,赵改婷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3):3-5
[2]李孚伟,小儿静脉留置针缺陷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65
[3]王艳等.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20(9):78-封三.
[4]输液治疗护理理实践标准.INS,2006,S51
[5]吴双伟.脉冲式封管在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中的应用,2006,21(23):36-37
表1二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