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党既要进行国共合作,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纯洁。由于注重党员数量却忽视质量、党内思想教育缺乏、党内纪律松弛、部分党员脱离群众等原因,党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严肃党纪等方面对保持党的纯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大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启示如下:发展党员要以质量为先,思想上入党是前提,加强对党员的纪律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2-0037-05
大革命时期,党面临着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的艰巨任务,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严肃党纪等方面对保持纯洁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大革命是党员纯洁性的试金石,既锻炼了一大批立场坚定、思想纯洁、掌握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员干部,也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出现了大批叛党者和脱党者。总结党在大革命时期探索纯洁性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当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必要性
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一方面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党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纯洁。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不是要取消共产党的组织,而是仍要保持共产党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1 〕 (P147 )。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幼年时期,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和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员数量猛增,质量下降,无政府主义、小农意识等不良思想严重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以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党员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党员432人,到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已增加至994人,再到1927年中共五大时,党员人数已达到57967人,实现了空前的增长。从党的四大开始,大力发展党员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党逐步降低了入党人员的门槛,将入党介绍人由正式入党半年的两人,变为两人中只须有一人是正式党员,且不限于入党半年以上者;新党员经过入党仪式编入支部;处于候补中的预备党员,只要在革命运动中表现积极就可以缩短候补期,转为正式党员 〔1 〕 (P450 )。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给各地的指示信中明确强调:“这些革命的工人农民党员之增加,正是使党革命化,正是增加质量之一种方法,一种重要的方法”,“不急谋党员数量的增加,便是对党怠工,便是一种反动行为” 〔2 〕 (P635 )。党员数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增加,但是党员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提高。湖北区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汉口党员“虽共有四十七人,而懂组织与党义的占最少数,同志们不知服从纪律与党纲为党员应尽职责”,且忽视党内小组会议,故意不参加会议 〔1 〕 (P262-263 )。如何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克服无政府主义、小农意识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良影响,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党内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混乱,需要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从而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中共四大后,党员数量急剧增长,那些在革命中新入党的党员几乎没有受到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也没有受到必要的党内政策和纪律的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党内的宣传教育方针和政策并不能适应迅速扩大了的党的发展形势,党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缺乏,不仅在党报上很难找到教育党员了解党的政策的讨论文字,而且在党小组会中很少有政治报告,“大多数的同志都是富于革命热情,而缺乏系统的认识” 〔2 〕 (P516 )。例如,在国共合作的问题上,左的观点主张继续作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反对加入国民党,甚至反对加入国民革命,认为这是和资产阶级妥协。右的观点更加普遍,认为共产党既然以国民运动为中心工作,“便应集权力于国民党的工作,不必同时进行我们党的工作” 〔1 〕 (P336 )。解决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既要靠革命的实践,更要靠党内部的宣传教育。因此,加强党内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成为凝聚共识、保持纯洁性的重要课题。
(三)党内纪律松弛,涣散无力,需要依托党的纯洁性教育,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可以贯彻民主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但是由于党内理论水平不高和建党初期残酷的斗争环境,党内出现了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绝对化的偏向。一种是党内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无视党的纪律,自由散漫。中央要求各地党的组织必须定期向中央汇报党组织的工作,然而“各地往往不做农运专门报告,都是随随便便在总报告中带一二句,纵专做报告亦不按期” 〔2 〕 (P285 )。另一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和实践经验匮乏也为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党内出现了以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家长制”。这些涣散无力、纪律松弛的现象,不仅违背党的宗旨原则,而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极大地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影响到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党的路线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加强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必要之举。
(四)部分党员作风不正,脱离群众,需要以纯洁性教育为突破口,进而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在大革命时期,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踊跃地参与和支持革命,是因为人民群众看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但是在蓬勃发展的革命浪潮中,部分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滋生了官僚习气。在宣传教育方面,“太偏重机关式的组织工作”,不能使党的宣传理论和阶级教育深入工人群众中 〔1 〕 (P376 );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只图利用政治势力去发展工作” 〔2 〕 (P468 ),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基础,勉强而为,只能使我们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总结领导工人运动的教训时,便深刻认识到: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会组织“多半借着政治号召发展起来,没有建立下层强固基础,没有吸引广大工人建立工会生活” 〔3 〕 (P380 )。这样,当大革命暂遭失败时,工会组织的基础便完全瓦解,失败就在所难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是党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就成为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大革命时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措施
纯洁性不是单纯指成分上是否符合无产阶级政党要求,纯洁性更多的应该是指党员在思想上与政党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信念上与政党政治目标保持高度吻合,行动上与政党纲领路线保持统一。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虽然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革命实践中已开始了探索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初步尝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探索保持纯洁性的教育引导机制。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保持党的纯洁性首先要保持全党思想的纯洁。大革命时期,党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普遍较低,党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为有效解决国共合作背景下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党中央于1923年10月和11月分别通过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和《教育宣传问题之议决案》,首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明确要求把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党纲党章的学习、政治形势的学习讨论以及对社会实际生活的了解等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对党内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党内学习教育的具体组织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1924年5月,中央执委扩大会议又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再次强调了党内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要求中央宣传部在党报上加重党内宣传教育工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还要“特别设一个编辑委员会” 〔1 〕 (P245-246 )。党的四大在《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专门制定了整顿宣传工作的12项具体办法,强调在中央和地方党组织中专门设立一个“强固的宣传部”,集中力量办好《向导》《新青年》《中国工人》和《党报》,并使之成为一个理论阵地〔1 〕 (P377 )。为使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者掌握正确的宣传方法,使党的理论能够通俗易懂地被广大党员接受和理解,1926年5月,中共中央将《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工作》的小册子作为必读品发给每个同志,“当令详细读过,其不识字者,支部应负责特别为之解释” 〔2 〕 (P108 )。事实也正是如此,党的宣传动员工作不仅可以使党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引导和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党的队伍中并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为适应党的队伍庞大而分散的状况,党改变集中培训的方式,依靠举办地委以下和区委以下两级党校的方式,分地区、分行业、小规模对党员进行培训。党校内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根据国内革命运动的经验,说明共产党在许多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使党校的学生得着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1 〕 (P481 )。1926年2月,中央特别会议再次要求在地委之下设立普通党校,在区委之下设立高级党校,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如广东区委就要求“在农村中选举能活动并得农民信仰的同志二十至三十人, 加紧训练一二个月,灌输党员的必具知识和活动方法,修业期满后,分发各县主持党的内部工作,训练及吸收该地党员” 〔2 〕 (P256 )。总的来说,在中央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各地开始了依靠党校加强对党员教育的探索实践,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中共北方(北京)区委党校、中共江浙区委党校、中共广东区委党校、中共湖南区委党校、中共“两湖”党校等。尽管这些区委党校(高级)和地委党校(初级)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在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培训了一大批党员领导骨干和工人党员。
(二)加强组织建设,探索保持纯洁性的组织保障机制。组织纯洁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保障。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就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同各种违背党纲党章、危害党的事业的行为作斗争,始终使党保持先锋队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与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相比,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突出地增加了加强对党员的纪律约束和维护中央权威的条文,例如,明确强调党员自请出党时,必须经过地方党组织之决定,并收回其党证及其他重要文件,由入党介绍人担保其严守本党一切秘密,如果违反党的纪律,“由地方执行委员会采用适当手段对待之” 〔1 〕 (P383 )。党的四大以后,为及时掌握中央决议在地方贯彻执行情况,加强对地方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定期上报本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诸如党费缴纳情况、地委指导支部书记对内组织、对外活动等问题。到党的五大时,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将其写入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4 〕 (P144 )。
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中共四大在修改党章议案中专门增加了对支部的指导意见,例如,规定了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支部例行会议的形式和内容等。例行会议的召开,不仅有利于集中传达和学习上级组织部门相关指示和会议精神,了解和掌握党组织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动向,而且有利于统一思想,及时纠正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对相关问题的错误认识,保持党员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纯洁。《党章修正案》甚至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 〔1 〕 (P388 )的条款。这些新增的规定,便于及时掌握党员的动向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为适应革命新形势的发展需要,1926年5月,中央又制定了《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进一步要求把党的支部建设成为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发展党的工具、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党的生活中心、党的战斗的武器和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 〔2 〕 (P612-613 )。大革命时期,党在革命实际中渐渐地懂得了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这对推动党组织发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扩大党的影响,以致后来国共合作破裂后党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在大革命时期,为较快地扩大党员数量,改变党员的成分构成,党比较重视在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党的一大时仅有1名工人党员,到党的三大前工人党员人数达到164人,在党员总数中的比例增加到39%。此后工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927年1月,工人党员在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一度高达75% 〔5 〕 (P77 ),到党的五大时,工人党员所占的比例仍然高达53.8% 〔5 〕 (P360 )。在当时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党员成分是判断党员党性的明显标准,易于操作,吸收工人阶级分子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建设学说的。这一指导思想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内表现更为明显,给党此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问题。 (三)注重党的纪律建设,探索纯洁性建设的约束机制。政治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党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政治前提。保持党的纯洁性,既需要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也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监督和制约党员干部的行为。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装,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更要将它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实践。在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下,党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最显著的事实,就是贪污的行为,往往在经济问题上发生吞款、揩油的情弊” 〔2 〕 (P282 )。肃清这些不良分子,成为党提高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要之举。中央特别训令党的各级组织“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2 〕 (P283 )。1926年1月,中共太原地委酌情开除了四五名不合格的工人党员,撤销了制革工人党支部(即晋绥军粮服局革制科)。1926年6月至10月间,中共太原地委多次进行组织整顿,先后开除了30多名不合格的党员,并撤销私立太原进山中学党支部 〔6 〕。
为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保障中央的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党在大革命时期借鉴苏共的经验建立了党内巡视和监察制度。巡视制度便于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党的三大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九人组成,从中选举五人组织中央局,其余四人分派各地,“赞助该地方委员(会)一同工作,每星期将所在地情形报告中央局一次” 〔1 〕 (P156 )。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了从中央派遣特派员赴地方指导工作的提法。1925年10月,中央对特派员的工作职责作了明确界定:“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使事实上能对区及地方实行指导全部工作。” 〔1 〕 (P473 )所谓“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既是对党的二大关于“特派员”概念的具体表述,又是后来明确称谓“巡视员”的过渡表述,标志着党内巡视工作的开端 〔7 〕 (P104 )。
监察委员会担负着监督、指导地方委员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职责。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一批在革命高潮中混进党内的分子纷纷叛变投降,为纯洁党的队伍,严肃党的纪律,巩固党的统一和权威,党的五大决定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党内监察机构。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残酷斗争条件下,中央监察委员会为提高党的战斗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启示
大革命时期,党在纯洁性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贴近革命实践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仅湖南一省,到1926年11月底,全省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湖南农会会员已增加到200万人 〔8 〕 (P179-180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党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党的纯洁性,如何鉴别党员入党动机,如何培养党员党性,如何提高党的战斗力,由于没有充分的时机来总结反思,导致了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清醒的认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以至于在大革命遭受失败时,隐藏的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发展党员要以质量为先。吸收党员,质量为先,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首要任务。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并非是由纯而又纯的工人来领导的。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这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马克思也只是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9 〕 (P413 ),也并未说过知识分子不可以加入共产党,也并未说过知识分子不可以取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对于我国当时的国情来说,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是党扩大党员队伍、提高战斗力的历史选择,单纯强调工人阶级成分是党的组织建设还未成熟的表现。党员成分对党员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以为只有真正的无产者才有最强的战斗力,以为只有真正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要求的共产主义者才是最可靠的,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同样,也不能过分强调党员成分而忽略对质量的要求。把形形色色的人吸收到党的队伍里,固然可以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的影响,但是到了真正的危急关头,这些异质分子就有可能损害党的利益。大革命的实践是革命者忠诚与否的试金石,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样是合格党员的试金石。我们要坚决剔除党的队伍中的腐化变质分子,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对于当前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为重要。
(二)思想上入党是前提。大革命时期,年轻的共产党人在对党员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从实行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时,指出一个重要的失误是党员的数量在急速扩张时没有给予党员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虽然“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 〔10 〕 (P610 ),导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党员数量从5.7万多人锐减到1万人左右,党内许多不坚定分子公开声明退党,有的甚至成为革命的叛徒。历史的作用就在于提醒和教育后人。现阶段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看到我们8600多万党员规模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党员队伍质量提升的问题。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正是反映出新形势下党对自身机体的健康问题如极少数党员的“信仰危机”等的清醒认识。对党员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党报、党刊、党校只是提供了一种形式,党员与党的要求要有接触的平台,要让党员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熏陶与洗炼。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党员的纪律要求。钢铁纪律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我党持久的战斗力、高而强的凝聚力与国民党的人心涣散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在党的建设方面,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清除腐化蜕变分子,强化党的纪律,也增加了党的战斗力。革命年代的流血斗争是残酷的,和平年代的利益考验更加严峻。敌对势力对我们党的腐化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明显的,而是暗中的;我们的危险可能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贪污腐化的危险、蜕变异质的危险,就必须长鸣纪律“警钟”,用制度来约束党员的行为。在现阶段,强化党员考核机制,克服党员考核过分信赖材料的缺点,注重信仰、业绩、能力、德行考核,建立长效考核淘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达标的党员进行劝改,对于整改仍不达标的党员要坚决清除出党。和平年代的纪律建设任务越是繁重,面临的挑战越是严峻,党员纯洁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支部在党性教育、党员整合、党的政策贯彻方面的作用,是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作为党的基层单位,支部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工作归支部”,“支部组织不坚固,党就很涣散”等,这些都是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党的支部作为联系群众、发展党组织、宣传教育党员和群众及执行党的任务的工具,牵连着党的事业和前途。现阶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反映党员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应该成为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执行党的意志的基本力量。基层党组涣散会给党带来致命的危险,强化政府、企业、军队、院校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入党审查、鉴别考核、纪律约束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起点和制度机制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2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5册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6〕王康泰,等.大革命时期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上)〔J〕.党史文汇,2011(4).
〔7〕吴 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陈 鹃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2-0037-05
大革命时期,党面临着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的艰巨任务,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严肃党纪等方面对保持纯洁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大革命是党员纯洁性的试金石,既锻炼了一大批立场坚定、思想纯洁、掌握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员干部,也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出现了大批叛党者和脱党者。总结党在大革命时期探索纯洁性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当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必要性
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一方面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党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纯洁。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不是要取消共产党的组织,而是仍要保持共产党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1 〕 (P147 )。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幼年时期,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和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员数量猛增,质量下降,无政府主义、小农意识等不良思想严重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以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党员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党员432人,到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已增加至994人,再到1927年中共五大时,党员人数已达到57967人,实现了空前的增长。从党的四大开始,大力发展党员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党逐步降低了入党人员的门槛,将入党介绍人由正式入党半年的两人,变为两人中只须有一人是正式党员,且不限于入党半年以上者;新党员经过入党仪式编入支部;处于候补中的预备党员,只要在革命运动中表现积极就可以缩短候补期,转为正式党员 〔1 〕 (P450 )。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给各地的指示信中明确强调:“这些革命的工人农民党员之增加,正是使党革命化,正是增加质量之一种方法,一种重要的方法”,“不急谋党员数量的增加,便是对党怠工,便是一种反动行为” 〔2 〕 (P635 )。党员数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增加,但是党员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提高。湖北区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汉口党员“虽共有四十七人,而懂组织与党义的占最少数,同志们不知服从纪律与党纲为党员应尽职责”,且忽视党内小组会议,故意不参加会议 〔1 〕 (P262-263 )。如何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克服无政府主义、小农意识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良影响,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党内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混乱,需要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从而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中共四大后,党员数量急剧增长,那些在革命中新入党的党员几乎没有受到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也没有受到必要的党内政策和纪律的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党内的宣传教育方针和政策并不能适应迅速扩大了的党的发展形势,党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缺乏,不仅在党报上很难找到教育党员了解党的政策的讨论文字,而且在党小组会中很少有政治报告,“大多数的同志都是富于革命热情,而缺乏系统的认识” 〔2 〕 (P516 )。例如,在国共合作的问题上,左的观点主张继续作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反对加入国民党,甚至反对加入国民革命,认为这是和资产阶级妥协。右的观点更加普遍,认为共产党既然以国民运动为中心工作,“便应集权力于国民党的工作,不必同时进行我们党的工作” 〔1 〕 (P336 )。解决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既要靠革命的实践,更要靠党内部的宣传教育。因此,加强党内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成为凝聚共识、保持纯洁性的重要课题。
(三)党内纪律松弛,涣散无力,需要依托党的纯洁性教育,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可以贯彻民主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但是由于党内理论水平不高和建党初期残酷的斗争环境,党内出现了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绝对化的偏向。一种是党内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无视党的纪律,自由散漫。中央要求各地党的组织必须定期向中央汇报党组织的工作,然而“各地往往不做农运专门报告,都是随随便便在总报告中带一二句,纵专做报告亦不按期” 〔2 〕 (P285 )。另一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和实践经验匮乏也为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党内出现了以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家长制”。这些涣散无力、纪律松弛的现象,不仅违背党的宗旨原则,而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极大地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影响到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党的路线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加强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必要之举。
(四)部分党员作风不正,脱离群众,需要以纯洁性教育为突破口,进而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在大革命时期,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踊跃地参与和支持革命,是因为人民群众看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但是在蓬勃发展的革命浪潮中,部分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滋生了官僚习气。在宣传教育方面,“太偏重机关式的组织工作”,不能使党的宣传理论和阶级教育深入工人群众中 〔1 〕 (P376 );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只图利用政治势力去发展工作” 〔2 〕 (P468 ),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基础,勉强而为,只能使我们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总结领导工人运动的教训时,便深刻认识到: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会组织“多半借着政治号召发展起来,没有建立下层强固基础,没有吸引广大工人建立工会生活” 〔3 〕 (P380 )。这样,当大革命暂遭失败时,工会组织的基础便完全瓦解,失败就在所难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是党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就成为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大革命时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措施
纯洁性不是单纯指成分上是否符合无产阶级政党要求,纯洁性更多的应该是指党员在思想上与政党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信念上与政党政治目标保持高度吻合,行动上与政党纲领路线保持统一。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虽然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革命实践中已开始了探索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初步尝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探索保持纯洁性的教育引导机制。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保持党的纯洁性首先要保持全党思想的纯洁。大革命时期,党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普遍较低,党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为有效解决国共合作背景下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党中央于1923年10月和11月分别通过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和《教育宣传问题之议决案》,首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明确要求把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党纲党章的学习、政治形势的学习讨论以及对社会实际生活的了解等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对党内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党内学习教育的具体组织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1924年5月,中央执委扩大会议又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再次强调了党内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要求中央宣传部在党报上加重党内宣传教育工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还要“特别设一个编辑委员会” 〔1 〕 (P245-246 )。党的四大在《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专门制定了整顿宣传工作的12项具体办法,强调在中央和地方党组织中专门设立一个“强固的宣传部”,集中力量办好《向导》《新青年》《中国工人》和《党报》,并使之成为一个理论阵地〔1 〕 (P377 )。为使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者掌握正确的宣传方法,使党的理论能够通俗易懂地被广大党员接受和理解,1926年5月,中共中央将《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工作》的小册子作为必读品发给每个同志,“当令详细读过,其不识字者,支部应负责特别为之解释” 〔2 〕 (P108 )。事实也正是如此,党的宣传动员工作不仅可以使党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引导和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党的队伍中并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为适应党的队伍庞大而分散的状况,党改变集中培训的方式,依靠举办地委以下和区委以下两级党校的方式,分地区、分行业、小规模对党员进行培训。党校内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根据国内革命运动的经验,说明共产党在许多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使党校的学生得着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1 〕 (P481 )。1926年2月,中央特别会议再次要求在地委之下设立普通党校,在区委之下设立高级党校,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如广东区委就要求“在农村中选举能活动并得农民信仰的同志二十至三十人, 加紧训练一二个月,灌输党员的必具知识和活动方法,修业期满后,分发各县主持党的内部工作,训练及吸收该地党员” 〔2 〕 (P256 )。总的来说,在中央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各地开始了依靠党校加强对党员教育的探索实践,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中共北方(北京)区委党校、中共江浙区委党校、中共广东区委党校、中共湖南区委党校、中共“两湖”党校等。尽管这些区委党校(高级)和地委党校(初级)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在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培训了一大批党员领导骨干和工人党员。
(二)加强组织建设,探索保持纯洁性的组织保障机制。组织纯洁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保障。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就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同各种违背党纲党章、危害党的事业的行为作斗争,始终使党保持先锋队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与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相比,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突出地增加了加强对党员的纪律约束和维护中央权威的条文,例如,明确强调党员自请出党时,必须经过地方党组织之决定,并收回其党证及其他重要文件,由入党介绍人担保其严守本党一切秘密,如果违反党的纪律,“由地方执行委员会采用适当手段对待之” 〔1 〕 (P383 )。党的四大以后,为及时掌握中央决议在地方贯彻执行情况,加强对地方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定期上报本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诸如党费缴纳情况、地委指导支部书记对内组织、对外活动等问题。到党的五大时,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将其写入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4 〕 (P144 )。
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中共四大在修改党章议案中专门增加了对支部的指导意见,例如,规定了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支部例行会议的形式和内容等。例行会议的召开,不仅有利于集中传达和学习上级组织部门相关指示和会议精神,了解和掌握党组织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动向,而且有利于统一思想,及时纠正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对相关问题的错误认识,保持党员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纯洁。《党章修正案》甚至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 〔1 〕 (P388 )的条款。这些新增的规定,便于及时掌握党员的动向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为适应革命新形势的发展需要,1926年5月,中央又制定了《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进一步要求把党的支部建设成为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发展党的工具、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党的生活中心、党的战斗的武器和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 〔2 〕 (P612-613 )。大革命时期,党在革命实际中渐渐地懂得了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这对推动党组织发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扩大党的影响,以致后来国共合作破裂后党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在大革命时期,为较快地扩大党员数量,改变党员的成分构成,党比较重视在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党的一大时仅有1名工人党员,到党的三大前工人党员人数达到164人,在党员总数中的比例增加到39%。此后工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927年1月,工人党员在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一度高达75% 〔5 〕 (P77 ),到党的五大时,工人党员所占的比例仍然高达53.8% 〔5 〕 (P360 )。在当时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党员成分是判断党员党性的明显标准,易于操作,吸收工人阶级分子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建设学说的。这一指导思想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内表现更为明显,给党此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问题。 (三)注重党的纪律建设,探索纯洁性建设的约束机制。政治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党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政治前提。保持党的纯洁性,既需要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也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监督和制约党员干部的行为。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装,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更要将它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实践。在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下,党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最显著的事实,就是贪污的行为,往往在经济问题上发生吞款、揩油的情弊” 〔2 〕 (P282 )。肃清这些不良分子,成为党提高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要之举。中央特别训令党的各级组织“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2 〕 (P283 )。1926年1月,中共太原地委酌情开除了四五名不合格的工人党员,撤销了制革工人党支部(即晋绥军粮服局革制科)。1926年6月至10月间,中共太原地委多次进行组织整顿,先后开除了30多名不合格的党员,并撤销私立太原进山中学党支部 〔6 〕。
为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保障中央的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党在大革命时期借鉴苏共的经验建立了党内巡视和监察制度。巡视制度便于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党的三大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九人组成,从中选举五人组织中央局,其余四人分派各地,“赞助该地方委员(会)一同工作,每星期将所在地情形报告中央局一次” 〔1 〕 (P156 )。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了从中央派遣特派员赴地方指导工作的提法。1925年10月,中央对特派员的工作职责作了明确界定:“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使事实上能对区及地方实行指导全部工作。” 〔1 〕 (P473 )所谓“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既是对党的二大关于“特派员”概念的具体表述,又是后来明确称谓“巡视员”的过渡表述,标志着党内巡视工作的开端 〔7 〕 (P104 )。
监察委员会担负着监督、指导地方委员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职责。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一批在革命高潮中混进党内的分子纷纷叛变投降,为纯洁党的队伍,严肃党的纪律,巩固党的统一和权威,党的五大决定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党内监察机构。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残酷斗争条件下,中央监察委员会为提高党的战斗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启示
大革命时期,党在纯洁性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贴近革命实践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仅湖南一省,到1926年11月底,全省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湖南农会会员已增加到200万人 〔8 〕 (P179-180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党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党的纯洁性,如何鉴别党员入党动机,如何培养党员党性,如何提高党的战斗力,由于没有充分的时机来总结反思,导致了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清醒的认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以至于在大革命遭受失败时,隐藏的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发展党员要以质量为先。吸收党员,质量为先,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首要任务。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并非是由纯而又纯的工人来领导的。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这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马克思也只是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9 〕 (P413 ),也并未说过知识分子不可以加入共产党,也并未说过知识分子不可以取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对于我国当时的国情来说,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是党扩大党员队伍、提高战斗力的历史选择,单纯强调工人阶级成分是党的组织建设还未成熟的表现。党员成分对党员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以为只有真正的无产者才有最强的战斗力,以为只有真正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要求的共产主义者才是最可靠的,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同样,也不能过分强调党员成分而忽略对质量的要求。把形形色色的人吸收到党的队伍里,固然可以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的影响,但是到了真正的危急关头,这些异质分子就有可能损害党的利益。大革命的实践是革命者忠诚与否的试金石,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样是合格党员的试金石。我们要坚决剔除党的队伍中的腐化变质分子,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对于当前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为重要。
(二)思想上入党是前提。大革命时期,年轻的共产党人在对党员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从实行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时,指出一个重要的失误是党员的数量在急速扩张时没有给予党员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虽然“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 〔10 〕 (P610 ),导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党员数量从5.7万多人锐减到1万人左右,党内许多不坚定分子公开声明退党,有的甚至成为革命的叛徒。历史的作用就在于提醒和教育后人。现阶段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看到我们8600多万党员规模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党员队伍质量提升的问题。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正是反映出新形势下党对自身机体的健康问题如极少数党员的“信仰危机”等的清醒认识。对党员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党报、党刊、党校只是提供了一种形式,党员与党的要求要有接触的平台,要让党员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熏陶与洗炼。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党员的纪律要求。钢铁纪律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我党持久的战斗力、高而强的凝聚力与国民党的人心涣散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在党的建设方面,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清除腐化蜕变分子,强化党的纪律,也增加了党的战斗力。革命年代的流血斗争是残酷的,和平年代的利益考验更加严峻。敌对势力对我们党的腐化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明显的,而是暗中的;我们的危险可能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贪污腐化的危险、蜕变异质的危险,就必须长鸣纪律“警钟”,用制度来约束党员的行为。在现阶段,强化党员考核机制,克服党员考核过分信赖材料的缺点,注重信仰、业绩、能力、德行考核,建立长效考核淘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达标的党员进行劝改,对于整改仍不达标的党员要坚决清除出党。和平年代的纪律建设任务越是繁重,面临的挑战越是严峻,党员纯洁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支部在党性教育、党员整合、党的政策贯彻方面的作用,是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作为党的基层单位,支部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工作归支部”,“支部组织不坚固,党就很涣散”等,这些都是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党的支部作为联系群众、发展党组织、宣传教育党员和群众及执行党的任务的工具,牵连着党的事业和前途。现阶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反映党员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应该成为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执行党的意志的基本力量。基层党组涣散会给党带来致命的危险,强化政府、企业、军队、院校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入党审查、鉴别考核、纪律约束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起点和制度机制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2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5册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6〕王康泰,等.大革命时期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上)〔J〕.党史文汇,2011(4).
〔7〕吴 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