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患者分为硬膜外胃组(GG组)、肠组(G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SI组),每组各20例,各组在全麻诱导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BIS)等.其中GG组在T9-10间隙,GI、GSI组均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G组、GI组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间隔3min再追加12ml,GSI组注入生理盐水15 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后行丙泊酚TCI.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t)为4 μg/ml.记录各组在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15 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设为T1~T5)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的用量;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G组最短.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异丙酚的用量在T3~T5时间点时,GG组最低,GSI组最高(P<0.05).在时间点T2~T5,GG组HR和MAP与GSI和G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时,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异丙酚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且硬膜外阻滞平面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