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从综合视角构建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39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1)大学生抑郁症状、儿童期受虐、生活事件、网络成瘾、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受虐和生活事件可以通过网络成瘾和领悟社会支持,降低个体主观幸福感,进而引发抑郁症状.结论:领悟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和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长沙410100;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00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海口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综合视角构建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39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1)大学生抑郁症状、儿童期受虐、生活事件、网络成瘾、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受虐和生活事件可以通过网络成瘾和领悟社会支持,降低个体主观幸福感,进而引发抑郁症状.结论:领悟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和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探讨并比较留守儿童在不同情绪强度背景下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潜在特征分类.方法:728名初中留守儿童报告了他们在中等和高等强度的焦虑、伤心、愤怒和孤独时对十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习惯性使用特征和一般健康状态.结果:(1)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潜在类别在中等和高等强度情绪背景下均可分为五类,可见相同的“低调节组(中:19%;高:14%)”和“适应性-回避性调节组(中:33%;高:27%)”,相似的“高调节-中/低责难攻击他人组(中:18%;高:18%)”和“非适应性隐蔽调节组/中等非适应性隐蔽调节
目的:考察依恋焦虑与数字囤积行为的关系,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困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依恋焦虑量表、数字囤积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对372名大学生及成人进行调查.结果:①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困难相互间存在显著相关,且均能正向预测数字囤积行为;②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困难在依恋焦虑和数字囤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也构成了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依恋焦虑会增加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也可通过增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或情绪调节困难水平导致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或通过无法
目的:考察“新冠”疫情下青少年社会孤立、心理需要满足、自我表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疫情暴露问卷、社会孤立调查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PTSD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湖北某地区的68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控制疫情暴露之后,社会孤立可以直接加剧PTSD,但不能直接影响PTG;社会孤立可以分别通过心理需要满足和自我表露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负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心理需要满足经自我表露
目的:考察核心自我评价、性格优势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和谐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大学生心理和谐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文性格优势量表对100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之后:①核心自我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②性格优势在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和性格优势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和谐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歧视知觉与贫困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分析相对剥夺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及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56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歧视知觉、相对剥夺感、攻击行为间两两显著正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呈显著负相关;(2)歧视知觉不仅对贫困大学生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三种间接效应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即相对剥夺感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独立中介作用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39.9%.结
目的:调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抑郁的发展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HQ-9抑郁量表,对2016-2018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的住院医师进行基线调查和每三个月一次跟踪随访调查.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进行建模与分析.结果:住院医师自我评估PHQ-9抑郁症状评分从基线的4.09±4.06分至培训期间明显上升,平均达到5.98分(P<0.001).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即PHQ-9总分≥10)从基线调查的9.43%到培训期间平均达到21.34% (P<0.001).培训类型为学位衔接、基线抑郁症状低、有个人
目的:考察童年期儿童友谊质量的纵向发展特征,并探究童年期儿童心理素质与友谊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友谊质量量表和心理素质量表对355名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1)童年期儿童友谊质量的发展轨迹为非线性曲线,在起始阶段呈快速上升的特征,到童年晚期时发展趋于平稳.(2)童年期儿童友谊质量的发展轨迹,在发展曲线和发展速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素质可以显著预测不同时点友谊质量的发展水平.结论:童年期儿童的友谊质量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发展曲线,且心理素质的发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8个月期间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变化、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为研究工具,对河南省某所高校的259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前后测心理症状、生活满意度差异均不显著(F=1.73、0.40,均P>0.05);(2)相关分析显示,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前、后测中r=-0.32、-0.24,均P<0.001);(3)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生活满意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相对剥夺感与其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学校归属感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和个人相对剥夺感量表,对302名流动儿童进行为期一年、前后两次的追踪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相对剥夺感和攻击行为呈显著相关;②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相对稳定且可以显著预测其相对剥夺感和攻击行为;③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可以显著预测其攻击行为,与学校归属感可以相互预测.结论: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会降低其攻击行为的风险,而相对剥夺感能增加其攻击行为的风险,且相对剥夺感和学校归属感互为因果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对健康青年女性睡眠质量的影响,并考察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533名健康青年女性进行测量.结果:①27.2%(PSQI≥8)~47.5% (PSQI>5)健康青年女性存在睡眠质量问题.②健康青年女性非适应性策略与抑郁情绪(r=0.465,P<0.001)、睡眠障碍(r=0.342,P<0.001)显著正相关;适应性策略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116,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