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与颜真卿以“颜筋柳骨”并称,对后世影响极大。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享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之说,历代书家对其书法也有很高的评价。宋朝的大文豪兼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赞赏柳公权的书法“具有新意,一字千金并非虚语”。另一位宋朝书法家米芾则称赞其字“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正”,是柳公权书法的主旋律。无论是前期的《金刚经》,还是后期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每一个字都是肃然挺立、精气十足。其中,尤以《神策军碑》为世人称道,堪称柳体楷书的最高境界。仔细端详,它的字体稍显丰腴(yú),韵味十足,笔笔精妙,字字见神,又兼钢筋铁骨,斩钉截铁,那书法,仿佛一个健美冠军昂首挺立,不驼(tuó),不扭,不歪,不斜,一腔正气,凛然不可侵犯!柳体楷书,作为正的典范,那“正”,不仅仅在于端正,不仅仅在于庄重,更在于精神!《神策军碑》中,笔画干脆利落,如刀,如骨,如筋,如钢似铁;刚而有曲,曲而更刚。强劲,靠弯曲成就;骨力,得婀娜而多姿。这境界,使得《神策军碑》,比任何楷书都毫不逊色!同时,柳公权的楷书极富特色的结体,分间布白,内紧外舒;横竖撇捺,或背或向;精神,也在这里!风骨也因此而变得大气,变得精美,变得出神入化。谋篇布局,更因为笔笔正,字字神,又彼此照应,整齐划一,整篇书法,仿佛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士兵方阵,高度统一,高度齐整,恢弘壮观。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ēng)铮,深得世人钦(qī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3次了!”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3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朴的美德。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ù)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位,是不应再兼任以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è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了,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他88岁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难得的是,他又以“心正”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作为另一种“柳骨”而留存后世。
《弟子规》有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只有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享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之说,历代书家对其书法也有很高的评价。宋朝的大文豪兼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赞赏柳公权的书法“具有新意,一字千金并非虚语”。另一位宋朝书法家米芾则称赞其字“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正”,是柳公权书法的主旋律。无论是前期的《金刚经》,还是后期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每一个字都是肃然挺立、精气十足。其中,尤以《神策军碑》为世人称道,堪称柳体楷书的最高境界。仔细端详,它的字体稍显丰腴(yú),韵味十足,笔笔精妙,字字见神,又兼钢筋铁骨,斩钉截铁,那书法,仿佛一个健美冠军昂首挺立,不驼(tuó),不扭,不歪,不斜,一腔正气,凛然不可侵犯!柳体楷书,作为正的典范,那“正”,不仅仅在于端正,不仅仅在于庄重,更在于精神!《神策军碑》中,笔画干脆利落,如刀,如骨,如筋,如钢似铁;刚而有曲,曲而更刚。强劲,靠弯曲成就;骨力,得婀娜而多姿。这境界,使得《神策军碑》,比任何楷书都毫不逊色!同时,柳公权的楷书极富特色的结体,分间布白,内紧外舒;横竖撇捺,或背或向;精神,也在这里!风骨也因此而变得大气,变得精美,变得出神入化。谋篇布局,更因为笔笔正,字字神,又彼此照应,整齐划一,整篇书法,仿佛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士兵方阵,高度统一,高度齐整,恢弘壮观。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ēng)铮,深得世人钦(qī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3次了!”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3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朴的美德。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ù)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位,是不应再兼任以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è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了,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他88岁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难得的是,他又以“心正”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作为另一种“柳骨”而留存后世。
《弟子规》有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只有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