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监会“双令”出台,很大程度上让银行在2010年信贷转让的部分规划泡汤了
年岁交接之际,银监会在10天内两度发文,直指银行表外融资,严控“失踪信贷”。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2009年12月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113]号文件)(以下简称“113号文”)。
“113号文”对于“双买断”式信贷资产转让明确叫停。这一方式因能让转让信贷同时从转出方和转入方“出表”,一直被商业银行广为采用,常用来规避监管考核。
其具体操作模式为:在即期签订一份买断合同的同时,签订一份远期回购合同。由于双方同时拥有两个合同文本,无论转出方还是转入方,均可拿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合同应对监管,从而使信贷资产从双方的资产表上“失踪”,使央行信贷规模统计失真。
而在此前约10天,银监会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111]号文件)(以下简称“111号文”),对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进行管控。此前,这一业务同样是商业银行转让信贷资产、将表内融资“表外化”的通道。
穆迪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末,中国信贷转让总规模至少8000多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9年会甚于2008年。
擠压表外融资通道
无论“111号文”,还是“113号文”,银监会用意明确:严控表内融资表外化,防范“信贷失踪”。
“113号文”规定,信贷资产转让应遵循真实性出售原则,禁止非真实转移。要求“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113号文”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论是转出还是转入,均应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这两条要求对于当前的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将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必须真实出表,且被纳入监管透视之下,其业务操作成本和操作难度将大大增加,这可能让此前盛行的“双买断”式转让戛然而止。
同时,“113号文”和“111号文”,都对银信合作的信贷资产理财业务予以严格规范。而信贷资产类理财,正是此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第二大通道。
“113号文”指出,信贷资产理财类产品必须向客户充分披露信贷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和五级分类状况;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应符合整体性原则,投资的信贷资产应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和应收利息。
此前,“111号文”要求,银信合作的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必须遵循信托公司资产自主管理原则、信托公司资产真实持有原则、信托公司资产来源独立原则。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上述条款的综合释放,将使银行的信贷资产转让通道大幅收窄。
信贷转让冲动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银监会将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以上、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0%以上、要求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并对信贷规模进行一定约束之后,为达到监管要求,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风生水起。
这导致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通过“资产转让”而扩张。业内人士估计,2009年中国银行业的真实新增贷款可能在10万亿元以上。
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公司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说,2009年该分行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转让出去的贷款,大概有20亿元;占该分行2009年新增贷款总额的30%左右,占其贷款余额的10%。
而与2009年相比,2010年受制于信贷总规模的下降,商业银行资产转让的动力依然强劲。
摩根大通银行及金融研究部副总裁陈舜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2010年银行不担心项目,但担心贷款额度。打包卖出2009年贷款利率较低的资产,在2010年更高的利率环境下增长更多贷款,自然成为部分银行的选择。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他透露,该分行在2009年的新增信贷达到70亿元,但2010年的分配额只有30多亿元。信贷资产转让,正是该行在2010年的工作重点。
而此番“双令”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分行在2010年信贷转让的规划泡汤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商业银行人士说:“监管层的这些规定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从紧的压力。”他认为,在资本约束加强的情况下,监管层应该在收窄表外融资的同时,加速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让堵与疏兼行。
年岁交接之际,银监会在10天内两度发文,直指银行表外融资,严控“失踪信贷”。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2009年12月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113]号文件)(以下简称“113号文”)。
“113号文”对于“双买断”式信贷资产转让明确叫停。这一方式因能让转让信贷同时从转出方和转入方“出表”,一直被商业银行广为采用,常用来规避监管考核。
其具体操作模式为:在即期签订一份买断合同的同时,签订一份远期回购合同。由于双方同时拥有两个合同文本,无论转出方还是转入方,均可拿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合同应对监管,从而使信贷资产从双方的资产表上“失踪”,使央行信贷规模统计失真。
而在此前约10天,银监会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111]号文件)(以下简称“111号文”),对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进行管控。此前,这一业务同样是商业银行转让信贷资产、将表内融资“表外化”的通道。
穆迪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末,中国信贷转让总规模至少8000多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9年会甚于2008年。
擠压表外融资通道
无论“111号文”,还是“113号文”,银监会用意明确:严控表内融资表外化,防范“信贷失踪”。
“113号文”规定,信贷资产转让应遵循真实性出售原则,禁止非真实转移。要求“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113号文”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论是转出还是转入,均应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这两条要求对于当前的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将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必须真实出表,且被纳入监管透视之下,其业务操作成本和操作难度将大大增加,这可能让此前盛行的“双买断”式转让戛然而止。
同时,“113号文”和“111号文”,都对银信合作的信贷资产理财业务予以严格规范。而信贷资产类理财,正是此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第二大通道。
“113号文”指出,信贷资产理财类产品必须向客户充分披露信贷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和五级分类状况;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应符合整体性原则,投资的信贷资产应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和应收利息。
此前,“111号文”要求,银信合作的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必须遵循信托公司资产自主管理原则、信托公司资产真实持有原则、信托公司资产来源独立原则。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上述条款的综合释放,将使银行的信贷资产转让通道大幅收窄。
信贷转让冲动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银监会将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以上、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0%以上、要求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并对信贷规模进行一定约束之后,为达到监管要求,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风生水起。
这导致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通过“资产转让”而扩张。业内人士估计,2009年中国银行业的真实新增贷款可能在10万亿元以上。
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公司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说,2009年该分行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转让出去的贷款,大概有20亿元;占该分行2009年新增贷款总额的30%左右,占其贷款余额的10%。
而与2009年相比,2010年受制于信贷总规模的下降,商业银行资产转让的动力依然强劲。
摩根大通银行及金融研究部副总裁陈舜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2010年银行不担心项目,但担心贷款额度。打包卖出2009年贷款利率较低的资产,在2010年更高的利率环境下增长更多贷款,自然成为部分银行的选择。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他透露,该分行在2009年的新增信贷达到70亿元,但2010年的分配额只有30多亿元。信贷资产转让,正是该行在2010年的工作重点。
而此番“双令”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分行在2010年信贷转让的规划泡汤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商业银行人士说:“监管层的这些规定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从紧的压力。”他认为,在资本约束加强的情况下,监管层应该在收窄表外融资的同时,加速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让堵与疏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