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集体备课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今天我们讨论《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说:这一课现在已成为讲读课了,也就是一篇自传性作品,没什么太大的语文学习价值,我是指其工具性方面。所以,也还是常规方法去教吧。
  说: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还是要参考本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其在教学中的位置为好。本册中,这一课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单元要求是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说:那还是先请主备课老师谈谈看法吧。
  说:先导入课文,然后整体感知,请学生说说文章写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几件事,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几个问题:1、海伦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莎莉文老师的?2、莎莉文老师怎样教我认识“doll”和“water”的?3、怎样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最后讨论小结: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就可以完成教学了。
  说:当前都在讲高效课堂。一堂课有效乃至高效,更在于是否关注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也就是备课中要“备学生”。对于你的备课,我想问问:学生对课文能了解多少?是否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讲什么?讲多少?讲了对学生有多大作用?是否需要这样“精耕细作”?是否反而“低效”耽搁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否泯灭了学生的兴趣而养成了其惰性?
  说:这篇课文是自传性作品,语言通俗亲切,学生读得懂。比如,莎莉文教海伦认识“doll”和“water”等事物的情节,应该也能感知“再塑生命”的含义。
  说:是的,学生的理解一般层次浅,他们专注于故事情节,对文章感情的体验可以说就像小时候对电影人物一样只停留在“好”与“坏”的判断上。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发掘字里行间的情感。
  说:我们老师总是耍大牌,卖弄才华,用过细繁琐的语言和片断的分析品味,来企图引导学生对情感体验达到幽微的境地,却忽视了学生因经历不足而力不能逮的客观现实。这种分析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它只是在考查学生在心明而不能言时,能不能去找个恰当的形容词来概括、表达出这一情感。
  说:那老师教什么?老师的主导体现在哪儿呢?
  说: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老师的主导绝不是设置问题,然后去解剖分析,弄出一堆看似高深的东西来。语文教学使用这种常规的教学方法走到今天,一直变化不大,难以突破,造成低效。从何时开始,我们语文教学就企图用一学期100多课时来精耕细作那三十来篇课文来打通读与写的任督二脉呢?这样的所谓“讲读”又真能把语文知识与能力迁移到日常的语言运用与写作中来?方向错了,就害得多少人在为这种教学模式大唱赞歌、寻求理论上的合法性?譬如在一块岩石里穿孔打洞,精雕细琢,最后却碎了,粘补也不牢靠了,因为有人还在穿凿!
  说:我国古人是怎样教语文、学语文的?几千年来培养了多少佳人才子?为何今天却步入了泥潭?
  说:古人教学主要是读背,是自学。老师干什么?教点句读,训字义,然后就是提供读书的场所,监督督促学生读书。这也许对我们是一个启示,就如古人一样,让学生读背几百篇经典文章换个量变到质变!
  说:这个背记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培养语感的过程,可让今天的学生读古文不现实,现代文又长,不适合背诵的。
  说:现代文口语化,经典值得背记的不多。那么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背记文章中那些经典的段落,再有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
  说:欧美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校没有统一的母语教材,记者曾参观过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小学,发现孩子们虽然有书包,但里面常常装的只是上课时老师发的几张纸而已。上面有一些当天上课提到的内容,像是老师建议阅读的一本书的书名等。在上课期间,老师会复印一页原书的内容给学生,想要通读就得让家长去书店买书了。
  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教材。
  说:对于语言学习来说,积累永远重于理解。
  说: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论语》中师生对话多处引用《诗经》:“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尔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可算是融汇德育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地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
  说:我渴望着能与学生分享交流,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的描写、风格、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思想,进行激烈的辩论。
  说:与学生坐而论道,不拘一字一句,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语文课越上越复杂。
  说:诗人作家于坚在其《我的阅读史》一文中说:那时代(指青年时)我的阅读活动主要是读“写什么”,而不是读“如何写”,阅读“写什么”是一种在存在中的阅读,而阅读“如何写”则是局外人的阅读,已经把作品对象化了,这是批评家和大学中文系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相当功利,它其实是“读者”之死。
  说: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外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涉及一个过程与方法的问题。今天提倡合作探究,可合作探究不是标签,我们老师设置的问题有几个适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训练的是思维,好的合作探究有召唤灵感的作用,久而久之,必然潜移默化,人就在这种学习中越来越聪明。
其他文献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意向,以情感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活动。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他们常常有畏难情绪,觉得无事可写,常有类似“作文作文,实在难人”的苦衷,因而在每单元的习作训练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在发展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生活面狭窄、阅读面狭窄;造假现象严重;练笔时间少,文笔表达生硬……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表达矫揉造作,失
期刊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我认为: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对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拥抱生活,采集素材  1、留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搜集较典
期刊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必须在阅读方面让学生进行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再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对此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断提高语文能力。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讨。  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师对话、不同文化对话的基础和保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作者及背景的介绍通常都放在导入新课后。很多时候讲到同一作品,每次都对作者生平、字、号、主要作品作详细介绍,这样的介绍对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主题、究竟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得而知。教师仅把此作为一个上课所必需的流程完成而已,好像不介绍,这节课就不完美。这是教者没有弄清楚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及背景资料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一个梯子,那么何时拿出这把梯子,怎么用好这把梯子,笔者从以下三
期刊
自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沿海经济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民工,其中很多家长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导致大量留守学生的存在。在农村中学从教十多年了,农村中学生约50%属于这种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体验,几多感叹,几分遗憾。  一、留守学生现状分类  留守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方面:优秀学生少,不思进取的学生多。学习自觉努力的少,没有家庭长监督,从起步开始就落后,跟不上教材,这是普遍
期刊
在教学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些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们平时爱读课外书,一部小说,一份杂志,乃至一张旧报纸,他们也百读不厌。这些学生往往在语文考试中,总能取得好成绩。尤其阅读分析题和作文总是高人一等,细细琢磨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我认为得益于他们的课外阅读。  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阅读可以说是一种不带压力的阅读,但在阅读中能获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事倍功半,饱受诟病。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会高耗低效呢?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正是这些问题阻碍着教学前行的脚步。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教学理念滞后,忽视阅读主体。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阅读主体,是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第一个原因所在。在现实教学中,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我们语文教师对这出“戏”却唱的异常艰难。学生每次作文望题生厌,叫苦连天。学生胸中无墨,硬挤强凑,自然不能挥洒成文。而教师改作文也头痛,错别字多,不用或乱用标点,句子不通,主题不鲜明等现象比比皆是,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早已忘记自己写的什么。就其结果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胡编乱造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积
期刊
“教无定法”是指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中特别是综合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方式来教学,选用适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方法来教学,那么,肯定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在汲取传统教学方法精华的同时大胆探索,认真实践,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总结出了一种又一种教学方法。  一、访谈式。将教材中比较枯燥的、比较陌生的内容用访谈的形式介绍出
期刊
如今,多媒体逐渐被广大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它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朗读上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与之相融的音乐,极易把学生带入课文营造的意境中。但是,由于受老师普通话水平、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朗读课文方面,常常不如人意,有时甚至起反作用。如,在朗读《春》《散步》《敬畏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