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指根据学习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注入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是否数学课堂上只要老师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则是“灌输式”教学?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其实讲授法和提问法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就是“启发式”教学。有的老师上课为了追求片面的“启发式”教学,把“满堂灌”变为“全堂问”。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翻开课本就可直接找到答案。有时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使学生摸不着头脑,结果是问而不答、启而不发。如何把“启发式”教学很好地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呢?
  一、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是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就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讲“勾股定理”时,让学生任意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量出任意两边的长度,就能告诉他们第三条边的长度,并立即让学生量第三边的长度,进行检验。学生惊讶之余就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渴求知识的欲望立即流露在学生的脸上。这时我再适时讲一下“勾股定理”,学生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又如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课上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紧接着启发式地提问这些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特点,这样学生的兴趣顿时倍增,进而引出轴对称及成轴对称图形的一些性质,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些国家的国旗,指出哪些是成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成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些轴对称及成轴对称的图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疑问为学生创造活跃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
  教学中最大的成功是学生乐于学习,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的心理条件。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这科,必须让他们有兴趣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形式之一。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讨论和探索获取知识。例如:讲《三角形》一章中关于三角形分类一节时,上课时先不讲新课,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白纸剪三角形。几分钟后,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接着启发学生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形状,既而总结出三角形可以按角、按边分为两大类。这样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如讲《角的平分线的逆定理》一节时,先不讲新课而是先复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而启发式地反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角的平分线上吗?”这样学生立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分小组讨论,我参与其中,学生在热烈讨论中学到了知识。
  三、启发、营造积极的数学课堂氛围
  为了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育对象的思维能力和一定教学条件,运用卓有成效的启发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及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教学这些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公式的归纳过程等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数学世界里主动分析、吸收的过程,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建立思维意识。
  再次,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一股脑地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记录;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分式方程的解法》一节时,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分式方程的解与整式方程的解有何不同?
  2.是所有的分式方程都有解吗?
  3.分式方程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增根?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精神饱满,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注意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轻松自如、民主和谐地进行知识交流,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做到寓教于乐,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智奋.善待学生的“出错”,使数学课堂更精彩[J].考试周刊,2010(06).
  [2]刘学愿,谢正诚.谈谈启发式教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3).
  [3]张继涛,陈秋社.新课标下进行启发式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比较匮乏,面对写作时,往往没有内容可写,而且写作思路容易混乱或短路,因此,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十分有必要。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对如何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指导 增强效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写作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问题为切入点,对实践中具体的数列教学策略选取与实施方法做细致探讨研究,期望为提高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的教学效率与学生对数列问题的学习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列教学 策略选取  数列作为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离散特性是应对解决诸多现实数学问题的关键理论工具。同时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对数列知识的有效教学,能极大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
摘 要: 21世纪,数学不再是形式上的逻辑推导,而是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步入了课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情境模式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经验,是创新的思维。现在众多教师试图改变形式化的现状,但是缺少情境教学的理论指导,作者试图通过研究,给数学老师们以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理念 情境—问题 新思想  目前高中教学状态不容乐
摘 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应力避机械灌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下,实现理解的“顿悟”.文章重点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教学,促使学生“顿悟”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启发性教学 顿悟  启发性教学最受大家青睐,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在启发性教学中受到感悟,从而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一、巧妙设疑,激发“顿悟”能力  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高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 学生个性 数学课堂 课堂活力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否则,课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