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角色定位,高职院校与本科学院在学校定位、学生培养目标、教学安排、课程设计诸方面应皆有不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问题也是理应如此。然而,可能是皆为公共课的缘故,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培养方案在现实中却与本科院校大多雷同,这不能体现出两种教育体制之间应有的区别。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存在诸多问题,正确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多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考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培养方案设计
作者簡介:刘慧辛(1981-),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马列德育部,讲师。(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99-02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英语越来越获得理性上的优势地位,互联网上85%的信息是用英语表达的。英语成为人们从事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工具。同时由于社会对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英语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求职和生存技能。基于此,大多数国家都普遍重视英语教育,并在诸多考试中设置了英语科目,而学生也都把英语作为“主课”来对待,大学生更是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以应付大学四六级、研究生、自考等考试,以至于有“上N年大学就是学了N年英语”的说法,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学生亦不例外。因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就学生的学习这一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环节而言,从英语学习这个节点上可以凸显和折射出各种所存在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产生极大的“学习效率倍增”效益。
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存在“先天不足”──基础普遍较差、“后天缺乏”──英语学习氛围不好、激励机制缺乏等情况。学生花掉大量时间学习英语,然而效果很不理想,事倍功半。学校由于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评比上的竞争压力,也往往缺乏像本科院校那样的重视程度。这种局面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往往会引起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并进而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知识的涉猎。
2.原因分析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高职院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层面的东西更是严重缺乏,一些部门作出的些许尝试也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平时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较多的公共外语老师,也仅仅是从英语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而这种指导的收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英语学习与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职业规划及学校英语学习氛围这些外在考量因素不无相关,公共外语老师仅是在英语学习自身内在层面予以指导,所以往往不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其采取的方法也往往因为缺乏可行性而“夭折”。公共英语老师付出许多努力,然而,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是“涛声依旧”。所以,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校、公共英语老师似乎又没有采取被证明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就此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也鲜有深度的成果,即使有不多的几篇论文,往往也是出于科研的目的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初衷来定位,更是缺乏多部门联动作业、不同专业教师深度合作、英语学习过程内外两重监测及纵横双向突破的研究模式。
二、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有专业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测试手段等方面。
1.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些院校对高职高专的办学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是服务于社会、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目标认识不清,把其与本科教育混淆,结果在高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及培养目标方面,都按大学本科的要求去做,尤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口语及听力等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而注重培养语言鉴赏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学习职业定向性和工作岗位群训练,而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2.教学模式滞后,课堂形式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讲授字词、课文、语法和笔头练习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实践性要求没有衔接,“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1]
3.缺乏统一、科学的英语教学管理体系
由于全国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所有学科入学成绩中的分值差距最大,而英语教学班却按照专业分班设置,因此,各教学班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严重分化,这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课程的安排、教材的使用千篇一律,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2]
4.教学考核测试手段单一
目前,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衡量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考试题型、内容沿袭国外考试,不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不能准确地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要解决这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顽疾,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即高职英语要建立在高职院校特点的基础上,以强化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落脚点,调整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对教学教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
三、培养方案设计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课程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职业性的突出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突出“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动态及现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获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和突出。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懂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导向观。英语是21世纪就业和对外交流的金钥匙,大学生迫切希望推进改革,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了解国外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的素质与社会竞争力。许多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对校方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们希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瞄准国际、国内的企业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外语水平,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懂业务、会外语的学生,抢占就业的制高点,普遍表达了加强和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希望。高职院校应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生英语方面的技能提出明确要求,并大力增加各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
2.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移,“学习英语”向“利用英语”转变,全面实施以英语运用能力為核心的英语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应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主。
3.完善英语教学管理体制
增加入学英语水平测试,实施分层教学管理。针对入学成绩差距大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实行分层教学管理。对新生进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打破传统的专业班设置,在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将所有学生分层管理。水平高的学生可越级进入高级阶段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先进行基础阶段学习。
4.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实用为宗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在具体步骤上,施行教学分级,按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和自选课程模块。每一教学级别设置课程群,就听、说、读、写进行专项训练。施行滚动式升级制,提前完成一个级别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级别。同时,精心编写合适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个性,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应编写相应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5.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四、六级考试构成了我国大学生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学习动力。目前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近20年来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全国一千多所高等院校采用一种标准化的英语考试测试英语教学质量,并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因此,应允许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单独考试,并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重点是增加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加口语考试。
6.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动有机协调机制
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各方面着眼和多方主体共同配合完成。学校应重视并建立健全英语学习的保障、激励及优化的制度和机制,对英语教师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师进行校内校外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应就教学方式、课程衔接、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动态沟通和互补。
参考文献:
[1]赵杨飚.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9):108.
[2]中国网.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OL].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9/14/content_5659415.htm.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培养方案设计
作者簡介:刘慧辛(1981-),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马列德育部,讲师。(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99-02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英语越来越获得理性上的优势地位,互联网上85%的信息是用英语表达的。英语成为人们从事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工具。同时由于社会对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英语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求职和生存技能。基于此,大多数国家都普遍重视英语教育,并在诸多考试中设置了英语科目,而学生也都把英语作为“主课”来对待,大学生更是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以应付大学四六级、研究生、自考等考试,以至于有“上N年大学就是学了N年英语”的说法,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学生亦不例外。因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就学生的学习这一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环节而言,从英语学习这个节点上可以凸显和折射出各种所存在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产生极大的“学习效率倍增”效益。
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存在“先天不足”──基础普遍较差、“后天缺乏”──英语学习氛围不好、激励机制缺乏等情况。学生花掉大量时间学习英语,然而效果很不理想,事倍功半。学校由于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评比上的竞争压力,也往往缺乏像本科院校那样的重视程度。这种局面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往往会引起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并进而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知识的涉猎。
2.原因分析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高职院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层面的东西更是严重缺乏,一些部门作出的些许尝试也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平时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较多的公共外语老师,也仅仅是从英语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而这种指导的收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英语学习与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职业规划及学校英语学习氛围这些外在考量因素不无相关,公共外语老师仅是在英语学习自身内在层面予以指导,所以往往不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其采取的方法也往往因为缺乏可行性而“夭折”。公共英语老师付出许多努力,然而,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是“涛声依旧”。所以,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校、公共英语老师似乎又没有采取被证明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就此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也鲜有深度的成果,即使有不多的几篇论文,往往也是出于科研的目的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初衷来定位,更是缺乏多部门联动作业、不同专业教师深度合作、英语学习过程内外两重监测及纵横双向突破的研究模式。
二、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有专业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测试手段等方面。
1.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些院校对高职高专的办学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是服务于社会、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目标认识不清,把其与本科教育混淆,结果在高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及培养目标方面,都按大学本科的要求去做,尤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口语及听力等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而注重培养语言鉴赏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学习职业定向性和工作岗位群训练,而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2.教学模式滞后,课堂形式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讲授字词、课文、语法和笔头练习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实践性要求没有衔接,“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1]
3.缺乏统一、科学的英语教学管理体系
由于全国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所有学科入学成绩中的分值差距最大,而英语教学班却按照专业分班设置,因此,各教学班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严重分化,这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课程的安排、教材的使用千篇一律,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2]
4.教学考核测试手段单一
目前,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衡量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考试题型、内容沿袭国外考试,不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不能准确地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要解决这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顽疾,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即高职英语要建立在高职院校特点的基础上,以强化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落脚点,调整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对教学教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
三、培养方案设计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课程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职业性的突出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突出“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动态及现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获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和突出。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懂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导向观。英语是21世纪就业和对外交流的金钥匙,大学生迫切希望推进改革,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了解国外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的素质与社会竞争力。许多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对校方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们希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瞄准国际、国内的企业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外语水平,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懂业务、会外语的学生,抢占就业的制高点,普遍表达了加强和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希望。高职院校应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生英语方面的技能提出明确要求,并大力增加各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
2.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移,“学习英语”向“利用英语”转变,全面实施以英语运用能力為核心的英语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应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主。
3.完善英语教学管理体制
增加入学英语水平测试,实施分层教学管理。针对入学成绩差距大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实行分层教学管理。对新生进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打破传统的专业班设置,在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将所有学生分层管理。水平高的学生可越级进入高级阶段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先进行基础阶段学习。
4.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实用为宗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在具体步骤上,施行教学分级,按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和自选课程模块。每一教学级别设置课程群,就听、说、读、写进行专项训练。施行滚动式升级制,提前完成一个级别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级别。同时,精心编写合适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个性,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应编写相应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5.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四、六级考试构成了我国大学生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学习动力。目前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近20年来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全国一千多所高等院校采用一种标准化的英语考试测试英语教学质量,并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因此,应允许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单独考试,并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重点是增加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加口语考试。
6.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动有机协调机制
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各方面着眼和多方主体共同配合完成。学校应重视并建立健全英语学习的保障、激励及优化的制度和机制,对英语教师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师进行校内校外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应就教学方式、课程衔接、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动态沟通和互补。
参考文献:
[1]赵杨飚.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9):108.
[2]中国网.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OL].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9/14/content_5659415.htm.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