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与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文章通过对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额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发掘出其优缺点,从而为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金融机构应着力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强化行业间合作、树立创新意识,减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农村 金融产品 服务创新
一、国内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现状
(一)发达地区
国内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较为完善,金融机构配置也较为健全。各个银行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小型金融组织之间相互合作,配合组成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以互联网渠道和电子信息手段开展的金融业务飞速发展,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在快速涌现。
1.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特点。在发达地区,由于农民的收入较高,纯农业人口占比小,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发达地区在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方面,多表现为借助电子科技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浙江丽水在全国率先推出“整村批发”信贷模式为例,“整村批发”信贷模式就是指金融机构以村为单位,借助现代电子科技建立一个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借助数据库对农户开展综合授信业务。在一定的时间内,农户可以无需担保物,通过授信额度进行“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一种新的农村信贷支农模式。“整村批发”的信贷支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并且有效的与担保物之间形成一种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普惠化发展。截止2014年底,共有996个金融机构在1347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批发业务,全市共有35.08万农户获得贷款达到374.36亿元,信用农户贷款覆盖面同比增长28%。
“整村批发”的信贷支农模式,一方面通过在农户信息系统方面的创新,解决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置服务网点的营运成本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灵活,更加有活力。
信贷支农模式的推行不光使得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使得远离农村的城市商业银行也纷纷将信贷业务由城市转向农村,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从被动支农到主动惠农转变。据人民银行丽水市支行调查显示,2014年丽水市农村家庭信贷可及率95.4%、可得率72.4%,分别比全国高出44.2和29.3个百分点。
2.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局限性。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有较多的创新优势,但同样存在不足。首先是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基本上都处于初期阶段,投入生产的成品也都基本属于低端产品。其次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多数是由银行机构牵头开发的,其他金融机构鲜少涉足。如浙江省农村市场上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有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单一,并且浙江省农信农村金融业务主要还是在与传统的“存、贷、汇”,金融产品还是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两种小额贷款产品为主,对于其他类金融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在贷款品种方面,数量较少,只有24种,主要集中在农垦、县域的农户和个人,信贷产品则主要是种植、购置农机具、个人消费等方面的。
(二)欠发达地区
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完善地方农村金融体系,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同时,这些金融机构收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探索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的方式,运用微小贷款管理手段,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继而涌现出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
1.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特点。欠发达地区经济、环境、道路、科技等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创新金融产品难以在其地区推广发展,并且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开发也遭遇较多困難。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其金融产品的主要以贷款和存款为主,兼顾办理结算和信用卡业务,贷款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2.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局限性。欠发达经济条件较差,在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想要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存在一定困难。从基础设施建设来讲,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在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些硬件设施上难以得到满足,在推广、使用上也是困难重重。以陕西省为例,截止2014年底,陕西省内的农村乡镇共有1604个,农村自然行政村达到36143个。但是各类银行在各村镇设营业网点仅有2021个,也就是说,一个乡镇和22个自然行政村才有一个银行的营业网点,这与城市的金融网点分布就不成比例,覆盖面积达不到,导致农村金融产品发展步伐缓慢,不利于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从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来讲,其自身存在着管理体制漏洞。例如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综合业务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各地的系统、品牌杂乱不堪,产品难以获得有利的推广,并且操作流程不够灵活,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
从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来说,较难跟上步伐。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普遍存在的产品单一,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由于体系不够健全,程序不够便利,大大影响了顾客的体验。
从农户来讲,农户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严重不足。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很多人无法识别出假币,导致农民对于大面额纸币具有恐惧感不愿意收取大面额的人民币。而且农村大多数农民习惯于在传统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对于新的产品、政策了解较少,以至于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业务难以得到推广,大大限制了金融产品的发展。 二、我省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从全国各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情况来看,为促使我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首选就必须完善我省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仅为我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平台,也为农村金融市场全面、多元化的发展增添活力。
目前,虽然我省设有“五大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分支行以及一些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我省在乡镇设立经营网点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机构种类较为单一。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购销等贷款,不能向一般的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形式太过单一;农村信用社不能提供数额较大的资金学期,并且在经营管理和体制的方面存在着缺陷;邮政储蓄机构只能进行简单的存钱功能,导致农村资金外流,不能为农民所用。
(二)加强行业间金融合作,引进民间资本
从当前我省情况来看,五大行总网点数占全国总网点数的6.2%,我省是农业大省,这样的涉农金融机构网点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也正因为如此,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金融机构,各机构间应当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就需要各个金融机构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在“三农”的前提下,与同行业金融机构如保险和证券等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使得农村地区能够得以全面的金融覆盖,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宽限制,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如民营资本、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互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金融市场。
(三)紧跟时代发展,时刻树立创新意识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涉农金融机构应当尽快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金融观念,力求创新。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下,根据农民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一方面从自身发展角度加强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和推广力度,重点创新简便灵活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探索与其他市场主体融合,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领域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胡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2013.
[2]亓偉.依托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信社竞争力问题研究-以泰安市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曹佃军.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D].山东大学,2009.
[4]蒋瑞波.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效率差异、环境影响与空间效应[D].浙江大学,2014.
[5]叶银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成果运用与信贷模式创新[J].西南金融,2016(03).
[6]任蓓蕾,曹东亚.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06).
[7]曹明贵,江晓晗.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实践及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55-59.
基金项目:河南教育厅社科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7-YYZD -17);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6BJJ048);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400410480)。
作者简介:吴国琴(1974-),女,河南商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关键词】农村 金融产品 服务创新
一、国内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现状
(一)发达地区
国内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较为完善,金融机构配置也较为健全。各个银行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小型金融组织之间相互合作,配合组成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以互联网渠道和电子信息手段开展的金融业务飞速发展,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在快速涌现。
1.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特点。在发达地区,由于农民的收入较高,纯农业人口占比小,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发达地区在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方面,多表现为借助电子科技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浙江丽水在全国率先推出“整村批发”信贷模式为例,“整村批发”信贷模式就是指金融机构以村为单位,借助现代电子科技建立一个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借助数据库对农户开展综合授信业务。在一定的时间内,农户可以无需担保物,通过授信额度进行“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一种新的农村信贷支农模式。“整村批发”的信贷支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并且有效的与担保物之间形成一种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农村金融的普惠化发展。截止2014年底,共有996个金融机构在1347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批发业务,全市共有35.08万农户获得贷款达到374.36亿元,信用农户贷款覆盖面同比增长28%。
“整村批发”的信贷支农模式,一方面通过在农户信息系统方面的创新,解决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置服务网点的营运成本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银农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灵活,更加有活力。
信贷支农模式的推行不光使得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使得远离农村的城市商业银行也纷纷将信贷业务由城市转向农村,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从被动支农到主动惠农转变。据人民银行丽水市支行调查显示,2014年丽水市农村家庭信贷可及率95.4%、可得率72.4%,分别比全国高出44.2和29.3个百分点。
2.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局限性。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有较多的创新优势,但同样存在不足。首先是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基本上都处于初期阶段,投入生产的成品也都基本属于低端产品。其次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多数是由银行机构牵头开发的,其他金融机构鲜少涉足。如浙江省农村市场上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有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单一,并且浙江省农信农村金融业务主要还是在与传统的“存、贷、汇”,金融产品还是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两种小额贷款产品为主,对于其他类金融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在贷款品种方面,数量较少,只有24种,主要集中在农垦、县域的农户和个人,信贷产品则主要是种植、购置农机具、个人消费等方面的。
(二)欠发达地区
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完善地方农村金融体系,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同时,这些金融机构收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探索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的方式,运用微小贷款管理手段,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继而涌现出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
1.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特点。欠发达地区经济、环境、道路、科技等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创新金融产品难以在其地区推广发展,并且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开发也遭遇较多困難。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其金融产品的主要以贷款和存款为主,兼顾办理结算和信用卡业务,贷款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2.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局限性。欠发达经济条件较差,在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想要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存在一定困难。从基础设施建设来讲,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在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些硬件设施上难以得到满足,在推广、使用上也是困难重重。以陕西省为例,截止2014年底,陕西省内的农村乡镇共有1604个,农村自然行政村达到36143个。但是各类银行在各村镇设营业网点仅有2021个,也就是说,一个乡镇和22个自然行政村才有一个银行的营业网点,这与城市的金融网点分布就不成比例,覆盖面积达不到,导致农村金融产品发展步伐缓慢,不利于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从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来讲,其自身存在着管理体制漏洞。例如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综合业务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各地的系统、品牌杂乱不堪,产品难以获得有利的推广,并且操作流程不够灵活,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
从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来说,较难跟上步伐。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普遍存在的产品单一,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由于体系不够健全,程序不够便利,大大影响了顾客的体验。
从农户来讲,农户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严重不足。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很多人无法识别出假币,导致农民对于大面额纸币具有恐惧感不愿意收取大面额的人民币。而且农村大多数农民习惯于在传统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对于新的产品、政策了解较少,以至于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业务难以得到推广,大大限制了金融产品的发展。 二、我省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从全国各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情况来看,为促使我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首选就必须完善我省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仅为我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平台,也为农村金融市场全面、多元化的发展增添活力。
目前,虽然我省设有“五大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分支行以及一些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我省在乡镇设立经营网点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机构种类较为单一。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购销等贷款,不能向一般的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形式太过单一;农村信用社不能提供数额较大的资金学期,并且在经营管理和体制的方面存在着缺陷;邮政储蓄机构只能进行简单的存钱功能,导致农村资金外流,不能为农民所用。
(二)加强行业间金融合作,引进民间资本
从当前我省情况来看,五大行总网点数占全国总网点数的6.2%,我省是农业大省,这样的涉农金融机构网点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也正因为如此,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金融机构,各机构间应当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就需要各个金融机构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在“三农”的前提下,与同行业金融机构如保险和证券等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使得农村地区能够得以全面的金融覆盖,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宽限制,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如民营资本、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互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金融市场。
(三)紧跟时代发展,时刻树立创新意识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涉农金融机构应当尽快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金融观念,力求创新。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下,根据农民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一方面从自身发展角度加强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和推广力度,重点创新简便灵活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探索与其他市场主体融合,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领域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胡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2013.
[2]亓偉.依托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信社竞争力问题研究-以泰安市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曹佃军.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D].山东大学,2009.
[4]蒋瑞波.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效率差异、环境影响与空间效应[D].浙江大学,2014.
[5]叶银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成果运用与信贷模式创新[J].西南金融,2016(03).
[6]任蓓蕾,曹东亚.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06).
[7]曹明贵,江晓晗.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实践及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55-59.
基金项目:河南教育厅社科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7-YYZD -17);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6BJJ048);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400410480)。
作者简介:吴国琴(1974-),女,河南商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