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两宋时期两淮地区利用淮东多水、淮西多山的地势特点构建了独特山水寨防御体系,山水寨防御体系在历史上曾承担着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乡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两淮山水寨的历史
【机 构】
: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84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宋时期两淮地区利用淮东多水、淮西多山的地势特点构建了独特山水寨防御体系,山水寨防御体系在历史上曾承担着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乡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两淮山水寨的历史发展、分布特点、空间形态、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现存山水寨遗址及其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两淮山水寨聚落空间特点与防御特征,明确两淮山水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1980年代的最后4年在西冶求学,有幸聆听过刘宝仲、张似赞、侯继尧、夏云、佟裕哲、张缙学、李觉、汤道烈、李树涛、刘永德、姜佐盛、赵秀兰、刘振亚、郑士奇等先生们的教诲,
1987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虽然是非重点院校,但是由于其在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中屡屡获奖而备受关注。高考时我也是受到这一"诱惑",放弃了重点院校的录取机会进入了西冶建筑系。
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主要理论,对我国宝贵的线性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梳理和对比研究,总结
根据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等设施的初步规划要求,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基于减小城际铁路对其他设施的影响采用深埋方案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
"一战"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进程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保存至今的遗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需保护利用。该文以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为研究对象,
村落的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村内集体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往往也是体现村落文化的场所。而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化研究,其本身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村落公共空间的活
河流廊道是生态廊道的一种类型,作为人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场所以及串联城乡区域的大型开放空间,有必要通过游憩空间体系的构建,复兴滨水活力,形成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
在旧城更新背景下,我国众多传统特色街区因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与矛盾性,进入了空间缺失与活力不足的懈怠期。结合武汉青龙巷街区开展的更新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探寻
我生于1960年代,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历经了文革时期的"非完整"中小学教育。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届大学生,之前连建筑学之名都没听过的情况下,在我国建筑学科史上积淀厚实的
在西建大(我们那时候叫"西冶")的本科建筑学经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启蒙时期。1980年代西冶的教师团队可谓是黄金团队,张似赞老师、李觉老师、张缙学老师、汤道烈老师、赵立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