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试管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创新设计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中学化学三个不同版本的初中及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分子在不停运动”“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等三个实验进行分析并做了改进。用双连试管替代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充分利用双连试管构造上的特点,从试剂用量、装置设计和尾气处理等方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及探究。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减少试剂用量、缩短反应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科素养。
  关键词: 双连试管; 浓硫酸性质; 分子运动; 氨气性质; 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9-0072-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初、高中化学不同版本教材中有部分气体实验需要在课堂上演示,而这些气体中有的有较强的刺激性,有的则属于有毒气体。由于受到实验装置和教室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验过程有部分气体逸散到教室中,污染了环境。双连试管[1]由两支试管组成,试管中上部由玻璃导管连接,试管与试管是互通的。笔者充分利用双连试管构造上的特点,对人教版、苏教版的初、高中化学教材的三个气体实验作了改进与创新,克服了原教材实验设计上的不足。新装置不仅减少了试剂用量、缩短了反应时间、解决了气体逸散等问题,还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铜与浓硫酸反应
  1.1  改进背景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2020年版)上设置有“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该实验反应物用铜片,没办法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即使移走酒精灯后还会继续反应一段时间;(2)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与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实验要分两次来做,操作上不够简练;(3)实验完成后容易造成液体倒吸现象;(4)尾气虽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但实验中仍然会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说明尾气吸收很不完全,逸散到空气中对教室造成污染。
  1.2  改进思路
  该实验有不少同仁作了改进[2,3],这些改进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还存在装置不够简练等问题。笔者从绿色化学以及便于操作的角度设计该实验,将其改进成全封闭体系,使二氧化硫气体与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反应以及尾气处理一次性完成,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操作更简便、装置更环保,能有效防止教室环境的污染。
  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18mm×160mm规格的双连试管,粗铜丝,软胶塞,80%的浓硫酸,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滤纸条,棉花团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3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1) 用剪刀剪2条0.5cm×6.0cm规格的滤纸条,分别浸泡在紫色石蕊溶液和品红溶液中(可提前浸泡),取出后分别放在干燥的滤纸上吸去水分,使滤纸条竖立起来不会有水滴流出。
  (2) 将紫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润湿过的滤纸条并排粘贴在双连试管的中上部,将双连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 用滴管吸取2~3mL 80%左右的浓硫酸,小心滴入双连试管中(建议不用98%的浓硫酸,用98%的浓硫酸容易产生黑色物质和灰白色沉淀物,且反应后溶液颜色常常不显蓝色)。
  (4) 将粗铜丝穿过软胶塞,粗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将软胶塞塞紧试管口。
  (5) 先将棉花团塞紧双连试管的另一个试管口,再用滴管吸取5%氢氧化钠溶液将棉花团润湿。
  (6) 推动铜丝,使铜丝下端的螺旋状部分浸入浓硫酸中,无气泡产生。点燃酒精灯加热,随着浓硫酸温度的上升,铜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7) 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泡過的滤纸条逐渐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品红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逐渐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8) 移走酒精灯,向上提拉铜丝,反应立即停止,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被试管口棉花团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空气污染。
  1.4  装置创新点
  (1)新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二氧化硫的酸性、漂白性两个性质实验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实验操作十分简练。(2)用铜丝代替铜片,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有效减少多余二氧化硫的生成。(3)实验过程不会造成液体倒吸现象。(4)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湿的棉花团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过程中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尾气处理效果良好,有效防止了教室空气污染,体现了环保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子在不停运动
  2.1  改进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012年版)教材上有“分子在不停运动”的实验设计(装置如图3所示)。该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消耗的药品量过多(烧杯中加入5mL浓氨水),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影响到学生听课;(2)实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从开始到可观察到实验现象约需要3~4分钟;(3)无法移动,实验的可视度不够。
  2.2  改进思路
  该实验改进已有不少报道[4,5]。笔者在不影响实验现象可见度的情况下,采用双连试管重新设计实验,使浓氨水的用量减少,并将教材中的敞口实验改成密闭装置,从源头上防止氨气逸出,有效避免了教室环境的污染。
  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18mm×160mm规格的双连试管,1mL规格的注射器,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软胶塞,滤纸条,棉花团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2.3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1) 用剪刀剪一条1.5cm×6.0cm规格的滤纸条,用滴管吸取无色酚酞溶液将滤纸条润湿,将滤纸条粘贴在双连试管的中上部。
  (2) 用注射器吸取0.2mL的浓氨水,将注射器穿过软胶塞并塞紧试管口,再将双连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 将棉花团塞紧双连试管另一个试管口,用滴管吸取水将棉花团润湿。
  (4) 轻推注射器,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注入试管中。3~5秒时间,即观察到双连试管中上部的滤纸条从下往上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 多余的氨气被试管口棉花团中的水吸收,防止空气污染。
  2.4  装置创新点
  (1)新装置与教材实验相比,药品用量减少,浓氨水只需0.2mL,而教材实验需要5mL。(2)实验时间短,3~5秒钟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教材实验需要3~4分钟。(3)实验现象清晰可见,而教材实验因液面低,不易观察。实验设计将酚酞溶液改成竖放的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4)装置设计环保,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3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3.1  改进背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年版)教材上有“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设计。该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玻璃棒蘸取的浓盐酸、浓氨水容易滴在讲台桌上,腐蚀讲台桌面;(2)由于教师双手拿着玻璃棒,使打開的浓盐酸、浓氨水瓶无法及时盖上,实验过程中氯化氢、氨气以及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均逸散到空气中,对教室造成污染。
  3.2  改进思路
  分析教材和同仁已有的改进案例[6],笔者在确保不影响实验现象观察的情况下,从实验可操作性和防止教室污染的角度重新设计实验,将敞口实验改成密闭装置,使实验操作简单有序、现象明显,有效防止教室环境的污染。
  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18mm×160mm规格的双连试管,胶头滴管,单孔软胶塞,浓盐酸、浓氨水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3.3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1) 将双连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 打开浓氨水,取一支胶头滴管,吸取1mL左右的浓氨水(可根据实验班级数调整试剂用量),盖紧瓶盖。将滴管穿过软胶塞,将软胶塞塞紧双连试管的试管口。
  (3) 打开浓盐酸,另取一支胶头滴管,吸取1mL左右的浓盐酸(可根据实验班级数调整试剂用量),盖紧瓶盖。将滴管穿过软胶塞,将软胶塞塞紧双连试管另一个试管口。
  (4) 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由淡逐渐变浓。
  该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当氨气遇到氯化氢气体时生成了氯化铵固体,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比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运动速度更快。
  (5) 更换新的双连试管,再分别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又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3.4  装置创新点
  (1)该装置操作有序,白烟由淡变浓,实验现象清晰可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白烟保留时间更长久。(2)将教材中的敞口实验改成密闭实验,装置设计更环保,有效防止空气污染。(3)准备一次可重复多次实验,只需更换新的双连试管,1mL的试剂量可在多个任教班级做相同的实验。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双连试管构造上的特点,对教材中的几个气体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避免有害气体的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福祥. 双连试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 2005, (1): 57~58.
  [2]魏崇启.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创新改进[J]. 化学教学, 2012, (9): 47~49.
  [3]李亮. 实验教具改进及创新的相关思考——以“铜和浓硫酸反应”若干实验改进为例[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 (7): 37~39.
  [4]朱玉忠, 李德前. 探究微粒运动实验的新设计[J]. 化学教学, 2016, (1): 67~69.
  [5]郭涛. 巧设变式实验装置探究分子运动现象[J]. 化学教学, 2019, (9): 72~74.
  [6]周卓娜.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3, (7/8): 51~52.
其他文献
复合校准技术是武器装备型号项目中使用的高精度惯性器件校准的核心技术,能够在实验室模拟惯性器件“真实”的使用环境。本文针对在离心-振动条件下的加速度计复合校准问题,从系统中存在的动不平衡问题出发,建立了离心-振动复合模型并讨论了在顺臂安装和垂直安装下受到的加速度大小,给出了整个校准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最后基于离心-振动复合校准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能够模拟真实的校准环境,提高校准精度。
随着高炉煤比提高,要求提高煤粉粒度,提高煤粉在风口的燃烧率。为此,特购置煤粉粒度测量仪器,不断的调整参数取样化验,进行分析验证。通过攻关,摸索出一套满足粒度要求的操作参数。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从参与式养老保障和领取式养老保障类型探究养老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障的参与和领取显著提升了个体主观幸福感,且因个体异质性该政策效果在城乡、隔代照料方面呈现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时间代际支持在养老保障幸福效应中存在中介调节机制,代际经济支持
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产品结构决定比较优势的演化,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绩效。在此理论基础上,使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产品空间位置变化和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产品空间位置从稀疏的边缘区域趋向密集的中心区域对收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产品空间位置的变化对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强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按照是否含有价格因素把产品空间位置指标分为两组,含有价格因素的指标对收入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按照现有结构和潜在可调整的结构把产品空
目的探究汉族心肌病患者细丝蛋白C(filamin C,FLNC)基因变异及表型特点,进一步完善FLNC变异谱。方法纳入150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和50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进行外周血DNA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筛选,对携带FLNC基因变异的先证者及家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收集先证者及家属的临床信息。结果在所有先证者中,共检测到6例患者携带FLNC变异,且均为未曾发表过的新
基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市场营销发生的新变化及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此倡议下我国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创新企业市场营销的对策。
目的探讨会阴无创接生联合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会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会阴无创接生联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会阴无创接生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会阴水肿率、会阴切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149.27±53.72)m少于对照组的(246.75±56.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摘 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肌肉组织中6 种噻嗪类利尿剂(氯噻嗪、氢氯噻嗪、环戊噻嗪、环噻嗪、氯噻酮、苄氟噻嗪)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30∶70,V/V)提取,PRiME HLB固相色谱柱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50 ?g/L质量浓度范围内,6 种目标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
目的探讨立体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更年期妇女保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更年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立体式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健康教育达标效果、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采纳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两组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层扶贫干部作为扶贫第一线,其扶贫行为直接关系到扶贫绩效。本文在战略性群体视角下以湖北恩施扶贫尖刀班为例,对基层扶贫干部的行为予以研究。通过了解恩施扶贫尖刀班的创建原因和运行模式,明晰恩施扶贫尖刀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思考其带来的启示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