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设计风格也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不止于质量,建筑形式和它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成了大多数人追求美的欲望。随着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各类建筑时已经越来越看重空间、色调、格局、外型的搭配与协调,建筑的艺术性、创造性已经成为设计院共同关心的话题。从当前的建筑设计现状来讲,很少也很难将设计思维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建筑设计方案的最终效果始终达不到标准。鉴于此,本文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提升建筑设计质量,并分析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以更好地帮助设计师生成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建筑设计;应用;创造性;发散思维
1.引言
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则来源于人的发散性思维。要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不仅要通过实际的训练来提升,还需要引入一些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凭借记忆优势、可视化优势、化散为整等的优势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它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学习工具和管理工具,能帮助设计师优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可持续扩充。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体系,还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提供思维依据,挖掘创新点,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考和创作。
2.浅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成为思维地图、灵感触发图,通过利用图形、文字等信息将人的思维全面地激发出来,它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学习工具,有助于心智的提升,帮助大脑开发,提高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便是:将毫无关联的关键词或短句依据特定的概念进行分类,并有层次地分布在图上,动用整个大脑开展思维活动,提出新的方法和技巧。由于思维导图需要发散人的思维,因此可以帮助人挖掘更多的选择,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让人的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思维导图让思考变得更富逻辑性和缜密性,并不是异想天开。
3.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体现传统风格的建筑形式、意境上追求更多的新颖性,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且设计风格要与周围其他建筑相适应,以免显得太过突兀。总体而言,设计时一种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和结果中都要通过人的思维和想象完成。事实证明,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建筑设计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门类,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设计思维,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结合。
建筑设计的创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建筑形式的创新;其二是建筑方式的创新;其三是设计意境的创新。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两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前者比较抽象,而后者要凭实践和感觉。设计活动光凭一个人的直觉和激情是无法获取更多的灵感的,还需要应用正确的方法和理论作为支撑,将人的设计动机及其他相关因素全面展现在图纸上,让设计变得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建筑设计要从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精神寄托,艺术形式,材料特性四个方面展开。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中心主题:这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在图纸上表达完整的中心主题,并利用CAD软件画出相关图画,突出主题。
2.关键词:思维导图的主题或图画作为主干部分,再写出一些关键词作为分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第一层级,再使用关键词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继续引出新的次级分支。
3.关键词、线路要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每个层级的关键词最好用不同的字体和大小区别,主干关键词可以对应图形,可以让整个思维导图更加美观和清晰,以便帮助设计师形成良好的记忆。
4.主干和分支上的关键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成,层次分明,突出主次,可以标上字母或数字。
3.1发现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的本质要逐步从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转化为发现问题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都是以‘解决问题’作为設计向导,将人的思维带入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需求,虽然这种循规滔距的设计思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结果,但其实在设计之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就已经被固定,再通过收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完成任务。这种思维方式趋于理性,对刚接触建筑设计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抑制了创新思维。通过大量的设计时间证明,设计师学会在设计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中心开展发散性思考。
3.2构建知识体系
建筑设计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对建筑设计的形式、构造、艺术创新有着现实的意义。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当具备建筑设计史、美学原理、构造学等其他设计知识,明确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理。要想将这些知识建构在大脑中不是易事,使得很多人都过多的将时间花在了阅读和实践上,缺乏总结,最终无法达到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利用思维导图则能让设计师明确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取舍,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记忆,获取有效的知识,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以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
3.3灵感的激发
思维导图有助于灵感的激发。
首先是速射思维导图爆发:确定设计主题,将思考时间限定在20分钟左右,将脑中所想到的所有同主题相关的点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这个过程让大脑在短时间内极速运转,激励了一些创新型灵感的出现。
其次是第一次重构和修正:第一步只是大致地提出了一些大胆的想法,这一步则要重新制作思维导图,将所有的重点合并并归类,建立主次关系并进行整合。整个过程会再次激发大脑产生联想,任何关键词都能相互联系,产生闪光般的洞察力。
再次是沉底:当大脑处于松弛状态时,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会延伸到整个大脑的每个角落,增大了提出新创意的可能性,这是设计创新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便是第二次重构和修正:沉思之后,大脑会对第二张思维导图产生不同的想法,并进行设计的重新构造,设计师要考虑前三步所有的信息,快速画第三张思维导图用以巩固新的创意。
4.结论
建筑设计体现的是设计师的阅历、思维能力、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沉淀。而创新设计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发散思维并不是让设计师异想天开,完全摒除实际工程的可实施性。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将色彩、图形、关键词等大脑中隐形的知识转变成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阶段性的研究阶段,需要专业人士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基本思维模式探讨[J].张金礼.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4).
[2]设计思维的类型与方法[J].陈立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3]思维导图在我国建筑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侯建军,李海青.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4).
关键词:思维导图;建筑设计;应用;创造性;发散思维
1.引言
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则来源于人的发散性思维。要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不仅要通过实际的训练来提升,还需要引入一些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凭借记忆优势、可视化优势、化散为整等的优势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它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学习工具和管理工具,能帮助设计师优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可持续扩充。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体系,还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提供思维依据,挖掘创新点,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考和创作。
2.浅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成为思维地图、灵感触发图,通过利用图形、文字等信息将人的思维全面地激发出来,它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学习工具,有助于心智的提升,帮助大脑开发,提高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便是:将毫无关联的关键词或短句依据特定的概念进行分类,并有层次地分布在图上,动用整个大脑开展思维活动,提出新的方法和技巧。由于思维导图需要发散人的思维,因此可以帮助人挖掘更多的选择,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让人的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思维导图让思考变得更富逻辑性和缜密性,并不是异想天开。
3.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体现传统风格的建筑形式、意境上追求更多的新颖性,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且设计风格要与周围其他建筑相适应,以免显得太过突兀。总体而言,设计时一种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和结果中都要通过人的思维和想象完成。事实证明,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建筑设计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门类,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设计思维,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结合。
建筑设计的创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建筑形式的创新;其二是建筑方式的创新;其三是设计意境的创新。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两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前者比较抽象,而后者要凭实践和感觉。设计活动光凭一个人的直觉和激情是无法获取更多的灵感的,还需要应用正确的方法和理论作为支撑,将人的设计动机及其他相关因素全面展现在图纸上,让设计变得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建筑设计要从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精神寄托,艺术形式,材料特性四个方面展开。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中心主题:这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在图纸上表达完整的中心主题,并利用CAD软件画出相关图画,突出主题。
2.关键词:思维导图的主题或图画作为主干部分,再写出一些关键词作为分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第一层级,再使用关键词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继续引出新的次级分支。
3.关键词、线路要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每个层级的关键词最好用不同的字体和大小区别,主干关键词可以对应图形,可以让整个思维导图更加美观和清晰,以便帮助设计师形成良好的记忆。
4.主干和分支上的关键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成,层次分明,突出主次,可以标上字母或数字。
3.1发现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的本质要逐步从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转化为发现问题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都是以‘解决问题’作为設计向导,将人的思维带入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需求,虽然这种循规滔距的设计思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结果,但其实在设计之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就已经被固定,再通过收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完成任务。这种思维方式趋于理性,对刚接触建筑设计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抑制了创新思维。通过大量的设计时间证明,设计师学会在设计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中心开展发散性思考。
3.2构建知识体系
建筑设计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对建筑设计的形式、构造、艺术创新有着现实的意义。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当具备建筑设计史、美学原理、构造学等其他设计知识,明确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理。要想将这些知识建构在大脑中不是易事,使得很多人都过多的将时间花在了阅读和实践上,缺乏总结,最终无法达到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利用思维导图则能让设计师明确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取舍,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记忆,获取有效的知识,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以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
3.3灵感的激发
思维导图有助于灵感的激发。
首先是速射思维导图爆发:确定设计主题,将思考时间限定在20分钟左右,将脑中所想到的所有同主题相关的点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这个过程让大脑在短时间内极速运转,激励了一些创新型灵感的出现。
其次是第一次重构和修正:第一步只是大致地提出了一些大胆的想法,这一步则要重新制作思维导图,将所有的重点合并并归类,建立主次关系并进行整合。整个过程会再次激发大脑产生联想,任何关键词都能相互联系,产生闪光般的洞察力。
再次是沉底:当大脑处于松弛状态时,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会延伸到整个大脑的每个角落,增大了提出新创意的可能性,这是设计创新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便是第二次重构和修正:沉思之后,大脑会对第二张思维导图产生不同的想法,并进行设计的重新构造,设计师要考虑前三步所有的信息,快速画第三张思维导图用以巩固新的创意。
4.结论
建筑设计体现的是设计师的阅历、思维能力、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沉淀。而创新设计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发散思维并不是让设计师异想天开,完全摒除实际工程的可实施性。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将色彩、图形、关键词等大脑中隐形的知识转变成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阶段性的研究阶段,需要专业人士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基本思维模式探讨[J].张金礼.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4).
[2]设计思维的类型与方法[J].陈立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3]思维导图在我国建筑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侯建军,李海青.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