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从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去设计有利于学生多思,多想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关键词:思维;创新;探究;有效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对语文教学课堂中关于培养学生的“想”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大胆地进行一些尝试,实践证明,课堂中多从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面去进行教学,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创新和思考的乐趣,并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这一方式的训练呢?
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有独立的思维空间,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多种促进学生思考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思考的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鸟岛”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海西皮鸟岛的图片,有各种各样的小鸟、鸟蛋、鸟窝这样的图片,并设置画面动画,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什么地方有这么多的鸟儿?想不想去看看?让学生带着迫不及待的欲望,进入学习,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到想象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鸟岛的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让学生到白板上动手画、再根据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课文中的“密密麻麻”、“挨”等词的意思。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角度去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猴子种果树”时,可以先问学生:“猴子种果树成功了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师生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思考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人人都有思索、发言的机会,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三、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会走路的树”时,可以提问:“小树为什么会走路?你见过会走路的小树吗?”再问学生:“这个会走路的小树是什么样的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是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二是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老师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錯误的观念应该及时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例如:在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时,有的学生对狐狸的做法很是赞同,并说出了理由,说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就应该像狐狸一样聪明,想办法摆脱危险。说的很对,该鼓励的是要鼓励,同时,也引导学生不要学习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这个坏毛病,这样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并最终使学习目标顺利完成。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授知识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合作,并且相处和谐是使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谐关系进行建立需要注意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课堂上保持轻松的氛围,宽容地对待学生。要给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即使答错了也没有关系,给予鼓励,并告诉他错的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再也不敢多说了。这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2、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既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又要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内外,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听写比赛、举行经典诵读,课文朗读、讲故事、举行班队会活动等,让学生形成学习大语文的观念,让孩子感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必要和紧迫感。增强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J]. 潘丽敏. 求知导刊. 2015(03)
[2]小学语文作业的创造性设计分析[J]. 刘玉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5)
关键词:思维;创新;探究;有效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对语文教学课堂中关于培养学生的“想”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大胆地进行一些尝试,实践证明,课堂中多从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面去进行教学,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创新和思考的乐趣,并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这一方式的训练呢?
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有独立的思维空间,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多种促进学生思考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思考的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鸟岛”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海西皮鸟岛的图片,有各种各样的小鸟、鸟蛋、鸟窝这样的图片,并设置画面动画,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什么地方有这么多的鸟儿?想不想去看看?让学生带着迫不及待的欲望,进入学习,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到想象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鸟岛的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让学生到白板上动手画、再根据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课文中的“密密麻麻”、“挨”等词的意思。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角度去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猴子种果树”时,可以先问学生:“猴子种果树成功了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师生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思考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人人都有思索、发言的机会,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三、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会走路的树”时,可以提问:“小树为什么会走路?你见过会走路的小树吗?”再问学生:“这个会走路的小树是什么样的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是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二是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老师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錯误的观念应该及时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例如:在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时,有的学生对狐狸的做法很是赞同,并说出了理由,说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就应该像狐狸一样聪明,想办法摆脱危险。说的很对,该鼓励的是要鼓励,同时,也引导学生不要学习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这个坏毛病,这样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并最终使学习目标顺利完成。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授知识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合作,并且相处和谐是使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谐关系进行建立需要注意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课堂上保持轻松的氛围,宽容地对待学生。要给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即使答错了也没有关系,给予鼓励,并告诉他错的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再也不敢多说了。这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2、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既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又要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内外,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听写比赛、举行经典诵读,课文朗读、讲故事、举行班队会活动等,让学生形成学习大语文的观念,让孩子感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必要和紧迫感。增强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J]. 潘丽敏. 求知导刊. 2015(03)
[2]小学语文作业的创造性设计分析[J]. 刘玉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