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诱导下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与腺苷水平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目前普遍认为视网膜局部缺氧状态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研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研究证实缺氧刺激下多种转录因子活性增加可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其中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外,腺苷促血管生成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下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过程与腺苷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腺苷微环境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方法

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MEC-1)进行体外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常氧组细胞置于5%CO2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缺氧组细胞置于体积分数1% O2、94%N2和5%CO2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采用CCK8法和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的吸光度(A值)和增生比例;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D39和CD7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CD39和CD73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仪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腺苷浓度。

结果

常氧组和缺氧组培养后12 h细胞增生值(A值)分别为0.715±0.067和0.821±0.056,培养后24 h A值分别为0.946±0.028和0.998±0.028,缺氧组12 h组和24 h组细胞增生值均高于常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h=3.805、t24 h=3.222,均P<0.01);缺氧组细胞培养后24 h细胞增生比例明显高于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8,P<0.01)。常氧组和缺氧组细胞培养24 h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85.3±10.594和300.7±22.853,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4.2±10.741和107.5±7.007,缺氧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4、-6.367,均P<0.01)。缺氧组细胞培养后12 h和24 h细胞中CD39和CD7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组细胞培养后2 h、6 h、12 h、24 h和36 h细胞内腺苷浓度逐渐增加,培养后36 h达峰,此后开始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缺氧组细胞中腺苷浓度均明显高于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h=2.469,P=0.017;t6h=5.442,P<0.001;t12h=3.841,P<0.001;t24h=4.458,P<0.001;t36h=2.757,P=0.008;t48h=3.319,P=0.002)。

结论

与常氧环境比较,缺氧条件下培养的HMEC-1增生速度更快,迁移和侵袭能力更强,同时细胞中腺苷生成关键酶CD39和CD73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腺苷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缺氧条件下腺苷明显促进HMEC的活化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
医患沟通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医生的基本工作之一。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生工作的永恒主题,作为未来的医生——医学生,提倡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合理评价临近爆破施工振动作用对预埋在粉质黏土层承插式混凝土管道的影响,通过现场预埋多管节全尺寸管道的爆破试验,结合DH5956动态应变及TC-4850爆破振动等测试系统,研究
目的探讨Cardiohelp心肺辅助泵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报警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重症医学科Cardiohelp心肺辅助泵在
为提高薄壁管的耐撞性能,以虾螯为生物原型,通过结构仿生原理设计了仿虾螯结构多晶胞薄壁管。以晶胞数(2~6)和冲击角度(0&#176;、10&#176;、20&#176;、30&#176;)为试验因素,
目的分析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为了得到双脉冲发动机隔舱处金属膜片的适宜结构,本文中采用Johnson-Cook材料损伤模型对不同规格金属膜片的承压、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某种规格金属膜片满足设计要求
背景氟西汀(Flx)为一种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腹腔内注射可诱发成年大鼠海马区神经的再生和突触的发生,推测其对视皮层视觉可塑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口服Flx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关系、其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作用的关系等研究鲜见报道。目的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研究Flx给药时间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逆转的关系,比较Flx与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