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門這座寸金寸土的小城,“住貴”,是斗升市民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本澳社會累積多年的民怨之一,追其源頭,皆因房價高,且一般市民收入追不上,當然就負擔不起水漲船高的樓價了。尤以本澳來講,中產人士向下流已成常態,年輕人緃使月收入接近中位數,扣除衣食住行,可能已貧窮化,特別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成為雙失青年者大有人在,寄居父母眼皮底下乃逼不得已之舉。哪怕你擁有大學以上學歷,不甘心入職一份薪高粮準的賭埸工作,就得面對入職起薪低、經濟成果享受不到、物價有升冇跌的窘境。這就決定買樓成為了一般家庭生活開支,除去租屋、供車、父母子女養育費外的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夢想。
澳門人相對上一輩來講,置業難上加難的感嘆已是老生常談。“青年靠父幹”成為一個常態的社會病,一言蔽之,年輕人踏入社會工作三、五年想置業的話,就必須走靠父幹這條路,或者父母提供首期作置業,又或者父母有能力者全數代為支付,也有冇能為力的為了兒女將居住物業按揭甚至再加按,更有為了扶助子女置業不惜傾盡全副身家以逹成父母的責任,也非鮮見。這些社會現象反映了當下澳門社會民風民情的變化。而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居民置業多在工作數年,待工作穩定,至成家立室之時,可以向兄弟姐妹集資就可入到首置的門檻,又或者申請一少筆的個人貸款,就可以成功地不求人置業了。
不可否認,房屋問題是近年的社會問題,歸根究底,一是社會發展使然;二是社會風氣促使。年輕人的普遍認知,認同供樓等同儲錢,等同以樓養老,甚至乎認為有樓等同有身份,自自然然只求有樓心急入市,買樓意欲有漲冇減,加上如今社會團體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一同促使了青年人的人生目標是首先要置業的社會風氣的局面。所以說,青年置業的難題,由各種情況造成。
上月《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法案獲得一般性通過,法案首次建議社屋申請恆常化,這也是近年社會各界力爭的訴求,是少有的得到正面評價的房屋政策之一。政府近年在房屋問題上大有動作,由社屋到經屋,所面向的受惠對象,所提供的入戶門檻,都是在與民意俱進,惟社會上對房屋問題的質疑從來不曾中斷。不時有社會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坐擁鉅額財政儲備,在每年大派糖的前提下,對於年輕人的房屋政策必須多花心思,以共享發展的思維處理房屋問題,如首次置業優惠、寬減印花稅,或津貼首期等,助他們在市場中覓得理想居所。還有不少聲音認同政府把青年問題作為政府工作之重中之重,管好青年的學業、事業,甚至要求政府管好青年的置業問題,撥地興建青年宿舍,理由是樓市太高,青年置業無門,影響到青年的生活質素造成心理壓力,以致對社會產生不满的情緒。對這些觀點本人也是可以理解的,青年是社會的未來,重視青年工作是政府應該做的。但是,如此般的由幼兒到成年人士的一條龍照顧,會否造成這群社會的未來成為好高騖遠、不思進取的一代。讀書不成,有政府幫,工作不成,有政府幫,置業不成,又有政府幫,將來,這些倍受保護的新生代,一旦失去保護,又如何去積極地應對挑戰和生存下去。
作為政府而言,在現今的社情民意之下,不想腹背受敵,又要做到民意和福利政策兩相全,並不容易。若僅出於來自社會上政治人物壓力,對青年的學業、事業乃至置業全包辦的話,贏得掌聲的同時,可能駡名也接踵而至,而且,過程中還會牽涉到分配不均衡的異議。不可忽視的,還有源自中產階層的需求,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人們追求功利主義是天性,公屋不應有鼓勵置業的作用,政府以公帑幫助部分市民置業,應否持公平公正的理念,照顧到所有需要的人包括中產置業的需要,顯然也是有商討的空間。
樓市幾時才是最佳入市時機,政府官員也不能拍心口,不時有地產界人士喜好在各種樓市評論平台提醒打算買樓人士買樓,老實講,緃使有發展商願意落本提供低息貸款優惠,若遇加息,供款額大增,負擔必然大大超出承擔能力。現時不少人會向銀行借二按,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陷入所擁有物業被銀行沒收的境地。除了要關注政府的控市政策,還要睇實自已的錢包,究竟有冇實力去應付得到,加上現在美國正步入加息周期,港澳都不可避免地跟隨加息,故不宜過分進取。長遠而言,必然帶來超出預期的生活壓力,屆時,後續的後遺症政府又有何招數應對……本人相信,絶大多數的年輕人的訴求只是希望政府能提供合理的政策環境,讓他們能在成長的土地上為未來努力打拚,而非在樓市風高浪急之下,政府發力助長青年置業之風…… (澳門/ 張宏陸)
澳門人相對上一輩來講,置業難上加難的感嘆已是老生常談。“青年靠父幹”成為一個常態的社會病,一言蔽之,年輕人踏入社會工作三、五年想置業的話,就必須走靠父幹這條路,或者父母提供首期作置業,又或者父母有能力者全數代為支付,也有冇能為力的為了兒女將居住物業按揭甚至再加按,更有為了扶助子女置業不惜傾盡全副身家以逹成父母的責任,也非鮮見。這些社會現象反映了當下澳門社會民風民情的變化。而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居民置業多在工作數年,待工作穩定,至成家立室之時,可以向兄弟姐妹集資就可入到首置的門檻,又或者申請一少筆的個人貸款,就可以成功地不求人置業了。
不可否認,房屋問題是近年的社會問題,歸根究底,一是社會發展使然;二是社會風氣促使。年輕人的普遍認知,認同供樓等同儲錢,等同以樓養老,甚至乎認為有樓等同有身份,自自然然只求有樓心急入市,買樓意欲有漲冇減,加上如今社會團體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一同促使了青年人的人生目標是首先要置業的社會風氣的局面。所以說,青年置業的難題,由各種情況造成。
上月《社會房屋法律制度》法案獲得一般性通過,法案首次建議社屋申請恆常化,這也是近年社會各界力爭的訴求,是少有的得到正面評價的房屋政策之一。政府近年在房屋問題上大有動作,由社屋到經屋,所面向的受惠對象,所提供的入戶門檻,都是在與民意俱進,惟社會上對房屋問題的質疑從來不曾中斷。不時有社會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坐擁鉅額財政儲備,在每年大派糖的前提下,對於年輕人的房屋政策必須多花心思,以共享發展的思維處理房屋問題,如首次置業優惠、寬減印花稅,或津貼首期等,助他們在市場中覓得理想居所。還有不少聲音認同政府把青年問題作為政府工作之重中之重,管好青年的學業、事業,甚至要求政府管好青年的置業問題,撥地興建青年宿舍,理由是樓市太高,青年置業無門,影響到青年的生活質素造成心理壓力,以致對社會產生不满的情緒。對這些觀點本人也是可以理解的,青年是社會的未來,重視青年工作是政府應該做的。但是,如此般的由幼兒到成年人士的一條龍照顧,會否造成這群社會的未來成為好高騖遠、不思進取的一代。讀書不成,有政府幫,工作不成,有政府幫,置業不成,又有政府幫,將來,這些倍受保護的新生代,一旦失去保護,又如何去積極地應對挑戰和生存下去。
作為政府而言,在現今的社情民意之下,不想腹背受敵,又要做到民意和福利政策兩相全,並不容易。若僅出於來自社會上政治人物壓力,對青年的學業、事業乃至置業全包辦的話,贏得掌聲的同時,可能駡名也接踵而至,而且,過程中還會牽涉到分配不均衡的異議。不可忽視的,還有源自中產階層的需求,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人們追求功利主義是天性,公屋不應有鼓勵置業的作用,政府以公帑幫助部分市民置業,應否持公平公正的理念,照顧到所有需要的人包括中產置業的需要,顯然也是有商討的空間。
樓市幾時才是最佳入市時機,政府官員也不能拍心口,不時有地產界人士喜好在各種樓市評論平台提醒打算買樓人士買樓,老實講,緃使有發展商願意落本提供低息貸款優惠,若遇加息,供款額大增,負擔必然大大超出承擔能力。現時不少人會向銀行借二按,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陷入所擁有物業被銀行沒收的境地。除了要關注政府的控市政策,還要睇實自已的錢包,究竟有冇實力去應付得到,加上現在美國正步入加息周期,港澳都不可避免地跟隨加息,故不宜過分進取。長遠而言,必然帶來超出預期的生活壓力,屆時,後續的後遺症政府又有何招數應對……本人相信,絶大多數的年輕人的訴求只是希望政府能提供合理的政策環境,讓他們能在成長的土地上為未來努力打拚,而非在樓市風高浪急之下,政府發力助長青年置業之風…… (澳門/ 張宏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