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人们的思想动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出一些新的问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以千万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升学就业考验。为发现疫情下毕业生思想动态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对329名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疫情初期,尚未发现人传人阶段大学生对疫情关注度较高,达到40.73%;在疫情影响下,对毕业后的目标去向关注度越高,就业升学概率越大。学校及相关部门可持续完善线上信息获取渠道及相关网站建设,为突發情况下的毕业生就业升学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思想动态变化应对策略
引言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湖北武汉出现,随着疫情形势趋于严峻,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部属各高等学校当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不确定的假期给应届毕业生带来的除了情绪上的负担,更有升学就业方面的巨大挑战。目前,国内疫情以基本控制,通过调查其思想动态变化及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为特殊时期应届毕业生升学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基本资料
2020年7月6日--2020年7月11日,通过不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QQ群,微信群等邀请毕业生自愿填写问卷。累计回收问卷3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有效率98.21%。
(二)方法
针对毕业生的特殊性,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毕业生通过页面选项自动跳转回答不同问题。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内容包括对疫情的关注度、升学就业情况及目前想要获得的帮助等内容。通过设置问卷填写时间,小于60秒者为不合格,不进入总分析。
(三)统计方法
利用问卷星数据分析功能,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毕业生毕业后走向设置四个不同方向(升学、就业、赋闲在家、不确定中)为研究问题的横坐标,时间等其它影响因素为纵坐标进行问题研究。
二、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中按目前所处状态分类,排名前一二的是赋闲在家状态(34.04%)和工作就业中(33,43%),其次是不确定中,占比10.24%,而考研成功,准备升学的排名第四(14.29%)。在调查中还发现,不管是处于哪种状态的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信息等众多选项中最关注的问题都是疫情方面的进展,占比分别达到33.33%,43,94%,48.89%和47,33%。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的变化关注度很高,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毕业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2019年12月8日--2019年1月20日)关注情况分析
毕业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关注情况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40.73%。其中有32.52%的研究对象提前采取了预警行为。
(三)各类毕业生最终去向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毕业生除疫情外的第二大关注点往往决定了其最终去向。即对目标去向专注度越高,最终去向就越接近目标去向。以升学情况来看,具体情况见图一。
(四)毕业生对当下情况满意度情况分析
在相关政策和高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总体认为疫情虽带来影响,但已得到很好的解决。由调研数据可知该占比达到68.8%。在调查中还显示,尽管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完成本科学业,但对招聘信息获取,面试专业指导等方面仍然有较高需求,具体数据为:招聘升学类时效信息获取占57.94%,学科专业指导站27.82%,政策扶持方面站31.85。
三、应对政策及建议
(一)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明确目标,合理选择
由调查可知,一大部分毕业生将目前赋闲在家的理由归结于线上面试带来的信息不确定性,但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对升学这一信息关注度更高的同学升学成功的概率明显更大。这说明,毕业生不应以一种广撒网的心态来面对升学就业,而应认真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去向,并持之以恒为该目标努力。
(二)对有关部门而言,建立健全相关信息管理平台
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由2.4可知,可完善当前招聘类APP与高校就业系统,以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可搭建相关网络平台,将现有的高校招聘信息资源与社会招聘资源相整合,摆脱信息只能依靠QQ群,微信群,电话等传达的局限。
(三)对社会而言,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调查发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导致大学生心理普遍存在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建议高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组织线上集体活动,提高大学生相互交流的活跃度和积极性。据有关研究表明,集体活动可以减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带来积极健康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张美玲,赵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02):67-73.
[2]程怀志,郭斌.疫情防控期间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20(03):14-17.
[3]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4]姜琪,谢芳琳,王江波.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J].法制与社会,2020(16):129-130.
作者简介:
白玉杰(2000-)女,汉,四川雅安,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陈林君(2000-)女,汉,四川南充,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和永秀(1999-)女,纳西族,云南丽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祝倩(2000-)女,汉,四川成都,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思想动态变化应对策略
引言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湖北武汉出现,随着疫情形势趋于严峻,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部属各高等学校当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不确定的假期给应届毕业生带来的除了情绪上的负担,更有升学就业方面的巨大挑战。目前,国内疫情以基本控制,通过调查其思想动态变化及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为特殊时期应届毕业生升学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基本资料
2020年7月6日--2020年7月11日,通过不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QQ群,微信群等邀请毕业生自愿填写问卷。累计回收问卷3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有效率98.21%。
(二)方法
针对毕业生的特殊性,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毕业生通过页面选项自动跳转回答不同问题。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内容包括对疫情的关注度、升学就业情况及目前想要获得的帮助等内容。通过设置问卷填写时间,小于60秒者为不合格,不进入总分析。
(三)统计方法
利用问卷星数据分析功能,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毕业生毕业后走向设置四个不同方向(升学、就业、赋闲在家、不确定中)为研究问题的横坐标,时间等其它影响因素为纵坐标进行问题研究。
二、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中按目前所处状态分类,排名前一二的是赋闲在家状态(34.04%)和工作就业中(33,43%),其次是不确定中,占比10.24%,而考研成功,准备升学的排名第四(14.29%)。在调查中还发现,不管是处于哪种状态的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信息等众多选项中最关注的问题都是疫情方面的进展,占比分别达到33.33%,43,94%,48.89%和47,33%。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的变化关注度很高,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毕业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2019年12月8日--2019年1月20日)关注情况分析
毕业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关注情况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40.73%。其中有32.52%的研究对象提前采取了预警行为。
(三)各类毕业生最终去向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毕业生除疫情外的第二大关注点往往决定了其最终去向。即对目标去向专注度越高,最终去向就越接近目标去向。以升学情况来看,具体情况见图一。
(四)毕业生对当下情况满意度情况分析
在相关政策和高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总体认为疫情虽带来影响,但已得到很好的解决。由调研数据可知该占比达到68.8%。在调查中还显示,尽管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完成本科学业,但对招聘信息获取,面试专业指导等方面仍然有较高需求,具体数据为:招聘升学类时效信息获取占57.94%,学科专业指导站27.82%,政策扶持方面站31.85。
三、应对政策及建议
(一)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明确目标,合理选择
由调查可知,一大部分毕业生将目前赋闲在家的理由归结于线上面试带来的信息不确定性,但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对升学这一信息关注度更高的同学升学成功的概率明显更大。这说明,毕业生不应以一种广撒网的心态来面对升学就业,而应认真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去向,并持之以恒为该目标努力。
(二)对有关部门而言,建立健全相关信息管理平台
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由2.4可知,可完善当前招聘类APP与高校就业系统,以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可搭建相关网络平台,将现有的高校招聘信息资源与社会招聘资源相整合,摆脱信息只能依靠QQ群,微信群,电话等传达的局限。
(三)对社会而言,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调查发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导致大学生心理普遍存在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建议高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组织线上集体活动,提高大学生相互交流的活跃度和积极性。据有关研究表明,集体活动可以减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带来积极健康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张美玲,赵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02):67-73.
[2]程怀志,郭斌.疫情防控期间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20(03):14-17.
[3]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4]姜琪,谢芳琳,王江波.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J].法制与社会,2020(16):129-130.
作者简介:
白玉杰(2000-)女,汉,四川雅安,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陈林君(2000-)女,汉,四川南充,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和永秀(1999-)女,纳西族,云南丽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祝倩(2000-)女,汉,四川成都,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