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批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4-0031-01
近日,笔者在一中专校进行品牌专业视导,听课时发现,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过于唯上、唯书,缺乏对课程的批判,缺乏创新。
职业学校的教师为什么要有对课程的批判眼光?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就必须有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学生进行自然创新的必要起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社会人,批判性思维是社会人必须具有的技能。教师用批判的眼光看课程,对课程进行批判性理解、批判性研究,能引领学生批判性思考,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批判,不应为“装饰”、粉饰自己,也不应为出风头、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而是为教师本人形成深厚的课程功底、课程文化底蕴,更是为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批判是教师研究课程的方式,有批判就会有创新,就会有进步。
那么,教师对课程的批判应着眼于哪些方面呢?首先,对课程方案的批判,主要评判课程方案是不是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开发的。其次,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批判,评判课程标准是不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的,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第三,对学期授课计划的批判,评判授课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四,对课程内容的批判,评判内容体系是否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的结构方式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来构建。教材应该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示范作用,所以,尤其要注重对教材的批判。不怀疑不读书,对教材就应该“吹毛求疵”,发现和纠正其中的纰缪、缺陷和不足。现在的一些教辅书、课外辅导资料中出现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第五,对课程实施的批判,判断课程实施的环境、程式、技术是否有利于知识建构并内化成能力,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大价值。教师须倾听学生的心声,执着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引领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迷向处明向、于乏力时发力,开发、建设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学习是创新,学生的认识、理解、制作、操作等都是创新。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质疑书本,勇于提出不同观点,产生创新火花,挑战现有技术。教师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引导,让学生不仅敢于批判,而且善于批判,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确保学生会循序渐进地采用一系列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提出并解决批判性问题。教师要研究情境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而不要将某些学习方法的功能扩大化。第六,对学习效果评价的批判,评判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优良品德的修炼,评判五花八门的学习评价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七,对他人课程思想和自我课程观念的批判,从对课程行动的批判升华到对课程思想的研判,在比较与鉴别中认识自己课程观念和行动中的痼疾,并予以根除。否定自己是痛苦的,只有经历否定自我理念中的谬误的阵痛,破茧化蝶,才能完善自我。
要批判课程,首先要学习课程,批判地理解课程,汲取课程精华。再者,批之更需研之,深研之。将研究成果及其过程表达出来,亮出精彩,表达的深度、对社会的影响力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精准度。
教师应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在实践中思考、评判,具有将自己与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精神,对课程实践经验进行批判性积淀与升华,才能优化自己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4-0031-01
近日,笔者在一中专校进行品牌专业视导,听课时发现,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过于唯上、唯书,缺乏对课程的批判,缺乏创新。
职业学校的教师为什么要有对课程的批判眼光?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就必须有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学生进行自然创新的必要起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社会人,批判性思维是社会人必须具有的技能。教师用批判的眼光看课程,对课程进行批判性理解、批判性研究,能引领学生批判性思考,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批判,不应为“装饰”、粉饰自己,也不应为出风头、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而是为教师本人形成深厚的课程功底、课程文化底蕴,更是为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批判是教师研究课程的方式,有批判就会有创新,就会有进步。
那么,教师对课程的批判应着眼于哪些方面呢?首先,对课程方案的批判,主要评判课程方案是不是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开发的。其次,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批判,评判课程标准是不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的,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第三,对学期授课计划的批判,评判授课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四,对课程内容的批判,评判内容体系是否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的结构方式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来构建。教材应该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示范作用,所以,尤其要注重对教材的批判。不怀疑不读书,对教材就应该“吹毛求疵”,发现和纠正其中的纰缪、缺陷和不足。现在的一些教辅书、课外辅导资料中出现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第五,对课程实施的批判,判断课程实施的环境、程式、技术是否有利于知识建构并内化成能力,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大价值。教师须倾听学生的心声,执着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引领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迷向处明向、于乏力时发力,开发、建设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学习是创新,学生的认识、理解、制作、操作等都是创新。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质疑书本,勇于提出不同观点,产生创新火花,挑战现有技术。教师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引导,让学生不仅敢于批判,而且善于批判,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确保学生会循序渐进地采用一系列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提出并解决批判性问题。教师要研究情境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而不要将某些学习方法的功能扩大化。第六,对学习效果评价的批判,评判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优良品德的修炼,评判五花八门的学习评价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七,对他人课程思想和自我课程观念的批判,从对课程行动的批判升华到对课程思想的研判,在比较与鉴别中认识自己课程观念和行动中的痼疾,并予以根除。否定自己是痛苦的,只有经历否定自我理念中的谬误的阵痛,破茧化蝶,才能完善自我。
要批判课程,首先要学习课程,批判地理解课程,汲取课程精华。再者,批之更需研之,深研之。将研究成果及其过程表达出来,亮出精彩,表达的深度、对社会的影响力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精准度。
教师应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在实践中思考、评判,具有将自己与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精神,对课程实践经验进行批判性积淀与升华,才能优化自己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