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严重,形成低效循环,致使油层得不到有效动用,影响了聚驱的开发效果。针对不同发育类型油层进行3种不同体系的调剖,降低高渗层渗透率,增加油层动用厚度,缓解层间、层内矛盾,扩大聚合物波及体积,提高聚合物利用率。
[关键词]聚合物驱 调剖 非均质性
中图分类号:TE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20-01
一、存在问题
1、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水平较低。统计区块正常开井的180口注入井注入压力分级状况表明,注入压力多数集中在7MPa以下,占区块开井数的71.7%,区块平均注入压力为5.68MPa,平均压力上升空间为8.12MPa。注入压力水平较低将导致剖面改善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取得较好的聚驱开发效果。
2、部分井注入剖面动用不均匀。统计油层动用差异明显的44口注入井注入剖面,从油层动用状况来看,全井吸水有效厚度比例为45.91%,低于全区22.87个百分点。其中葡Ⅰ2b、葡Ⅰ2c单元油层动用厚度比例在45.0%以上,吸水比例达到79.52%,是主要吸水层,其他油层动用程度相对较低。
3、采出井含水存在差异,高含水井比例大。某区块含水达到95.76%,含水96%以上的采出井占总开井数的61.5%,表现出高含水采出井产液强度高,低含水采出井产液强度低的特点。
二、调剖井的选择
1、体膨颗粒调剖井组。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10口,连通采出井30口,地质储量108.21×104t。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4m,有效11.6m,渗透率333×10-3μm2,注入压力5.37MPa,允注压差8.63MPa,高于全区0.51MPa,平均单井日注入量93m3,视吸水指数1.50m3/d.m.MPa,注入速度0.18PV/a。该调剖井区油层较发育,含水饱和度较高,渗透率高,层内、层间差异大,井区连通采出井高含水,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c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层段平均有效厚度2.9m,渗透率403×10-3μm2,吸水比例达到78.3%,吸水强度为25.86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4倍,调剖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51.9%,比全区低16.9%。采出井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6m,有效11.0m,渗透率325×10-3μm2,平均单井日产液99t,日产油4.2t,综合含水95.7%。
2、铬微凝胶调剖井组。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10口,采出井25口,地质储量112.47×104t。 有效渗透率304×10-3μm2,允许压力13.63MPa,平均注入压力5.06MPa,允注压差8.57MPa,高于全区0.45MPa,平均单井日注量92m3,视吸水指数1.41m3/d.m.MPa,注入速度0.17PV/a。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c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单元平均有效厚度3.1m,渗透率高于全井58×10-3μm2,吸水强度为25.4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6倍,调剖井全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47.6%,比全区低21.2个百分点。井区25口采出井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6m,有效11.5m,渗透率341×10-3μm2,10月份平均单井日产液103t,日产油3.7t,综合含水96.4%,综合含水较全区高0.7个百分点。
3、改性缓膨颗粒调剖井组
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9口,连通采出井22口,地质储量103.72×104t。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5.8m,有效12.6m,渗透率325×10-3μm2,允许压力13.82MPa,目前注入壓力5.09MPa,允注压差8.73MPa,单井日注入量97m3,视吸水指数1.52m3/d.m.MPa,注入速度0.18PV/a。该调剖井区油层较发育,含水饱和度较高,注采系统相对较完善,井区连通采出井高含水,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b、葡Ⅰ2c等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层段平均有效厚度3.2m,渗透率422×10-3μm2,吸水比例达到84.3%,吸水强度为25.8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4倍,调剖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41.0%,比全区低27.8个百分点。
三 、调剖效果分析
从调剖前后对比曲线上看,调剖后,调剖井区压力11.09MPa,与调剖前对比升高3.31 MPa,非调剖井区压力11.9 MPa,与调剖前对比升高1.95 MPa,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压力多上升1.36 MPa;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0.64m3/d.m.MPa,与调剖前对比降低0.2 m3/d.m.MPa,非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0.52 m3/d.m.MPa,与调剖前对比降低0.08 m3/d.m.MPa, 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多下降0.12m3/d.m.MPa;调剖井区与调剖前对比降低9.34个百分点,非调剖井区含水87.52%,与调剖前对比降低7.8个百分点,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含水多下降1.54个百分点,调剖井区采聚浓度391mg/L,与调剖前对比上升270 mg/L,非调剖井区采聚浓度394 mg/L,与调剖前对比上升286 mg/L,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采聚浓度少下降16 mg/L。
1、体膨颗粒调剖井组。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86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91MPa,压力升幅达到31.96%。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16.12和16.7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两者相比较,调剖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得到大幅提高。其中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68.75%和69.23%,吸液比例25.61%,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降低26.99和28.57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29.17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62.08%和68.7%,吸液量比例74.39%,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30.15和35.51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29.17个百分点。 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采出井初步见到调剖效果,含水降幅高于未调剖井区。调剖井区30口采出井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降625t,日产油增加134t,含水下降8.02个百分点,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下降0.22个百分点。 2、铬微凝胶调剖井组。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19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24 MPa,压力升幅达到23.88%。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20.83和22.43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88.53%和89.56%,吸液比例44.78%,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提高1.05和0.28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25.54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22.89和25.15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25.54个百分点。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采出井初步见到调剖效果,含水降幅、增油倍数均高于未调剖井区。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降297t,日产油增加162t,含水下降9.68个百分点,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下降3.62个百分点。
3、改性缓膨颗粒调剖井组
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68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73 MPa,压力升幅达到36.71%。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24.67和29.28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调剖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得到大幅提高。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83.5%和82.86%,吸液比例36.17%,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降低0.13和1.7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33.98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28.1和35.1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33.98个百分点。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含水降幅高于未调剖井区。调剖井区25口采出井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稳定,日产油增加177t,含水下降9.32%,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降1.52个百分点。
截止到调剖结束时,体膨颗粒井区连通油井见效11口井,占该井区36.67%,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4.96%,目前含水缓慢下降;铬微凝胶井区连通油井见效8口,占该井区的33.33%,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5.54%,目前含水下降幅度较大;改性缓膨颗粒井区连通油井见效15口,占該井区的62.5%,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5.22%,目前含水下降幅度较大。调剖井区见效井比例44.87%,高于非调剖井5.41%,调剖井区采聚浓度上升151 mg/L,较非调剖井区少上升26 mg/L。
四、几点认识
(1)对于非均质性油层,剖面存在高渗透条带,单层突进严重,通过调剖对油层的吸液能力进行调整,扩大聚合物波及体积,增加油层吸液厚度,缓解层间、层内矛盾,同时对高含水井区起到控制作用,促进井区见效,保证聚驱开发效果。(2)不同类型的调剖剂适用于不同的地层环境,选择适合地层发育的调剖剂能够更好的改善地层的动用情况,提高聚合物利用率。
[关键词]聚合物驱 调剖 非均质性
中图分类号:TE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20-01
一、存在问题
1、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水平较低。统计区块正常开井的180口注入井注入压力分级状况表明,注入压力多数集中在7MPa以下,占区块开井数的71.7%,区块平均注入压力为5.68MPa,平均压力上升空间为8.12MPa。注入压力水平较低将导致剖面改善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取得较好的聚驱开发效果。
2、部分井注入剖面动用不均匀。统计油层动用差异明显的44口注入井注入剖面,从油层动用状况来看,全井吸水有效厚度比例为45.91%,低于全区22.87个百分点。其中葡Ⅰ2b、葡Ⅰ2c单元油层动用厚度比例在45.0%以上,吸水比例达到79.52%,是主要吸水层,其他油层动用程度相对较低。
3、采出井含水存在差异,高含水井比例大。某区块含水达到95.76%,含水96%以上的采出井占总开井数的61.5%,表现出高含水采出井产液强度高,低含水采出井产液强度低的特点。
二、调剖井的选择
1、体膨颗粒调剖井组。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10口,连通采出井30口,地质储量108.21×104t。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4m,有效11.6m,渗透率333×10-3μm2,注入压力5.37MPa,允注压差8.63MPa,高于全区0.51MPa,平均单井日注入量93m3,视吸水指数1.50m3/d.m.MPa,注入速度0.18PV/a。该调剖井区油层较发育,含水饱和度较高,渗透率高,层内、层间差异大,井区连通采出井高含水,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c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层段平均有效厚度2.9m,渗透率403×10-3μm2,吸水比例达到78.3%,吸水强度为25.86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4倍,调剖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51.9%,比全区低16.9%。采出井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6m,有效11.0m,渗透率325×10-3μm2,平均单井日产液99t,日产油4.2t,综合含水95.7%。
2、铬微凝胶调剖井组。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10口,采出井25口,地质储量112.47×104t。 有效渗透率304×10-3μm2,允许压力13.63MPa,平均注入压力5.06MPa,允注压差8.57MPa,高于全区0.45MPa,平均单井日注量92m3,视吸水指数1.41m3/d.m.MPa,注入速度0.17PV/a。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c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单元平均有效厚度3.1m,渗透率高于全井58×10-3μm2,吸水强度为25.4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6倍,调剖井全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47.6%,比全区低21.2个百分点。井区25口采出井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4.6m,有效11.5m,渗透率341×10-3μm2,10月份平均单井日产液103t,日产油3.7t,综合含水96.4%,综合含水较全区高0.7个百分点。
3、改性缓膨颗粒调剖井组
调剖井组共有注入井9口,连通采出井22口,地质储量103.72×104t。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5.8m,有效12.6m,渗透率325×10-3μm2,允许压力13.82MPa,目前注入壓力5.09MPa,允注压差8.73MPa,单井日注入量97m3,视吸水指数1.52m3/d.m.MPa,注入速度0.18PV/a。该调剖井区油层较发育,含水饱和度较高,注采系统相对较完善,井区连通采出井高含水,调剖层段主要集中在油层发育较好的葡Ⅰ2b、葡Ⅰ2c等单元,主要以河道砂发育为主,调剖层段平均有效厚度3.2m,渗透率422×10-3μm2,吸水比例达到84.3%,吸水强度为25.8m3/d.m,是全井吸水强度的3.4倍,调剖井吸水厚度比例仅为41.0%,比全区低27.8个百分点。
三 、调剖效果分析
从调剖前后对比曲线上看,调剖后,调剖井区压力11.09MPa,与调剖前对比升高3.31 MPa,非调剖井区压力11.9 MPa,与调剖前对比升高1.95 MPa,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压力多上升1.36 MPa;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0.64m3/d.m.MPa,与调剖前对比降低0.2 m3/d.m.MPa,非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0.52 m3/d.m.MPa,与调剖前对比降低0.08 m3/d.m.MPa, 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视吸水指数多下降0.12m3/d.m.MPa;调剖井区与调剖前对比降低9.34个百分点,非调剖井区含水87.52%,与调剖前对比降低7.8个百分点,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含水多下降1.54个百分点,调剖井区采聚浓度391mg/L,与调剖前对比上升270 mg/L,非调剖井区采聚浓度394 mg/L,与调剖前对比上升286 mg/L,调剖井区较非调剖井区采聚浓度少下降16 mg/L。
1、体膨颗粒调剖井组。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86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91MPa,压力升幅达到31.96%。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16.12和16.7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两者相比较,调剖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得到大幅提高。其中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68.75%和69.23%,吸液比例25.61%,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降低26.99和28.57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29.17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62.08%和68.7%,吸液量比例74.39%,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30.15和35.51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29.17个百分点。 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采出井初步见到调剖效果,含水降幅高于未调剖井区。调剖井区30口采出井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降625t,日产油增加134t,含水下降8.02个百分点,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下降0.22个百分点。 2、铬微凝胶调剖井组。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19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24 MPa,压力升幅达到23.88%。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20.83和22.43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88.53%和89.56%,吸液比例44.78%,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提高1.05和0.28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25.54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22.89和25.15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25.54个百分点。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采出井初步见到调剖效果,含水降幅、增油倍数均高于未调剖井区。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降297t,日产油增加162t,含水下降9.68个百分点,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下降3.62个百分点。
3、改性缓膨颗粒调剖井组
一是实施调剖后,注入压力平稳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与调剖前对比,注入压力上升2.68MPa,较未调剖井多上升0.73 MPa,压力升幅达到36.71%。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24.67和29.28个百分点,而未调剖井地区注聚后,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10.5个百分点,调剖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得到大幅提高。调剖目的层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为83.5%和82.86%,吸液比例36.17%,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降低0.13和1.7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下降33.98个百分点;非调剖目的层与调剖前对比,砂岩和有效吸液厚度比例分别增加28.1和35.1个百分点,吸液量比例增加33.98个百分点。二是调剖后调剖井区含水降幅高于未调剖井区。调剖井区25口采出井与调剖前对比,日产液稳定,日产油增加177t,含水下降9.32%,含水较未调剖井区多降1.52个百分点。
截止到调剖结束时,体膨颗粒井区连通油井见效11口井,占该井区36.67%,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4.96%,目前含水缓慢下降;铬微凝胶井区连通油井见效8口,占该井区的33.33%,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5.54%,目前含水下降幅度较大;改性缓膨颗粒井区连通油井见效15口,占該井区的62.5%,与调剖前对比含水下降5.22%,目前含水下降幅度较大。调剖井区见效井比例44.87%,高于非调剖井5.41%,调剖井区采聚浓度上升151 mg/L,较非调剖井区少上升26 mg/L。
四、几点认识
(1)对于非均质性油层,剖面存在高渗透条带,单层突进严重,通过调剖对油层的吸液能力进行调整,扩大聚合物波及体积,增加油层吸液厚度,缓解层间、层内矛盾,同时对高含水井区起到控制作用,促进井区见效,保证聚驱开发效果。(2)不同类型的调剖剂适用于不同的地层环境,选择适合地层发育的调剖剂能够更好的改善地层的动用情况,提高聚合物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