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同文沪报》为清末日本人井手三郎在上海发行的一份中文日报.该报的办报宗旨先后糅合了东亚同文会、日本外务省对中文报纸的操纵精神和井手三郎等在华日人的办报理念,并体现于对庚子之变、新政运动、日俄战争等一系列时事的报道与评议之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文沪报》为清末日本人井手三郎在上海发行的一份中文日报.该报的办报宗旨先后糅合了东亚同文会、日本外务省对中文报纸的操纵精神和井手三郎等在华日人的办报理念,并体现于对庚子之变、新政运动、日俄战争等一系列时事的报道与评议之中.
其他文献
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朝鲜旧式军队因欠粮问题发生哗变,又有大批平民卷入其中,冲击了朝鲜王宫和日本驻朝鲜使馆,国王生父大院君李昰应趁机上台执政.朝鲜自明清以来便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朝在兵变发生后出兵帮助朝鲜平乱,所以该事件成为近代中韩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
一、引 言rn对于招商局来说,1932年收归国营是其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收归国营后,国民政府对招商局进行了系列改组工作,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各界声望素著人士充任理事监事,实业家刘鸿生出任总经理.受邀后,叶琢堂等理监事“热心国营航业,义务任职,不支薪金”,刘鸿生亦“抱牺牲精神”②,锐意整顿.
目前学界关于近代由海路而来的西学东渐的主流看法,仍认为它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阶段性演进过程.暂且不论作为“东”的一方的中国人是否真的按照这一进程来接收西学,但作为近代西学的首批传送者——来华传教士而言,他们的知识输出过程似乎并非如此.他们很可能一开始便通过出版物进行多种知识的并行输出.
民国成立以前,国家财政的运作主要依靠各省解款和中央协款.各省解款是指岁入超过岁出的省份,须将羡余无条件地解归中央,中央协款是指岁出超过岁入的省份,皆可奏请中央无条件地进行补助.太平天国事件发生后,各省财政支出急剧增加,京饷协饷制度难以维持财政开支,中央允许地方自行征收厘金.
从1912年成都“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之中.这一时期四川与中央的关系被柯白形容为“有限的分裂主义”,即虽然四川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但依然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封梁启超致吴秋辉的手札,《梁启超年谱长编》《梁启超著述系年》《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及最新出版的《梁启超全集》等书均失收,为梁启超的交游新证.
围绕海南改省的讨论是民国海南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事件.自清末海防危机出现后,有识之士即不断呼吁海南改设行省.188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采纳海南文昌人潘存关于海南改省的建议,向清廷提议海南岛改设行省,但国力羸弱的现实使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无法采取实质步骤,改省之议仅流于动议,并未付诸实践.
一rn我国古代医学并无专门史,现代意义的医史学科建制是在民国时期逐步完成的.学界一般认为,1920年4月陈邦贤正式出版《中国医学史》,标志着医学史学科的初步建立①.其实更早的时候,1919年6月吕思勉以精深的史学造诣撰成《医籍知津》(简称《知津》),由博返约地论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严格地说,《知津》才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医学史专著,只是《知津》稿本一直由吕思勉及其后人藏之箧中,鲜为人知.
《中国丛报》是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刊物,它由美国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的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gman)创办.1832年5月31日第一期创刊号在广州问世,中英鸦片战争期间一度转移到澳门和香港出版印刷,1845年又迁回广州印行,至1851年12月停刊,凡20卷232期,每卷600余页,共1 378篇文章,其中90%是关于中国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重建社会秩序,重塑政权形象,迫切需要处置投敌附逆者.战时充当日军侵华协力者的台湾人的处置也被提上日程.在全国汉奸大检举的浪潮下,“台籍汉奸”检举也风起云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二战时台湾人国籍身份的复杂性,在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其是否应以汉奸罪处置引发争议,司法院最终确立按照国际法采取以战犯论处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