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媒体新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势所趋。 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丰富教学模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翻转实体课堂,切实增加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改革考评机制,着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顺势而为的路径探寻。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7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今时代,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笔者就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丰富、实体课堂的改进、考评机制的改革等四个方面融入新媒体新技术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当前微博、BBS论坛、微信等社交工具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都大为改变。他们的思想和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开始挑战教师的课堂权威。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定型阶段,由于对泥沙俱下的海量网络信息缺乏独立而清醒的判断能力,又极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误导,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乱、理想信念弱化、自我道德约束能力降低等一系列負面影响,进而危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基于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的新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主体”作用。所谓“双主体”即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传输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让教师从高冷的讲台走下来,让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在充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梳理社会重大关切、学生困惑难解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变严谨的教材体系为鲜活的教学体系。要摒弃传统教学环境下出现的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现象,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地气。其次,教师应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搭建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小舞台”。如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学习交流群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理论政策、社会热点等内容,并结合教学主题内容有选择性地设计互动小专题,引导大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有效交流互动,以澄清思想认识误区、提升大学生价值认知。第三,确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理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供给大学生能亲自参与、体验、践行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以概论课为例,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设计“新闻时政热点扫描”环节,大学生以PPT的形式进行现场展示和评论,引导大学生就自身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和独立判断,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其它诸如让学生参与微电影拍摄、创作小品并演出等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但要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不能变,即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设计、主导和支配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主体意识,认真观察、积极参与、自我教育,从而不断对原有的自我认识和行为纠偏,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模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MOOC教育模式激发的教学大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同时具备广泛的知识传播性、强大的即时交互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吸收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建立丰富而立体的教学新模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研究能力的新舞台,为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提供新的教学路径。
第一, 开辟线上教学新空间。在充分借鉴已有MOOC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学校信息技术科研人员,成立校园SPOC课程平台建设团队,设计研发符合思政课教学理念和目标的专用课程体系。这个网络在线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经过精心建构和梳理的在线课程内容框架及知识点、教学微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学生在线学习的测评体系、教与学互动平台的设计等,研发出的在线课程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计入课程总学时当中,教师在此教学模式中充当线上学习指导和解疑释惑的角色,学生在线学习环节列入既定学分。
第二,打造线下教学新课堂。线下课堂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师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以进一步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说,教师以前期在线课程中的释疑解惑工作为基础,调研和收集学生关注和困惑的热门话题、难点问题,结合课程教材体系转化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专题,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式、主题演讲式和案例教学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并引发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某些理论问题认识不清或对某些社会现象出现误判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做好理论的解释和说服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头脑风暴式的思辨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充实课外实践教学。一般意义上的课外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深入到社会体会国情和民情,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强化对思想理论的体悟和认同。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教师还应将学生实践扩展到网络空间,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BBS论坛等多种网络平台,对那些颇具迷惑性、政治攻击性较强的错误言论进行深度剖析和批驳,教育学生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立场;引导学生不只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底线,更要勇于同网络不良现象做斗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 三、翻转实体课堂,切实增加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首先,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教学目标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其中使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大势、社会理想个人实践知行合一”的目标指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期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此为教学指导,采取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强的教学模式,如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改革,一方面能更好满足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层面,激发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诚然,由于高校的办学层次不一、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能力也有分层,但教师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打开新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教与学基本规律的教学新模式,则是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
其次,“因势而新”,运用教学新语境打造接地气的“时尚”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说家常话”。在这方面,总书记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认真学习和梳理总书记的各种讲话,我们会发现,总书记总是将那些抽象的大道理用极为通俗和形象的比喻演绎为入情入理的百姓语言。“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等鲜明生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有力的诠释。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教师运用那些充满着时代感的“网言网语”表达理论,远比“高大上”的单纯理论说教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充分把握教学艺术,注重运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课堂语言,运用鲜活生动的语境表达,将理论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底蕴,是增加课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再次,善于“顺势而为”,利用手机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手机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以来,便捷、虚拟化的生活空间延展,多元、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大爆炸,全面冲击和占领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课堂低头族”现象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面临的新常态。对于新时代的“洪水猛兽”,单纯的堵不是办法,“借势化事”,将手机转变为助力课堂教学与学习有效工具是创新之举。在此方面,笔者非常认同北京工业大学沈震老师和他的研发团队进行的可贵探索。即利用移动互联现代新技术开发出思政课专用教学软件平台,使学生与教师手机终端和课堂大屏幕实现多向深度互动,这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手机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而且通过多向互动,教师能在课堂中能时时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精准性;同时还有效实现了教学、管理与考核相统一的先进功能;更重要的是,平台的大数据技术能够积累大量宝贵的教学数据资源,为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资料。
四、改革考评机制,着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科学的考评机制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当前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逐步融合的现状,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机制应形成以网络测评、闭卷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这些考评形式和考评所占比例可由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第一,建立与MOOC和SPOC网络学习相对应的知识考核题库。
在考评机制建设中,应着重建立侧重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网络试题库。形式上可灵活选择,如为保证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学习,在学生观看网络教学视频期间可设置随机练习的对话框,根据教师讲授内容在固定时间弹出,如果学生不做题就无法再进行视频学习;也可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設置单元测试题作为知识考核依据之一,学生在规定时间答题完毕由系统即时给出成绩。为防范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发生,在综合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方面,可进行在教师监考模式下由学生上网进行网络答题的考试形式,以达到测评目的。
第二,课堂专题教学或研究型教学模式下,通过考察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观点探讨中的表现作为成绩评定参考依据。主要是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已掌握的基本原理、理论对某一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说理论证。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课堂分组辩论的形式、课堂演讲、课堂提问等多种有效形式。在一些已引入相应的专项课堂教学软件的高校,采取多点互动且能即时给学生表现给出评价的考核方式则更具现代化特点。
第三,把实践教学考察作为考评学生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践教学着重考察的是大学生在亲自参与或践行某项实践内容中,把思想理论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形的知行合一情况,因此实践考评方式也要因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如修养课可采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评价(此项可由学生通过网络匿名互评、辅导员全面评价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两种评价方式为主;纲要课可通过征集学生制作的历史事件、人物评价作品等形式进行;马原课可采取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考察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社会实践的能力;概论课则可进行新闻评论、假期社会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将党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冯培,审时度势 借“式”化事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3]郑洁、梁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
备注:本文系洛阳理工学院教研项目“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卉,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新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势所趋。 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丰富教学模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翻转实体课堂,切实增加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改革考评机制,着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顺势而为的路径探寻。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7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今时代,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笔者就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丰富、实体课堂的改进、考评机制的改革等四个方面融入新媒体新技术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当前微博、BBS论坛、微信等社交工具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都大为改变。他们的思想和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开始挑战教师的课堂权威。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定型阶段,由于对泥沙俱下的海量网络信息缺乏独立而清醒的判断能力,又极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误导,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乱、理想信念弱化、自我道德约束能力降低等一系列負面影响,进而危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基于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的新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主体”作用。所谓“双主体”即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传输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让教师从高冷的讲台走下来,让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在充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梳理社会重大关切、学生困惑难解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变严谨的教材体系为鲜活的教学体系。要摒弃传统教学环境下出现的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现象,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地气。其次,教师应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搭建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小舞台”。如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学习交流群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理论政策、社会热点等内容,并结合教学主题内容有选择性地设计互动小专题,引导大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有效交流互动,以澄清思想认识误区、提升大学生价值认知。第三,确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理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供给大学生能亲自参与、体验、践行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以概论课为例,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设计“新闻时政热点扫描”环节,大学生以PPT的形式进行现场展示和评论,引导大学生就自身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和独立判断,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其它诸如让学生参与微电影拍摄、创作小品并演出等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但要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不能变,即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设计、主导和支配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主体意识,认真观察、积极参与、自我教育,从而不断对原有的自我认识和行为纠偏,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模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MOOC教育模式激发的教学大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同时具备广泛的知识传播性、强大的即时交互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吸收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建立丰富而立体的教学新模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研究能力的新舞台,为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提供新的教学路径。
第一, 开辟线上教学新空间。在充分借鉴已有MOOC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学校信息技术科研人员,成立校园SPOC课程平台建设团队,设计研发符合思政课教学理念和目标的专用课程体系。这个网络在线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经过精心建构和梳理的在线课程内容框架及知识点、教学微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学生在线学习的测评体系、教与学互动平台的设计等,研发出的在线课程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计入课程总学时当中,教师在此教学模式中充当线上学习指导和解疑释惑的角色,学生在线学习环节列入既定学分。
第二,打造线下教学新课堂。线下课堂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师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以进一步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说,教师以前期在线课程中的释疑解惑工作为基础,调研和收集学生关注和困惑的热门话题、难点问题,结合课程教材体系转化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专题,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式、主题演讲式和案例教学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并引发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某些理论问题认识不清或对某些社会现象出现误判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做好理论的解释和说服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头脑风暴式的思辨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充实课外实践教学。一般意义上的课外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深入到社会体会国情和民情,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强化对思想理论的体悟和认同。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教师还应将学生实践扩展到网络空间,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BBS论坛等多种网络平台,对那些颇具迷惑性、政治攻击性较强的错误言论进行深度剖析和批驳,教育学生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立场;引导学生不只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底线,更要勇于同网络不良现象做斗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 三、翻转实体课堂,切实增加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首先,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教学目标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其中使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大势、社会理想个人实践知行合一”的目标指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期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此为教学指导,采取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强的教学模式,如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改革,一方面能更好满足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层面,激发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诚然,由于高校的办学层次不一、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能力也有分层,但教师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打开新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教与学基本规律的教学新模式,则是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
其次,“因势而新”,运用教学新语境打造接地气的“时尚”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说家常话”。在这方面,总书记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认真学习和梳理总书记的各种讲话,我们会发现,总书记总是将那些抽象的大道理用极为通俗和形象的比喻演绎为入情入理的百姓语言。“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等鲜明生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有力的诠释。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教师运用那些充满着时代感的“网言网语”表达理论,远比“高大上”的单纯理论说教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充分把握教学艺术,注重运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课堂语言,运用鲜活生动的语境表达,将理论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底蕴,是增加课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再次,善于“顺势而为”,利用手机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手机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以来,便捷、虚拟化的生活空间延展,多元、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大爆炸,全面冲击和占领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课堂低头族”现象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面临的新常态。对于新时代的“洪水猛兽”,单纯的堵不是办法,“借势化事”,将手机转变为助力课堂教学与学习有效工具是创新之举。在此方面,笔者非常认同北京工业大学沈震老师和他的研发团队进行的可贵探索。即利用移动互联现代新技术开发出思政课专用教学软件平台,使学生与教师手机终端和课堂大屏幕实现多向深度互动,这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手机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而且通过多向互动,教师能在课堂中能时时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精准性;同时还有效实现了教学、管理与考核相统一的先进功能;更重要的是,平台的大数据技术能够积累大量宝贵的教学数据资源,为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资料。
四、改革考评机制,着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科学的考评机制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当前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逐步融合的现状,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机制应形成以网络测评、闭卷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这些考评形式和考评所占比例可由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第一,建立与MOOC和SPOC网络学习相对应的知识考核题库。
在考评机制建设中,应着重建立侧重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网络试题库。形式上可灵活选择,如为保证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学习,在学生观看网络教学视频期间可设置随机练习的对话框,根据教师讲授内容在固定时间弹出,如果学生不做题就无法再进行视频学习;也可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設置单元测试题作为知识考核依据之一,学生在规定时间答题完毕由系统即时给出成绩。为防范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发生,在综合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方面,可进行在教师监考模式下由学生上网进行网络答题的考试形式,以达到测评目的。
第二,课堂专题教学或研究型教学模式下,通过考察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观点探讨中的表现作为成绩评定参考依据。主要是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已掌握的基本原理、理论对某一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说理论证。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课堂分组辩论的形式、课堂演讲、课堂提问等多种有效形式。在一些已引入相应的专项课堂教学软件的高校,采取多点互动且能即时给学生表现给出评价的考核方式则更具现代化特点。
第三,把实践教学考察作为考评学生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践教学着重考察的是大学生在亲自参与或践行某项实践内容中,把思想理论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形的知行合一情况,因此实践考评方式也要因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如修养课可采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评价(此项可由学生通过网络匿名互评、辅导员全面评价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两种评价方式为主;纲要课可通过征集学生制作的历史事件、人物评价作品等形式进行;马原课可采取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考察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社会实践的能力;概论课则可进行新闻评论、假期社会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将党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冯培,审时度势 借“式”化事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3]郑洁、梁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
备注:本文系洛阳理工学院教研项目“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卉,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