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山劲舞的女孩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不是诗,但我们可以用生命写诗
  声色化的都市舞台,蹦出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希望”的种子,貌似时代的希望、中国的希望,如3岁的“书法家”、4岁的“歌星”、5岁的“音乐指挥家”、6岁的“劲舞神童”、12岁的“作家”……皆为都市的精灵传奇。
  有一种传奇,是世人看不见的,或者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才可以听说和思议的,比如李院军,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高庄村的女孩李院军。
  就从她10岁开始说起吧。
  10岁的她,可以背着沉重的柴捆,踩着山间几指宽的过岩险道,咬着一种让鬼神也流泪的“顽皮的笑”,将脸上一波一波的汗水和胳膊上的血水甩往深渊,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出险道走上比较平坦的田间路时,就会放下柴捆狂舞狂叫起来,只有天知道这是一种无师自通的神奇歌舞!这还不算什么,村里人早就开始传说了,说她在家里可以同时做8件事情:做作业、做饭、洗衣服、补爸爸的衣服、打扫卫生、用剪画装饰家壁、唱歌、跳舞……有一个走亲戚的城里女孩被她干活的样子吓哭了,逃进妈妈的怀抱哭叫“疯子,疯子”……
  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上学,她必须这样!
  她的爸妈都是病篓子,家里日子,说“吃了上顿没下顿”一点也不为过,借粮吃饭借钱看病就是日子的主要内容。在这种家庭,她还能上学就是天大的奇迹。为了这奇迹,她必须在上学的同时做家庭的一个主要劳力,村里人都说:“这娃是背着一座大山上学!”她自己笑叫:“不!是担山!两座山!”人们当时不懂,其实她所说的另一座山就是上学。因为她知道,无论做家庭主劳力有多苦,她也要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因为,想救家她就必须上出个名堂,至少要上到大学!
  在一片“这怎么可能”的惊叫声中,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直到12岁。
  12岁,久病的爸爸去了。天塌了,她还能担着山继续走吗?
  那天,已经绝望的妈妈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她,要说的事还没说出口,她就抢先抱住妈妈笑着说:“妈,没事的,你放心!”她用她那种特殊的“劲舞”支撑起日子,同时将最好的学习成绩捧给妈妈,就像狂风中的风车,让妈妈根本没机会把想说的话说出口,也不忍心。那个假期,12岁的她跑到镇上打工,挣回来2000多元。捧给妈妈时,妈妈哭了,说:“好吧!好吧!你就继续上吧!”
  她就是这样争取到可以继续担山前行的资格。
  16岁的那个假期,风烛飘摇的妈妈又患上了脑瘫!
  16岁的她用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与疯劲,为治妈妈的病做到了最大的努力,最后病情定型时,妈妈成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傻子。
  这时,所有人都流泪预言:这娃完了,心再高也高不过天,16岁的娃,仅伺候一个又瘫又傻的妈就够受了,还要担起家务和种地的大山,再想上学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
  她仍是笑着,将家里地里的事担了个稳稳当当。开学时,她将妈妈抱进自制的轮椅上,笑着说:“妈!咱去上学喽!”这就欢欢喜喜地推着妈妈去上学了。事情太惨烈,同路的学生都不叫不闹也不敢走近,一副害怕的样子跟着看着。第一次进教室时,她笑笑地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她。看了好长时间,老师眨巴着眼将无数想说的话全都咽下,最后哽咽一声:“好吧!进去吧……”
  就这样,她带着妈妈上学的生涯开始了。
  很快,全校师生都承认了一个事实:一个病人在教室对学生上课的那点影响,和李院军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了,学习这件事儿对李院军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幸福,而是天大的奇迹!她要同时做全套家务和伺候妈妈,更要种地来保证有饭吃。还必须保持成绩优秀!
  2011年,18岁的李院军考上了甘肃的一个二本院校,她提前打听了一下,发现再推着妈妈去上那所大学是不被允许的,就决定不去上了。所有知情人都去劝她,说无论想什么办法都得上,因为她能考上大学实在太不易了!她笑着说:“我复读,明年再考就是了!”
  于是,她又推着妈妈开始了复读,所有学生都说,她一天的日子。任何人都不可能支撑下来,而她又要支撑一年!
  2012年,奇迹又出现了,她真的如愿考上了新乡医学院,539分的好成绩!这样她就可以一边上大学一边回家伺候妈妈了,两座大山,她又稳稳地担在了肩上,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地逗着妈妈——仍是一副劲舞的模样!
  也就在这时,新乡这个城市终于知道了——一个担着两座大山一路走来的女孩!和所有同类的故事一样,迟到的感动和扶助一拥而来,捐款、助学金、孝心公助行动……李院军“幸运”得有点不适应了。
  也许,李院军一生的高潮亮点仅是至此:担着两座大山一路考上了大学。因为这世上一直会有那样的“大山”存在,所以,李院军的故事就永远有独特的价值。她的故事,可以告诉那些“大山”下的人们:只要有志气,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不就大山嘛,担起来、劲舞起来,如虎吼啸、如风前行就是了!
其他文献
苏格兰女子麦克法兰平时喜欢在海滩上拾取废弃物,用于艺术创作。前不久,她在爱丁堡附近波托贝洛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漂流瓶,随手打开,一张牛皮纸上写着的有棱有角的“方块字”,她误以为这瓶子一定来自于很遥远的过去,便大声惊叫起来,周边人纷纷上前围观,最终有位见多识广的人确定那是中文,而且是2012年才投入大海的,却不清楚到底写的是什么。经请教别人后,麦克法兰得知瓶中的文字是来自中国的一对年轻人的爱情宣言。其中
他和她认识,实在是非常俗套的情景。那次他登台演出完了,卸了妆,就跟戏伴一起逛街。他爱吃北京一家老字号的点心,就买了一块红红的点心,不经意间抬头,发现前面有个女孩手里也捧着一样的点心,亭亭玉立,像一束海棠。  那时他十六岁,学唱京戏有十个年头了。父母是北京城里的小市民,卖大碗茶。一位唱戏的人来喝茶,发现他有唱京戏的天分,就收他为徒。而她呢?家境不错,父母经营当铺,为她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比如进学堂读书
坐惯了中国高铁和动车的乘客,一定会觉得加拿大的火车速度超慢。以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为例,两城相距550公里,最快的列车也需要运行4.5个小时。相比之下,距离相似的北京至太原高铁仅运行2小时41分钟。  贯穿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号列车,是一辆专为风景而生的火车。加拿大的国宝级景区非落基山脉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莫属,而加拿大号经过的太平洋铁路恰好把这两点连成一线,一路上,从湿地到田野、森林、草原、丘陵、山脉、戈壁
推动你前进的不是规则,而是心态  2016年3月10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数千名市民排队前往吊唁。她的学生从海内外汇集上海,只是为了送恩师最后一程。谈起恩师,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让旁观者无不动容。  周小燕无疑是个杰出的老师,在她将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她的学生刘捷、廖昌永、张建一、高曼华等人曾在各类国际性比赛中频频
一  高二,第一次见到班主任赖老师时,感觉她的眼睛好像藏了一把剑,很有穿透力,似乎不好亲近,以至于交流时不敢看她的眼睛。而我受到触动,便从最初的那股子敬畏开始的。  当时我决定自荐当班长,其实内心是犹豫的,因为我觉得如果班长不能和班主任很好的交流,其实是失败的。而失败的班长,我是不想当的。收敛了内心的顾虑,算了,交流归交流,做事归做事,我只需做好分内之事便好。于是,竞选班长时,我果断地举起了手,并
钱钟书在《围城》中有一段论述:“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坏的。不过事实正好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其实,有个人早在“葡萄论”之前便选择了第二种做法,他就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年轻时,跟随大司马桓温南征
亚里士多德求学时,柏拉图见他衣着华丽,不仅蹙眉猛批:“一个追求真理的青年是不应该过分打扮自己的。”亚里士多德却不亢不卑地告诉老师:“糟糕的服饰不能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心情。”同学们因此指责他“不尊重老师”,而他说:“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最终,以他横溢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了柏拉图的认可与惊赞:“我的学园可分成两部分,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构成了它的头脑。”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经常争论至剑拔弩
窗外伸手不见五指,却有鸟儿婉转轻啼。我醒来,耳朵却敏感地捕捉到母亲下楼的轻轻的“吱呀”声。我蹑手蹑脚地推开门,小心翼翼地半蹲在楼梯旁,偷偷看着母亲。厨房中的她正忙碌着,橘色的灯光笼在她身上。  母亲嘴角弯弯,浅笑着。她仍是这样的美,只是眼角多出了几道鱼尾纹。母亲的身旁,是电水壶在嗡嗡作响。  十多年来,母亲一直保持着烧水的习惯。这水,也总是我要带去学校的。我极眷恋这水的味道,干净、和煦、温和。  
公元975年,在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帮助下,宋太祖赵匡胤灭掉了南唐。至此,五代十国中只剩下吴越,离大一统只有一步之遥。  钱俶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人,他自知吴越不是宋的对手,更不想与之兵戎相见,让生灵涂炭,于是便有了纳土归宋,向赵匡胤称臣归降之意,但他又担心对方不会轻易放了自己,很可能对他斩草除根,因此还有些举棋不定。  果然,没过多久,赵匡胤让他去汴京的邀请函便到了,明知此行凶多吉少,很可能再也回不
那天,阳光普照,窗外一片葱绿。屋内,桌上的烟灰缸里却满是烟蒂。  父亲坐在沙发上,手中夹着烟,燃起串串深沉的思索。母亲则坐在椅子上,腰杆挺直,微微低着头,像是在沉思。坐在茶几前的我,只能呆呆地看着那一叠厚厚的纸,上面印着我看不懂的超声波CT图像和许多英文。半晌,我又拿起那叠纸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我没有看错,前几天母亲和朋友一起去医院检查身体,结果让所有人大惊失色:母亲肚里有肿瘤!医生说,这肿瘤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