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常识学习中有许多“标准”,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它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也有利于指导行动。否则会陷入种种误区,导致思想偏差,把我们的行动引向歧途。现择要分析:
一、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内容:新事物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可见,判断一事物的新旧,其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误区:(1)按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判断其新旧。这是不科学的,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后来出现的不一定都是新事物,有些事物虽然是后来出现的,但它是旧事物的翻版。如电脑算命,其产生虽迟,实质是古老的封建迷信,是旧事物在新形势下转换形式,翻新花样。(2)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这也不科学。就事物的最终发展看,新事物确实比旧事物力量大、发展速度快,且完善、成熟。但在一定时期内,新事物未必强于旧事物,其发展速度、完善成熟程度等未必快于或高于旧事物,其原因是任何新事物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3)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这更不科学。名称、旗号等都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现象,而要真正认清事物则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
二、判断价值观对错的标准
内容: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是价值观。判断价值观对错的标准应包括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方面。正确的价值观,从人的需要看,应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从物的属性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两个“符合”是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将这一标准具体化,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即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它将引导我国人民胜利渡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必然要落实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上来。它与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之间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误区:只从主观欲望和爱好去评判事物的价值。评价事物的价值,要考虑人的需要,即主观欲望和爱好,更要考虑物的属性尤其是其规律性。有些事物虽对实现人类根本利益有“价值”,但由于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故不可能实现,由此确立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永动机曾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期望不需能量机器一经启动便无休止地转下去,愿望不可谓不好,但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只能无果而终。可见仅凭美好愿望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把不可能当可能,只会让人误入歧途。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才是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
三、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内容: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必须具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社会实践要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误区:(1)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尤其是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去检验认识。这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并非与原有认识相符合,如用原有认识检验新认识的正误,认识就只是对原有认识的复制,就难以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只属主观认识,不具备把主客观联结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故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以客观事物本身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也是不对的。认识正确与否要与客观事物相对照,但客观事物本身对人的认识不可能做出评价和判断,如果能,则一切科学便成为多余。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内容:新事物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可见,判断一事物的新旧,其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误区:(1)按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判断其新旧。这是不科学的,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后来出现的不一定都是新事物,有些事物虽然是后来出现的,但它是旧事物的翻版。如电脑算命,其产生虽迟,实质是古老的封建迷信,是旧事物在新形势下转换形式,翻新花样。(2)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这也不科学。就事物的最终发展看,新事物确实比旧事物力量大、发展速度快,且完善、成熟。但在一定时期内,新事物未必强于旧事物,其发展速度、完善成熟程度等未必快于或高于旧事物,其原因是任何新事物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3)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这更不科学。名称、旗号等都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现象,而要真正认清事物则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
二、判断价值观对错的标准
内容: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是价值观。判断价值观对错的标准应包括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方面。正确的价值观,从人的需要看,应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从物的属性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两个“符合”是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将这一标准具体化,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即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它将引导我国人民胜利渡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必然要落实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上来。它与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之间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误区:只从主观欲望和爱好去评判事物的价值。评价事物的价值,要考虑人的需要,即主观欲望和爱好,更要考虑物的属性尤其是其规律性。有些事物虽对实现人类根本利益有“价值”,但由于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故不可能实现,由此确立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永动机曾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期望不需能量机器一经启动便无休止地转下去,愿望不可谓不好,但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只能无果而终。可见仅凭美好愿望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把不可能当可能,只会让人误入歧途。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才是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
三、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内容: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必须具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社会实践要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误区:(1)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尤其是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去检验认识。这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并非与原有认识相符合,如用原有认识检验新认识的正误,认识就只是对原有认识的复制,就难以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只属主观认识,不具备把主客观联结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故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以客观事物本身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也是不对的。认识正确与否要与客观事物相对照,但客观事物本身对人的认识不可能做出评价和判断,如果能,则一切科学便成为多余。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