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和意境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文化讲究“兼、收、并、蓄”,吸收好的精华与自身的优良基因加以糅合,使其精益求精。汉语言文学则承载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文学精华,它是包涵人文關怀与历史积淀的民族传承。它展现了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拥有几千年传承的文学魅力是很多语言无法比拟的。如今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花费毕生心力对其深入探究,想要一窥究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言应用 意境探索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69-02
  汉语言文学自五千年前传承至今,是中国文化与思想的精华,也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汉语言文学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民族使命,深化汉语言文学的民族精神以及传播汉语言文化的思想和情怀,成为了我们始终不变的使命与追求。
  1.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与深远影响
  1.1汉语言文学语言的魅力
  在文学作品赏析与解读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赏析是非常有趣而且令人享受的。汉语言文学其鲜明的包容性,能够促进多元文化的完美结合。它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而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国古诗歌更是将文字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诗歌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运用一些美好的意象,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呈现于读者眼前的就是一个完整艺术世界。汉字的美也是对汉语言文学魅力的一大体现。字与形的相辅相成,是外在形到内在意的统一[1]。以字寓意,以形绘境。汉字书法有的工工整整严谨考究,有的行云流水自成一派。都令人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1.2汉语言文学对当代文学创作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在古代时期所产生的审美观念以及核心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变迁。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新传媒时代,价值观念、物质条件以及对文化解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也随着大环境衍生出了更多的变化,其表达方式与手段都在不断的演变、发展。文学的创作者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环境,所受的影响以及对当时社会人文的感知与追求也不同,这种差异化的文学创作也形成了主流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今社会所处的时代,所为大家接受的主流文化创作模式,也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主流审美。
  1.3汉语言文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社交技能。然而现在我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培养,大部分还来源于应试教育和课本,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缺乏,很不利于社交能力的培养[2]。我们应当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阅读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促进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2.汉语言文学中对意境的探索
  2.1汉语言文学中意境的联想
  学习汉语言文学对提高现代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陶冶情操、都大有裨益。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赏析时,语言的意境与应用使文章内容更具想象力与丰富性,使读者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涵义。文学创作时,创作者对字的反复推敲,词的反复斟酌,句的充分联想,一字一句之间都深藏了作者深切的情感。借由文字而描绘出一个抽象而完整的艺术形象,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个生动而充满遐想的意境跃然眼前[3]。作者通过文学创作往往能够捕捉到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共鸣,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既深入人心又让人感同身受。
  2.2意境中的审美与感知
  意境是作为审美概念而存在的。它是读者对作者的艺术创作而引发的一系列联想与解读,是一种由客观事物而引发的主观联想,也是作者的某种畅想和思想寄托。创作往往是依托想象力而进行的,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思、想相互交融,而后创造出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艺术创作必须依托于“境”的感知与“意”的联想。“意与境谐”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3.结语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始终建立于对生命的探讨、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的生活这几个命题之上。这种不变的人文关怀,细腻的情感挖掘以及立足于社会的时代责任感,让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跨越了民族、文化差异与距离,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共鸣感和认同感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国际化学科。汉语言文学的这种情怀和魅力更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传承,以及整个社会乃至国际环境的前进与发展中,中国文化的大国魅力与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任云霞.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56-57.
  [2]陈高翔.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1):14.
  [3]李小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17+319.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运用数字化技术,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得到了拓宽。黄泥鼓是民族特色较强的一种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同时它也是瑶族人民十分珍贵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传播、数字化呈现以及数字化传承等方面对瑶族黄泥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播途径的创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加深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在人们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问题不断重视的当下,能够全面的提升整体的网络教学水平,教师就必须要全面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研究。在充分地了解混合教学开展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全面推广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措施。教师还必须要考虑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来全面地开展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效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所以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中职院校都设置了语文课程。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直线下降。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职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 语文教育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公共关系管理发展至今已不仅是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工具,高校也不例外。本文试通过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核心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的分析,从高校公共管理的角度探究高校公共关系的管理策略,以求为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提供参考和依据来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  【关键词】公共关系 高校公共关系 管理 策略  【注】该论文为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全面深化改革与学习型组织建设”专题征文
期刊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步入高中也就是步入了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在高中生涯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发展,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由此可見高中阶段的重要性。而在中国,高中这两个字更是与学生的将来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每个学生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阶段,高一是学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所以能不能在新生入学时打好基础关系着学生后面的成长。本文主要从教学
期刊
【摘要】借鉴企业中广泛实用的项目导向管理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硕士生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项目数量较多的工科专业中的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新的对策和出路。  【关键词】项目导向型 硕士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53-01  自从1978年开始实行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逐渐发展成科研的主
期刊
【摘要】要提高学生在健美操编排中电脑音乐制作技能的水平,编排出具有特色鲜明的健美操作品,填补学生在数字音乐编辑领域的应用空白,就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制作能力上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具有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健美操音乐,让健美操融入更多能反映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和健美操创编作品。  【关键词】健美操 创编 音乐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本文以塑造工匠精神为指导,结合高职院机械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突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训练,强化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机械专业 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XSZ1703。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是有关以往知识的教学,课程内容涉及民族情感、文化传承等内容。俗话说“以史明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不断改革,体现兴趣、體验、探究和反思的结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授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 体验 探究 反思 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需要依靠口语交际情景,帮助学生提升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学生正确用语的同时,提高人际交流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让学生开口,就必须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