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层次教育模式”即异步分层教育模式的尝试,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注重个别差异;提高;课堂效益
由于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已得到绝大多数教育者的认同,探究个人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层次教育模式”即异步分层教育模式,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取得了初步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因能划层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结合学生的智力、需要、动机、兴趣、习惯、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层,B层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习兴趣浓、具有探索精神及创造思维的学生,A层为对化学不太感兴趣、基础较差的学生。
学生分层一般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定层,当然,学生分层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使分层具有激励性、高效性、动态性,每学期可分层二次。
二、按层设标
运用卡罗尔、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三论”和“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心设计分层目标。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A层目标设为:1.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理解“饱和不饱”的相互转化;3.初步理解溶液的浓、稀与溶液饱和、不饱和两组概念间关系。在A标的基础,补充一题,加深概念理解,锻炼思维品质,即为B层标。
三、按标施教
按标施教是注重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现仍以上节为例,教学过程简要如下:
1.述标:阐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达标:按照不同的目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时,不同层次目标内的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调节。
3.分层练习:练习题针对分层目标按层次设计后印发给学生,二个层次练习题可印在同一张纸上,要求A层学生完成A组基础习题,B层学生完成A B习题。实践证明:学生的好胜和不服输心理驱使不少A组学生争取做高层次组的习题,形成不断“递进”的竞争气氛。
这里,仍以《物质的溶解性》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例。
A层学生完成义教沪教版课本P.23第1题,并补充一题:20℃时,将0.003gCaCO3,0.165gCa(OH)2,192gNH4NO3分别溶解到100g水中均达饱和,问:(1)以上三种溶液,哪些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哪些溶液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2)20℃时,在100g水中溶解180gNH4NO3,此时,能形成饱和溶液吗?该溶液能算稀溶液吗?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对吗?
B层学生再补充两题:1. P.20第5题。2.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还是饱和溶液吗?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仍然是溶液吗?
通过层次练习,学生对概念辨析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分层指导、布置作业及评价。对A层学生,重点辅导,倾注爱心,深入浅出地为他们解决疑点,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给予恰当的评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充分发挥“两全”作用对学生潜在知识水平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秩序的能力,否则,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四、建立分层班,使层次教育纵深化
原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教育委员会(CTC)主席韦丁教授认为,尽管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支配着世界,化学教育却必须考虑适应哪些从事与科技无关的职业大多数人。
为此,从“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素质”着眼,九年级毕业前两个月,我们仍以“学生自愿,教师引导”为原则,建立分层班。高层次辅导班,着重于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低层次辅导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巩固复习基本知识和技能。2.介绍“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3.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选择部分与生活,经济有关的化学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介绍,学生感到相当有趣。例如,可向学生介绍“化学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皮蛋的制作技术”、“油条制作”等等。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心理素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中考优秀率、合格率、学生化学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实施层次教育,开始时往往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实施层次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注重个别差异;提高;课堂效益
由于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已得到绝大多数教育者的认同,探究个人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层次教育模式”即异步分层教育模式,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取得了初步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因能划层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结合学生的智力、需要、动机、兴趣、习惯、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层,B层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习兴趣浓、具有探索精神及创造思维的学生,A层为对化学不太感兴趣、基础较差的学生。
学生分层一般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定层,当然,学生分层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使分层具有激励性、高效性、动态性,每学期可分层二次。
二、按层设标
运用卡罗尔、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三论”和“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心设计分层目标。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A层目标设为:1.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理解“饱和不饱”的相互转化;3.初步理解溶液的浓、稀与溶液饱和、不饱和两组概念间关系。在A标的基础,补充一题,加深概念理解,锻炼思维品质,即为B层标。
三、按标施教
按标施教是注重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现仍以上节为例,教学过程简要如下:
1.述标:阐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达标:按照不同的目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时,不同层次目标内的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调节。
3.分层练习:练习题针对分层目标按层次设计后印发给学生,二个层次练习题可印在同一张纸上,要求A层学生完成A组基础习题,B层学生完成A B习题。实践证明:学生的好胜和不服输心理驱使不少A组学生争取做高层次组的习题,形成不断“递进”的竞争气氛。
这里,仍以《物质的溶解性》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例。
A层学生完成义教沪教版课本P.23第1题,并补充一题:20℃时,将0.003gCaCO3,0.165gCa(OH)2,192gNH4NO3分别溶解到100g水中均达饱和,问:(1)以上三种溶液,哪些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哪些溶液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2)20℃时,在100g水中溶解180gNH4NO3,此时,能形成饱和溶液吗?该溶液能算稀溶液吗?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对吗?
B层学生再补充两题:1. P.20第5题。2.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还是饱和溶液吗?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仍然是溶液吗?
通过层次练习,学生对概念辨析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分层指导、布置作业及评价。对A层学生,重点辅导,倾注爱心,深入浅出地为他们解决疑点,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给予恰当的评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充分发挥“两全”作用对学生潜在知识水平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秩序的能力,否则,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四、建立分层班,使层次教育纵深化
原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教育委员会(CTC)主席韦丁教授认为,尽管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支配着世界,化学教育却必须考虑适应哪些从事与科技无关的职业大多数人。
为此,从“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素质”着眼,九年级毕业前两个月,我们仍以“学生自愿,教师引导”为原则,建立分层班。高层次辅导班,着重于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低层次辅导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巩固复习基本知识和技能。2.介绍“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3.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选择部分与生活,经济有关的化学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介绍,学生感到相当有趣。例如,可向学生介绍“化学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皮蛋的制作技术”、“油条制作”等等。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心理素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中考优秀率、合格率、学生化学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实施层次教育,开始时往往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实施层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