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新学校位于大连市西岗区, 全校共有8个班, 共有脑瘫、自闭症等各类智力障碍学生100多名。学校在“一个也不放弃, 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指导下, 于2013年启动了送教上门工作, 至今已有六年。学校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育应满足全体儿童需要”的原则, 通过送教教师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所需的服务, 以改善儿童的现状, 缓解家庭的负担。经过多年准备,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对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的实践研究” (JG16CB098) 已于2016年立项。在课题的牵动下, 日新学校的送教工作也开始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完善流程, 规范实施
送教工作的规范性是确保工作落实的关键。送教上门, 由试点学校履行申请、上报、审核、备案的程序, 报经县 (市) 、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在工作中遵循家长的意愿, 坚持定期入户的原则, 根据特殊儿童的残疾类别与发展状况合理安排教师, 并着重挖掘其潜能, 提高其认知、生活适应等能力。以此为指导, 我校抽调出专门的力量, 组成送教师资团队, 严格实施“科学评估、精准康复、一人一案、负责到人”, 每名学生均由两名教师送教, 每周送教两次, 每次三课时。坚持做到送康复、送技能、送知识、送服务、送温暖,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及对送教上门教育策略的研究与学习, 调动起学生、家长等一切有利因素, 为学生创设社会化生态环境, 采取可行的措施, 加强对送教上门学生的教育。
通过实践, 我校梳理和建构起一整套完善的学期送教工作流程, 即“一查、二定、三训、四评、五制、六送、七检、八总”。“一查”: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根据区残联提供的名单, 安排相关人员以电话联络、入户家访等方式摸清学生基本情况;“二定”:在家长认可的前提下, 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学校精心选择, 确定送教教师;“三训”:组织确定的送教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 加强师德及送教理论和技能指导, 提出工作要求, 明确工作职责等;“四评”:送教教师在指导下入户与家长沟通, 对每一个送教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估, 确保送教因生而异;“五制”:送教教师根据送教对象评估结果, 制定IEP和教学方案;“六送”:教师按照方案认真落实送教内容;“七检”:学校采取不定期电话访问和入户实地家访的形式, 检查送教教师送教情况, 同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 督促教师改进完善;“八总”:学期末, 学校召开总结、分析、交流会, 表扬先进, 指出不足和问题, 督促教师不断提升送教实效。
二、创新模式, 科学推进
送教上门服务不仅面向特殊儿童, 也面向其家庭, 让家庭成员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技术、家庭养护知识及亲子沟通等能力, 有助于保证儿童在家接受教育的连续性, 保障儿童取得更大的进步。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我校在把握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 创造性地推出了基于拓展式的家庭指导服务模式, 体现了“送教对象是特殊学生与全体家长相结合、送教内容是精准康复与家庭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充分利用云端系统, 建立送教上门资源分享平台, 形成高效的家校沟通体系;充分运用当今时代线上线下互动的便利条件, 打造智能化的云端资源平台。
(一) 线上平台搭建
一是建立微信沟通群。将康复内容录制成微课, 附上康复训练的细节及注意事项, 方便家长随时查看, 并对照视频进行训练;家长在训练后也将实操视频发布到群中, 由负责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二是利用西岗教育特有的知校APP, 将送教上门学生以学校班级的形式统一管理, 建立送教上门班级, 由分管教师负责。利用班级公告栏目, 将送教时间安排、人员配备、作业布置等进行统筹安排;利用成长档案栏目, 为每一个孩子记录成长点滴, 留下专属相册;利用班级资源栏目, 介绍最新的特教动态以及康复知识。
(二) 线下家庭指导
线下设置家長指导环节, 教师现场对家长的康复实操进行指导, 重点在于康复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安全性保护措施, 以及辅助的“教”“辅”“放”的运用, 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应用现代化的康复资源, 送教教师手把手教会家长使用现代化的资源平台, 从而调动起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 让家校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三、扩展主体, 康教结合
送教主体的规范性决定了送教的质量。随着送教的深入发展, 送教主体由特教教师、普特结合向康教结合发展。康教结合是将康复训练与教育相结合, 极大地推动了送教工作的发展。康复医师不仅能为在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还能参与到送教过程中, 用科学的思想、专业的技术推动送教工作的实施。先进的康复医学技术与专业的特殊教育方法相结合, 可以为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提供先进、专业的康复服务。
我校综合利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及学校资源, 借助西岗区惠民工程“幸福1 N”的东风, 扩大了送教上门实施的主体, 将社区康复中心纳入其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资源, 将有特殊儿童诊疗的家庭, 采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估、给出医学康复方面的实施建议, 并与我们结合为学生制定IEP, 真正做到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四、送教内容, 精准务本
送教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是整个送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方俊明认为, 在送教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评估为基础, 并结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送教的内容应以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设定的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及康复训练等为主, 并以学生家长的意愿与其残疾程度, 所开设的运动、认知、言语、语言、情绪行为干预等为辅。准确地把握每个特殊学生家庭的需要, 挖掘到其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潜能, 使送教上门真正致力于特殊学生的发展, 使其成为有自理能力、有尊严、幸福的人。
送教团体对送教工作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 送教团体成员既要能力互补, 对特殊教育有深入的研究, 又要对所送教学生的家庭与个人等信息有所掌握。另一方面, 送教团体成员应加强培训,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注重实践, 坚持及时反馈与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以此为指导,我校教师每次送教时均会录制一份5分钟的教学片段、一份家长实操视频、一份家庭指导视频, 以及拍摄若干张过程中的照片, 将每位同学的材料独立整理成册, 内容包含送教协议书、送教记录表、学生个人信息、评估表、IEP, 以及教案和家长指导方案等。几年来, 我校送教上门积累的学生材料有数十份, 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对于后续送教工作的展开也具有借鉴价值。
五、反思成效, 继续前行
开展对特殊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不仅是普及和发展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有效方法, 更是实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年) 》中提出的“全面推进全纳教育, 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几年来, 我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落实“追求平等、宽容个性、尊重多元”等全纳教育核心观点, 真正做到对特殊学生的不抛弃、不放弃, 让多名接受送教的学生走出家门、走进校门, 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导。由此可见, 送教工作极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 送教上门工作提高了特殊儿童的能力, 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送教上门促进了每个送教对象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一是促进了特殊儿童言语语言的康复, 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其认知、生活技能的发展, 从完全依赖到部分依赖, 再到只需要少量辅助, 其进步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为家长带来了很多惊喜;三是促进了其心理素养的提升和人格完善, 孩子有了学校生活的新体验。
(二) 送教上门工作提升了家长教育康复的水平, 让残疾儿童家庭重燃希望
家长是残疾儿童发展康复的重要资源和影响残疾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拓展式家庭指导”送教模式在送教的同时关注家庭教育的指导, 引导家长增加训练频率, 同时疏导家长的羞愧心理, 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门, 参与日常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每个孩子都有了可喜的进步。送教成果极大激发了家长的希望和信心, 为学生进一步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送教上门工作虽然平凡、艰辛而繁琐;但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我们坚定信心, 昂扬斗志, 用爱心、诚心、耐心和恒心, 把送教上门这项改变残疾儿童命运的伟大工作深入推进下去, 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尽享教育康复的阳光雨露, 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日新学校)
一、完善流程, 规范实施
送教工作的规范性是确保工作落实的关键。送教上门, 由试点学校履行申请、上报、审核、备案的程序, 报经县 (市) 、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在工作中遵循家长的意愿, 坚持定期入户的原则, 根据特殊儿童的残疾类别与发展状况合理安排教师, 并着重挖掘其潜能, 提高其认知、生活适应等能力。以此为指导, 我校抽调出专门的力量, 组成送教师资团队, 严格实施“科学评估、精准康复、一人一案、负责到人”, 每名学生均由两名教师送教, 每周送教两次, 每次三课时。坚持做到送康复、送技能、送知识、送服务、送温暖,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及对送教上门教育策略的研究与学习, 调动起学生、家长等一切有利因素, 为学生创设社会化生态环境, 采取可行的措施, 加强对送教上门学生的教育。
通过实践, 我校梳理和建构起一整套完善的学期送教工作流程, 即“一查、二定、三训、四评、五制、六送、七检、八总”。“一查”: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根据区残联提供的名单, 安排相关人员以电话联络、入户家访等方式摸清学生基本情况;“二定”:在家长认可的前提下, 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学校精心选择, 确定送教教师;“三训”:组织确定的送教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 加强师德及送教理论和技能指导, 提出工作要求, 明确工作职责等;“四评”:送教教师在指导下入户与家长沟通, 对每一个送教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估, 确保送教因生而异;“五制”:送教教师根据送教对象评估结果, 制定IEP和教学方案;“六送”:教师按照方案认真落实送教内容;“七检”:学校采取不定期电话访问和入户实地家访的形式, 检查送教教师送教情况, 同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 督促教师改进完善;“八总”:学期末, 学校召开总结、分析、交流会, 表扬先进, 指出不足和问题, 督促教师不断提升送教实效。
二、创新模式, 科学推进
送教上门服务不仅面向特殊儿童, 也面向其家庭, 让家庭成员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技术、家庭养护知识及亲子沟通等能力, 有助于保证儿童在家接受教育的连续性, 保障儿童取得更大的进步。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我校在把握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 创造性地推出了基于拓展式的家庭指导服务模式, 体现了“送教对象是特殊学生与全体家长相结合、送教内容是精准康复与家庭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充分利用云端系统, 建立送教上门资源分享平台, 形成高效的家校沟通体系;充分运用当今时代线上线下互动的便利条件, 打造智能化的云端资源平台。
(一) 线上平台搭建
一是建立微信沟通群。将康复内容录制成微课, 附上康复训练的细节及注意事项, 方便家长随时查看, 并对照视频进行训练;家长在训练后也将实操视频发布到群中, 由负责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二是利用西岗教育特有的知校APP, 将送教上门学生以学校班级的形式统一管理, 建立送教上门班级, 由分管教师负责。利用班级公告栏目, 将送教时间安排、人员配备、作业布置等进行统筹安排;利用成长档案栏目, 为每一个孩子记录成长点滴, 留下专属相册;利用班级资源栏目, 介绍最新的特教动态以及康复知识。
(二) 线下家庭指导
线下设置家長指导环节, 教师现场对家长的康复实操进行指导, 重点在于康复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安全性保护措施, 以及辅助的“教”“辅”“放”的运用, 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应用现代化的康复资源, 送教教师手把手教会家长使用现代化的资源平台, 从而调动起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 让家校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三、扩展主体, 康教结合
送教主体的规范性决定了送教的质量。随着送教的深入发展, 送教主体由特教教师、普特结合向康教结合发展。康教结合是将康复训练与教育相结合, 极大地推动了送教工作的发展。康复医师不仅能为在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还能参与到送教过程中, 用科学的思想、专业的技术推动送教工作的实施。先进的康复医学技术与专业的特殊教育方法相结合, 可以为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提供先进、专业的康复服务。
我校综合利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及学校资源, 借助西岗区惠民工程“幸福1 N”的东风, 扩大了送教上门实施的主体, 将社区康复中心纳入其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资源, 将有特殊儿童诊疗的家庭, 采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估、给出医学康复方面的实施建议, 并与我们结合为学生制定IEP, 真正做到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四、送教内容, 精准务本
送教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是整个送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方俊明认为, 在送教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评估为基础, 并结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送教的内容应以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设定的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及康复训练等为主, 并以学生家长的意愿与其残疾程度, 所开设的运动、认知、言语、语言、情绪行为干预等为辅。准确地把握每个特殊学生家庭的需要, 挖掘到其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潜能, 使送教上门真正致力于特殊学生的发展, 使其成为有自理能力、有尊严、幸福的人。
送教团体对送教工作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 送教团体成员既要能力互补, 对特殊教育有深入的研究, 又要对所送教学生的家庭与个人等信息有所掌握。另一方面, 送教团体成员应加强培训,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注重实践, 坚持及时反馈与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以此为指导,我校教师每次送教时均会录制一份5分钟的教学片段、一份家长实操视频、一份家庭指导视频, 以及拍摄若干张过程中的照片, 将每位同学的材料独立整理成册, 内容包含送教协议书、送教记录表、学生个人信息、评估表、IEP, 以及教案和家长指导方案等。几年来, 我校送教上门积累的学生材料有数十份, 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对于后续送教工作的展开也具有借鉴价值。
五、反思成效, 继续前行
开展对特殊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不仅是普及和发展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有效方法, 更是实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年) 》中提出的“全面推进全纳教育, 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几年来, 我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落实“追求平等、宽容个性、尊重多元”等全纳教育核心观点, 真正做到对特殊学生的不抛弃、不放弃, 让多名接受送教的学生走出家门、走进校门, 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导。由此可见, 送教工作极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 送教上门工作提高了特殊儿童的能力, 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送教上门促进了每个送教对象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一是促进了特殊儿童言语语言的康复, 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其认知、生活技能的发展, 从完全依赖到部分依赖, 再到只需要少量辅助, 其进步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为家长带来了很多惊喜;三是促进了其心理素养的提升和人格完善, 孩子有了学校生活的新体验。
(二) 送教上门工作提升了家长教育康复的水平, 让残疾儿童家庭重燃希望
家长是残疾儿童发展康复的重要资源和影响残疾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拓展式家庭指导”送教模式在送教的同时关注家庭教育的指导, 引导家长增加训练频率, 同时疏导家长的羞愧心理, 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门, 参与日常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每个孩子都有了可喜的进步。送教成果极大激发了家长的希望和信心, 为学生进一步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送教上门工作虽然平凡、艰辛而繁琐;但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我们坚定信心, 昂扬斗志, 用爱心、诚心、耐心和恒心, 把送教上门这项改变残疾儿童命运的伟大工作深入推进下去, 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尽享教育康复的阳光雨露, 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日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