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查,归纳总结出新形势下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在实际的农业发展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将会对今后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制约因素
1.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涉农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主要表现在:重用地而轻养地,重视化肥的使用而轻视有机肥的投入和使用,对农作物的管理只重治不重防,既浪费财力、物力,又不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明显偏小、偏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往往有水的时候浪费,大水漫管现象十分严重而普遍,遇到干旱时靠天等雨,不知道科学用水;良种和良法不配套;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农业深加工项目少。
3.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排灌设施不健全。近年来,很多地方不断受到旱灾的威胁,除了老天的原因外,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主要是: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井、机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灌溉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耕地保水能力差,降水集中或中雨以上时,土壤蓄积不到多少,绝大多数降水都随地表径流了。部分地块排水不良,一旦降水集中,很容易遭受涝害。
4.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较低。订单农业偏少,盲目种植现象普遍,造成农产品流通不畅,生产与销售脱节,致使部分时期农产品积压,部分时期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品牌少,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专业批发市场小、规模小、知名度低,辐射面窄。
5.对农业的投入不足。由于各级政府部门财力有限,对农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致使农业自身防御风险能力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6.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价格差距大,农业生产成本高。
二、应对措施
1.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要把农业科技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加大农业科普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组织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开办广播电视讲座、开办农技咨询热线、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增产、粮食增收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力争达到每户有一名科技种田明白人。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快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在搞好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益的同时,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实现耕作、植保、运输、加工机械化,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优化品种结构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农业的商品化、标准化。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针,既不能把种植结构调整片面化、简单化,也不能把种植结构调整看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增增减减。重点掌握好两个结合,即种植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生产相结合,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具体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大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政策和价格信息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和调整重点放在提高品质上。二是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围绕农业种植小区建设,提高品牌效益。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搞好农业高产创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高产创建是实现农业由中产向高产迈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均衡增产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各式各样的示范田,引导农民自觉接受农业生产新技术,运用农业生产新成果,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5.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普及率为目标,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通过夯实基础工作,典型示范带动,加强培训指导扩大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普遍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6.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积极引导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互合作,组建专业联合社、专业联合会,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4)
[2]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4)
[5]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計出版社,2007(11)
[关键词]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在实际的农业发展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将会对今后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制约因素
1.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涉农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主要表现在:重用地而轻养地,重视化肥的使用而轻视有机肥的投入和使用,对农作物的管理只重治不重防,既浪费财力、物力,又不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明显偏小、偏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往往有水的时候浪费,大水漫管现象十分严重而普遍,遇到干旱时靠天等雨,不知道科学用水;良种和良法不配套;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农业深加工项目少。
3.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排灌设施不健全。近年来,很多地方不断受到旱灾的威胁,除了老天的原因外,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主要是: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井、机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灌溉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耕地保水能力差,降水集中或中雨以上时,土壤蓄积不到多少,绝大多数降水都随地表径流了。部分地块排水不良,一旦降水集中,很容易遭受涝害。
4.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较低。订单农业偏少,盲目种植现象普遍,造成农产品流通不畅,生产与销售脱节,致使部分时期农产品积压,部分时期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品牌少,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专业批发市场小、规模小、知名度低,辐射面窄。
5.对农业的投入不足。由于各级政府部门财力有限,对农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致使农业自身防御风险能力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6.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价格差距大,农业生产成本高。
二、应对措施
1.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要把农业科技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加大农业科普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组织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开办广播电视讲座、开办农技咨询热线、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增产、粮食增收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力争达到每户有一名科技种田明白人。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快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在搞好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益的同时,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实现耕作、植保、运输、加工机械化,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优化品种结构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农业的商品化、标准化。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针,既不能把种植结构调整片面化、简单化,也不能把种植结构调整看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增增减减。重点掌握好两个结合,即种植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生产相结合,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具体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大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政策和价格信息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和调整重点放在提高品质上。二是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围绕农业种植小区建设,提高品牌效益。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搞好农业高产创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高产创建是实现农业由中产向高产迈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均衡增产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各式各样的示范田,引导农民自觉接受农业生产新技术,运用农业生产新成果,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5.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普及率为目标,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通过夯实基础工作,典型示范带动,加强培训指导扩大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普遍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6.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积极引导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互合作,组建专业联合社、专业联合会,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4)
[2]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4)
[5]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計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