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自然的黄牌警告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自大傲慢削弱了回应生态危机的警觉性。南亚印度洋海啸的灾难是大自然发出的一个黄牌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生存环境的脆弱性,更需要反思现代人性的“脆弱性”。
  大自然怒了?地球不耐烦了?印度洋的海啸有什么启示?除了计算生命财产损失和捐款救济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印度洋海啸:大自然发出的黄牌警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2年的《全球环境展望3》的报告中指出:人类的活动,例如爆炸、化学和放射污染以及其他技术事故方面的威胁,增加了一些自然灾害和极端事件的危害。
  移山填海建坝,人类在地球表面、地底和海底的活动触发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呢?过度的钻油开矿、过度的抽水打井会否影响地下岩层的移动?38亿年不断进化的大自然如何回应和反击人类无节制、无理性的骚扰呢?
  今天南亚印度洋海啸的灾难是大自然发出的一个黄牌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同时更需要反思现代人性的“脆弱性”。
  人类对于科学、技术、财富、霸权的迷思和不择手段地逆天行道,引致过度剥夺资源、加速物种消失、病毒传播畸变、食物空气土壤中毒、缺水缺电缺粮、气候变异、生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贫穷地区的脆弱性。
  
  人类的自大傲慢削弱了回应生态危机的警觉性
  
  我们远离大自然,生活在人造宇宙里,不再注意天象异动、动物反应、四季变化和大自然发出的警告,取而代之的是交通的响号与警车、救护车的警笛声,如何洞悉天机呢?
  地底深层的地质变化会造成井水水位的突然变化,因此井水水位变化可视为地底潜在活动的先兆。而长久以来动物被认为拥有预测地震的能力,中国大陆在1975年就曾靠动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出7.3级的海城大地震,并在地震的前两天疏散了9万名当地居民,后来这场地震摧毁了当地九成的建筑物。隔年发生唐山大地震时,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内的黄金猎犬在地震发生当天狂吠不停。同年意大利东北部乌第内的居民,也被市区内狂吠不止的狗儿提醒了。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科学家都深入研究,企图找出利用动物行为变化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动物园内的动物也被观察到有在地震之前改变行为的情况。整体而言,动物的感觉范围和敏感度都比人类高,它们绝不是靠天性驱使而是用心智去适应周边生态的变化。人类自喻是万物之灵,自大傲慢的心智取代了倾听大自然的谦卑,削弱了回应生态危机的警觉性。
  自知自觉是危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太平洋发展中小岛国创建环境对人类和自然灾害脆弱性的指标体系,确立了三种脆弱性:环境危险程度、环境恢复能力或内在脆弱性,以及外在的恢复能力。一共选用了47个指标,反映危险程度的有26个,反映恢复能力的有7个,另外14个反映环境退化的程度。这些指标被分成几大类,包括:气象、地质、生物、人类学和国家本土的特征。在国家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估,有助及早改善防灾建设和缓解措施。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前瞻性的信息库对协调区域性的预警机制网络有重要的意义。
  痛定思痛,人类自保自救的方法除了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和防灾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拿出谦卑和悔意。
  
  痛定思痛 迷途知返
  
  刚过去的2004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4个最暖的年头,而2004年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未包括了最近的印度洋海啸)估计达900亿美元。从(20世纪)60年代损失的690亿美元,到90年代增长7倍,达到5360亿美元。
  英国最大保险集团亦估计全世界范围的财产损失,每年大约上升10%,而对于气候变化的经济恶果,这只是冰山一角。按照10%的增长速度,2065年的损失将会超过预计的世界总产值。在此之前,世界早巳面临破产。
  联合国的跨国气候变化专家小组曾在2001年初的一项报告中指出,21世纪内海平面有可能升高将近1米,而冰川的融化可能更进一步提高海平面的上升度。面临海平面升高的沿海城市包括纽约、华盛顿、伦敦、开罗和上海。海平面升高1米就会使上海1/3的面积被淹没。投资买卖沿海岸房地产的经济损失风险相当大,若海平面升高半米,在美国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达到200亿至1500亿美元。
  2005年刚开始,前景如何?在展望未来之前先让我们唤醒记忆。20年前的冬天,1984年12月3日,印度发生了一次人为灾难,博帕尔市郊联合碳化杀虫剂厂的大爆炸引致8000~15000人死亡,15万人出现长期病症,而其中5万人失去了工作能力,受影响者达到50万人。20年后的今天,受害者还未能讨回赔偿和医疗援助,人类的残忍冷酷和贪婪可否逃过天谴呢?唯有拭目以待。
  2005年之初,大自然急不可待地发出了一张黄牌,警告人类:不改其志,终抵于成。不肯面对真实,不肯反映真正代价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只会自取灭亡。目前的经济繁荣,部分原因是靠着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维系。生态赤字未曾入账,但迟早得有人支付。
  (作者系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
其他文献
我国树木的权威性学术专著——《中国树木志》是我国专家、学者首次对中国树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之后写成的,系统地总结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分类、栽培及利用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中国树木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教授主编,在《中国树木志》编委会具体组织下,由全国63个科研、院校,100多位专家、学者编写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树木志》是我国专家、学者首次对
期刊
文/STEVEN LEE MYERS, ANDREW C. REVKIN, SIMON ROMERO and CLIFFORD KRAUSS  编译/宋燕波  北极在许多人心中意味着遥远、寒冷和神秘,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然而,近年来气候变暖和油气田开发对北极带来了很大冲击,当地特有的景观、传统和生活方式随着冰雪的消融在慢慢发生变化。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2001年北极地区的陆地有15%
期刊
《请教都江堰》由近来比较热门的修建水坝的争论而破题,视域又远远超出了水坝以及环境保护。文章多层面揭示都江堰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智慧,比照流行的现代化理念和时下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多有人所未言,发人思考。  《请教都江堰》是0问题研究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简称“0小组报告”。0问题研究小组为若干参究国学关注国情人士的集合。本刊将独家次第首刊0小组的“绿色中国之路系列研究报告”。    三品都江堰:灌区两千年
期刊
浩然长江,从格拉丹冬雪域高原出发,跋涉6300公里,投入东海的怀抱。它向大海贡献了数千亿吨水量,还挟来数亿吨泥沙,在江口一带激荡汹涌、沉淀成陆,形成了数万平方公里的沙洲、土壤、沼泽、森林,为人类,也为鸟类、鱼类、两栖类、软体类、哺乳类等等动物,提供了栖息、觅食、繁衍的广袤场所。  由于长江母亲的恩赐,长江三角洲得以跻身伟大祖国人口最昌盛、经济最繁荣、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之列。而长江口,至今仍是我国湿
期刊
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不仅引发了印度洋的滔天大浪,也激起了人类对自身力量和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2005年1月,何祚庥院士以海啸为引子发表名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环保界与各界民众也纷纷投书表达不同的意见。一场关子“敬畏自然”与“反科学”的辩论,由此展开。  唐锡阳先生也借此机会提出一家之言,畅谈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自然,什么是“以人为本”。  本文即将收入再版的《唐锡
期刊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
期刊
进入21世纪,竞争愈来愈剧烈;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要有创新;要为社会服务和创新,还得要有健康的身体。本文从水的结构谈到小康人的喝水和养生。但愿人人都有健康的身体,为社会多做贡献。  北方冬天,天气一冷,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片洁净的世界。诗人为主豪情大发,穷人为主愁结衷肠。  《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中年男人或女人,身体中约70%
期刊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出台之后,我注意到在这份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尽管“生态”是其中出现派生词组最多(达30多个)的一个词,却没有再出现以往同类文件中常有的“生态环境”一词。我还注意到,自该文件出台一年多来,“生态环境”一词出现在各种书籍、报刊、文件、领导讲话的频率大大减少。包括新近出版的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主编的《
期刊
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不仅引发了印度洋的滔天大浪,也激起了人类对自身力量和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2005年1月,何祚庥院士以海啸为引子发表名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环保界与各界民众也纷纷投书表达不同的意见。一场关于“敬畏自然”与“反科学”的辩论,由此展开。  唐锡阳先生也借此机会提出一家之言,畅谈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自然?  本文即将收入再版的《唐锡阳绿色沉思与百家评点
期刊
“绿色中国行”是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中国杂志社联合承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活动宗旨是: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2020年10月27日,绿色中国行,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10周年主题公益活动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龙游六春湖。  整个活动从挥旗仪式开始。一杆绿色旗帜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