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还是自己做?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是行内4月份的大新闻。一个媒体朋友在微博上戏问我说,国内IT圈是不是大把人要“羡慕嫉妒恨”了?说羡慕,13个人,18个月,做了一个移动App,就被人用10亿美元买了去,的确让人艳羡得紧。国内小型创业团队做出来的东西,但凡有点起色,巨头们不是斥资购买,而是跟风做一个,借助自己已有的规模,迅速将前者挤出局。
  我之所以用“通常的认识”这个词的原因在于,这一点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早在2004年,百度就用1190万和4万股百度股票收购了一个被公认为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的“hao123”导航站。以百度的实力,导航站的简单,做一个baidu123想必轻而易举。虽然hao123在网吧里占有重要的份额,但百度流量委实壮观,也不见得baidu123就一定会输给hao123。但百度还是出手收购了。
  业内骂声一般都是指向腾讯。就在我写这篇东西之时,还在微博上欣赏了一张新出炉的腾讯复制其他公司产品的信息图——因为最近网易控诉腾讯在移动新闻端上的抄袭,动静闹得很大。但其实腾讯并不是没有收购投资的动作,2011年,这个公司展开了四十多次并购和投资交易,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分。而和一般网民最为密切的一次并购,大概就是2010年将康盛收入囊中:后者的Discuz占据了中国BBS的半壁江山。近日盛大将旗下的吉胜科技卖给顺网科技是一个网吧业的大新闻,但在2011年11月份的时候,腾讯就用1.3亿的资金入股顺网成为第四大股东。
  故而,稍加理性地判断一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也不是个个都要去搞“抄袭”、“跟随”,不过它们对小型创业团队的收购不敢兴趣,倒是真的。但如果要说中国网络公司对人一点不感兴趣(海外公司收购案,收购人是主要目的之一),也不见得如此。在我看来,交易价格的确认,是具体操作环节上的一道障碍。而这道障碍,阻止了不少并购的发生。
  对一个目标公司,投资也好,并购也好,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就是:该目标公司的估值。特别对于Startup项目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收入产生,更遑论利润。于是,项目估值就需要和用户数、市场占有之类有关。这些数字,目标公司自己讲了不算,还得有第三方评测报告。而不得不说一句的是,虽然国内数字调研公司也不少了,但真要拿出点硬货来,委实难为了他们。
  估值的难以确认,造成了不少Startup项目无法获得被收购的机会。一来二往,几轮谈判下来,都无法最终敲定,这点时间,还真不如自己做一个。要知道,自家在考虑收购的时候,其他几个巨头,未必就不自己出手做。结果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我出钱收购没成,那个Startup团队做的玩意儿,被我的竞争对手的跟随产品给搞垮了。我再来跟随后者的,已无机会。
  回到Facebook收购Instagram,后者如果落入他人之手,对Facebook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有趣的是,就在这笔交易达成之前,Instagram的Android版本上线,瞬间就席卷了数百万下载量。Facebook再不下手而是自己慢慢倒腾一个,被Google拿下便大为不妙。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内外商圈考虑问题的逻辑区别:国内的考虑是我在谈收购,别人出手做,我就失了先手;国外的考虑是我在跟随做,别人出手收购,我失去先手。核心问题就是:到底是收购快,还是自己做快?
其他文献
<正>在20世纪末,国内有关专业机构对西方油画修复专业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变得实在和迫切,"科学实践先行"也就成为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画修复个案的主要特色,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投向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调解书生法律效力后,有些当事人未按调解协议自动履行,致使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因此社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加之好奇心的驱使,幼儿越来越多地接触人与各种事物,用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思想,或说明一件事,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
会议
在湖北省监利县审计局的实物陈列室展柜,有一座奔腾的骏马石膏工艺品显得格外独特.4年多来,它静静地立在那里,虽然黏附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却尘封不了它背后的记忆…… 2015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