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英语学困生”是指英语学习困难生,即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习不良者。中学阶段英语学困生现象较其他学科更为明显,这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家长和学困生本人的一块心病。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中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几点转变学困生的策略,旨在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最终达到“跃龙门”的目的。然而,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因此,有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已经无用。在这种“读书无用”的思想指导下,许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子女丢给上一代照料。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觉得前途渺茫,不认真学习,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
2.学生自身的性格原因阻碍着学习的效果
①内向型。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不害羞。但在农村初中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校园和老师都是陌生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加剧了他们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这些学生也想把英语学好,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难记住,成为“学困生”。
②好动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课后贪玩。初学英语时成绩还跟得上,但随着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成绩逐渐跟不上从而失去信心,最终成为“学困生”。
3.教师的原因导致学生厌学是“学困生”成因的主要因素
①教师的责任心。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②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怒异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反感转变为讨厌英语这一学科而不学。
③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以单纯的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教学,一味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英语而不学。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1.德育为先,转化思想
农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觉得“父母没有多少知识,不还是照样能在外面挣钱。”他们有的坚持天天到校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者是因为年龄不够不能被社会承认参与挣钱活动。有的因为家里无人管教经常进入网吧参与游戏活动,久而久之成了辍学生。这样的学生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项多余的压力很大的不可突破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正确看待生活。
2.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学困生”教育、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与师生关系有关。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不听课的学生,特别是差生,轻则指责,重则做出过激的行为。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行为不但不能使“差生”悔改把英语学好,反而使学生反感,师生关系紧张,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心灵。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被他的学生所接纳,从而接受他的教育。我们必须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到: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要只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发展;③学会反思。学生的成绩不如意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应反思自己是否已尽职尽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④学会换位思考。学生有过失时,要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去体验和思考,多些理解宽容,少些粗暴。
3.改进教学方法,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
①改进课堂教学。“满堂灌”是农村初中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生词——领读课文——课文翻译与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三步曲”。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②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生学习很勤奋,但成绩总不理想,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就英语“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加强语音教学,加强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
农村英语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单一的活动,它必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热爱本职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关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张在薪.浅谈农村初中“学校因素”对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及对策《中学英语之友(初一版)》 2009年第7期
[2]刘霞.针对英语学科学困生的平衡教学实验分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9.第Z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长安初中)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最终达到“跃龙门”的目的。然而,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因此,有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已经无用。在这种“读书无用”的思想指导下,许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子女丢给上一代照料。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觉得前途渺茫,不认真学习,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
2.学生自身的性格原因阻碍着学习的效果
①内向型。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不害羞。但在农村初中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校园和老师都是陌生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加剧了他们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这些学生也想把英语学好,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难记住,成为“学困生”。
②好动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课后贪玩。初学英语时成绩还跟得上,但随着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成绩逐渐跟不上从而失去信心,最终成为“学困生”。
3.教师的原因导致学生厌学是“学困生”成因的主要因素
①教师的责任心。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②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怒异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反感转变为讨厌英语这一学科而不学。
③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以单纯的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教学,一味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英语而不学。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1.德育为先,转化思想
农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觉得“父母没有多少知识,不还是照样能在外面挣钱。”他们有的坚持天天到校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者是因为年龄不够不能被社会承认参与挣钱活动。有的因为家里无人管教经常进入网吧参与游戏活动,久而久之成了辍学生。这样的学生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项多余的压力很大的不可突破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正确看待生活。
2.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学困生”教育、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与师生关系有关。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不听课的学生,特别是差生,轻则指责,重则做出过激的行为。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行为不但不能使“差生”悔改把英语学好,反而使学生反感,师生关系紧张,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心灵。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被他的学生所接纳,从而接受他的教育。我们必须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到: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要只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发展;③学会反思。学生的成绩不如意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应反思自己是否已尽职尽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④学会换位思考。学生有过失时,要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去体验和思考,多些理解宽容,少些粗暴。
3.改进教学方法,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
①改进课堂教学。“满堂灌”是农村初中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生词——领读课文——课文翻译与讲解”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三步曲”。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②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生学习很勤奋,但成绩总不理想,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就英语“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加强语音教学,加强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
农村英语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单一的活动,它必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热爱本职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关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张在薪.浅谈农村初中“学校因素”对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及对策《中学英语之友(初一版)》 2009年第7期
[2]刘霞.针对英语学科学困生的平衡教学实验分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9.第Z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长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