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拯救濒临破产边缘的美国大银行,格林斯潘不得不与美国总统對着干。
1987年股市大危机过后不久,格林斯潘在分析第四季度统计报告时,看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于是从1988年开始,他不断收缩银根。这一行动,不仅惹得即将离任的里根不高兴,还得罪了正在竞选总统的老布什。
与老布什的恩怨
老布什一直是里根的竞选搭档,还担任副总统,如果格林斯潘把里根好不容易带来的繁荣打下去,显然对选情不利,甚至有可能直接断送布什的总统之路。所以在竞选中,布什就含沙射影地警告格林斯潘不要对着干。 但老布什的警告适得其反。1988年5月,布什发出警告时,联邦基金利率为6.5%,到1989年3月布什正式就职时,利率已经提高到10%。而这只是两人交恶的开始,格林斯潘与老布什的矛盾越来越深。
两人斗争最激烈的是1990年到1991年,由于海湾战争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已经明显陷入衰退,失业率一度冲破7%,以至于后来人们称这场衰退为“失业的衰退”。
老布什迫切希望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以刺激经济增长,鼓励就业。但格林斯潘以担心通货膨胀为由,拒绝降息。不仅如此,他还放话给老布什,希望能削减财政赤字,不然会很危险。
此后,老布什通过各种管道向格林斯潘施压,但格林斯潘直到1991年中期才同意松动银根,而且是0.5%地往下降,根本达不到老布什梦想中刺激经济的效果。
直到1991年底,格林斯潘第一届任期临近结束,他出于连任的需要,才将联邦利率一次下调1%,而且连续下调。而老布什一直憋着劲儿,绝口不提格林斯潘是否连任的事情。直到离最后期限不到一个月,老布什才很勉强地提名格林斯潘连任。
紧接着就是1992年大选,老布什尽管打赢了海湾战争,却输给了克林顿,而且就输在经济上。老布什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格林斯潘最初不肯让步,后来又动作太慢,他稳操胜券。
1998年,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让他连任,他让我失望。”
而格林斯潘后来却说,“里根模式优点突出,但因存在诸多隐患而不可长久。再照搬10年,美国经济将彻底崩溃。”这是在暗批老布什,因为布什与里根如出一辙。
拯救银行
格林斯潘并不是有意跟老布什过不去。他提高利率,一方面是想坚决扼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想借此逼迫老布什增加税收而削减赤字,因为联邦赤字已经接近3000亿美元,格林斯潘认为“已经达到非常危险的水平”。
对于1990—1991年的衰退,格林斯潘是否判断失误,操作失当,至今仍有争议。拥护格林斯潘的一方认为,他正在埋头治理里根经济学遗留的隐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策略就是拯救银行。
1990年10月,美国银行系统出现危机,这场信贷危机发端于储蓄&信贷银行(savings-and-loan Bank),并很快蔓延到各大银行。主要是里根1982年签署了一项法案,同意它们扩大业务范围。于是很多银行为争取储户,经常承诺高利率,并大幅度降低各项服务费率。当通货膨胀被制服时,他们发现原来承诺给储户的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出现倒挂,再加上争取客户时不重视客户信用考察,导致各大银行都出现巨额的呆坏账。
等到布什年代,已经没有几家银行能“大到倒闭不了”。1988—1992年,先后有800多家金融机构倒闭。格林斯潘发现,竟然连信用最好规模最大的花旗银行都已经到了破产边缘。而据美联储纽约区主席科利根估算,当时花旗银行要想摆脱信用危机,必须使资产在半年之内升值50亿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报道凤毛鳞角,很多信息处于绝对保密状态,一旦泄露会使脆弱不堪的信用体系彻底崩溃。
格林斯潘的反应很快,他不再参与关于通胀与衰退的争论,只用三个月时间(1990年10月—1991年1月)就将联邦基金利率从9.825%降到6.5%,以迅速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同时也恢复长期债券市场的信心。
同时,格林斯潘还果断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蓄保证金比例,使各商业银行的资金进一步充实。
到1993年秋,格林斯潘整套动作全部完成。到1994年,美国银行业已经完全康复。在格林斯潘的慷慨帮助下,它们悄悄地度过了一场比1987年更严重的危机。
1987年股市大危机过后不久,格林斯潘在分析第四季度统计报告时,看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于是从1988年开始,他不断收缩银根。这一行动,不仅惹得即将离任的里根不高兴,还得罪了正在竞选总统的老布什。
与老布什的恩怨
老布什一直是里根的竞选搭档,还担任副总统,如果格林斯潘把里根好不容易带来的繁荣打下去,显然对选情不利,甚至有可能直接断送布什的总统之路。所以在竞选中,布什就含沙射影地警告格林斯潘不要对着干。 但老布什的警告适得其反。1988年5月,布什发出警告时,联邦基金利率为6.5%,到1989年3月布什正式就职时,利率已经提高到10%。而这只是两人交恶的开始,格林斯潘与老布什的矛盾越来越深。
两人斗争最激烈的是1990年到1991年,由于海湾战争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已经明显陷入衰退,失业率一度冲破7%,以至于后来人们称这场衰退为“失业的衰退”。
老布什迫切希望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以刺激经济增长,鼓励就业。但格林斯潘以担心通货膨胀为由,拒绝降息。不仅如此,他还放话给老布什,希望能削减财政赤字,不然会很危险。
此后,老布什通过各种管道向格林斯潘施压,但格林斯潘直到1991年中期才同意松动银根,而且是0.5%地往下降,根本达不到老布什梦想中刺激经济的效果。
直到1991年底,格林斯潘第一届任期临近结束,他出于连任的需要,才将联邦利率一次下调1%,而且连续下调。而老布什一直憋着劲儿,绝口不提格林斯潘是否连任的事情。直到离最后期限不到一个月,老布什才很勉强地提名格林斯潘连任。
紧接着就是1992年大选,老布什尽管打赢了海湾战争,却输给了克林顿,而且就输在经济上。老布什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格林斯潘最初不肯让步,后来又动作太慢,他稳操胜券。
1998年,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让他连任,他让我失望。”
而格林斯潘后来却说,“里根模式优点突出,但因存在诸多隐患而不可长久。再照搬10年,美国经济将彻底崩溃。”这是在暗批老布什,因为布什与里根如出一辙。
拯救银行
格林斯潘并不是有意跟老布什过不去。他提高利率,一方面是想坚决扼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想借此逼迫老布什增加税收而削减赤字,因为联邦赤字已经接近3000亿美元,格林斯潘认为“已经达到非常危险的水平”。
对于1990—1991年的衰退,格林斯潘是否判断失误,操作失当,至今仍有争议。拥护格林斯潘的一方认为,他正在埋头治理里根经济学遗留的隐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策略就是拯救银行。
1990年10月,美国银行系统出现危机,这场信贷危机发端于储蓄&信贷银行(savings-and-loan Bank),并很快蔓延到各大银行。主要是里根1982年签署了一项法案,同意它们扩大业务范围。于是很多银行为争取储户,经常承诺高利率,并大幅度降低各项服务费率。当通货膨胀被制服时,他们发现原来承诺给储户的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出现倒挂,再加上争取客户时不重视客户信用考察,导致各大银行都出现巨额的呆坏账。
等到布什年代,已经没有几家银行能“大到倒闭不了”。1988—1992年,先后有800多家金融机构倒闭。格林斯潘发现,竟然连信用最好规模最大的花旗银行都已经到了破产边缘。而据美联储纽约区主席科利根估算,当时花旗银行要想摆脱信用危机,必须使资产在半年之内升值50亿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报道凤毛鳞角,很多信息处于绝对保密状态,一旦泄露会使脆弱不堪的信用体系彻底崩溃。
格林斯潘的反应很快,他不再参与关于通胀与衰退的争论,只用三个月时间(1990年10月—1991年1月)就将联邦基金利率从9.825%降到6.5%,以迅速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同时也恢复长期债券市场的信心。
同时,格林斯潘还果断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蓄保证金比例,使各商业银行的资金进一步充实。
到1993年秋,格林斯潘整套动作全部完成。到1994年,美国银行业已经完全康复。在格林斯潘的慷慨帮助下,它们悄悄地度过了一场比1987年更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