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普通高中政治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当前高中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育效果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条化与死板化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过程和解题技能的训练过程,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即传授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不能进入教学过程,他们自身也就同样被排斥在课程和教学之外了,教师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教师教“客观知识”、学生学“客观知识”。这个过程除了与考试有关外,与他们的生活、人生毫无关系。
2. 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难度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困惑增多,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大。在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状态下,各种制度尚不够完善,社会各个领域中存在大量的失范和混乱现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思想化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实然”状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因而会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产生许多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却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學生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他们精力充沛,但自控能力一般较差,好奇心强,对所处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抵抗能力差。在他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诸如厌学、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所学科目感到没意思、讨厌某学科的老师进而讨厌这一老师所教学科等之类的情绪、感情和行为。而对于这些学习障碍,他们一般是无能为力的,教师和家庭对此关注并不多。当学习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学业或逃避学习并去寻找新的刺激,来填补放弃的失落和学习生活的空白。在这样的情形下,很难想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保障。
二、提高高中学生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 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应恰当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讨论教学法、德育的价值澄清法、体谅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段)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导之以行,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窗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所以适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国情教育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媒介,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是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人文关怀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创造性的使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材观是教学之源、学生之本、考试之据,在“教教科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教师看来,“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成了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和操作要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学生是永远的中心,是学的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应该有新型的教材观。作为现代型的教师,应该由“教教科书”走向“用教科书教书”,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3. 增强教学语言的感召力
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体悟的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在教师的言谈身教中,语言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教师的言教中,用书面语特别是文字语言的地方相对较少,而运用口语的则相对较多,教师口语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启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务求清晰、精练、准确、生动;文字语言即板书务须简洁扼要,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活泼,注意逻辑条理性。
4.展现生活原型、活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通渭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条化与死板化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过程和解题技能的训练过程,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即传授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不能进入教学过程,他们自身也就同样被排斥在课程和教学之外了,教师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教师教“客观知识”、学生学“客观知识”。这个过程除了与考试有关外,与他们的生活、人生毫无关系。
2. 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难度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困惑增多,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大。在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状态下,各种制度尚不够完善,社会各个领域中存在大量的失范和混乱现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思想化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实然”状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因而会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产生许多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却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學生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他们精力充沛,但自控能力一般较差,好奇心强,对所处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抵抗能力差。在他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诸如厌学、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所学科目感到没意思、讨厌某学科的老师进而讨厌这一老师所教学科等之类的情绪、感情和行为。而对于这些学习障碍,他们一般是无能为力的,教师和家庭对此关注并不多。当学习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学业或逃避学习并去寻找新的刺激,来填补放弃的失落和学习生活的空白。在这样的情形下,很难想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保障。
二、提高高中学生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 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应恰当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讨论教学法、德育的价值澄清法、体谅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段)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导之以行,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窗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所以适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国情教育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媒介,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是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人文关怀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创造性的使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材观是教学之源、学生之本、考试之据,在“教教科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教师看来,“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成了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和操作要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学生是永远的中心,是学的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应该有新型的教材观。作为现代型的教师,应该由“教教科书”走向“用教科书教书”,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3. 增强教学语言的感召力
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体悟的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在教师的言谈身教中,语言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教师的言教中,用书面语特别是文字语言的地方相对较少,而运用口语的则相对较多,教师口语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启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务求清晰、精练、准确、生动;文字语言即板书务须简洁扼要,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活泼,注意逻辑条理性。
4.展现生活原型、活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