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孟子》中梳理出13个农业生产行为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词频统计,将其分成“整地类、播种类、种植类、中耕类、收获类”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横向语义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当时的农业生产中,生产行为相对完整,重视中耕,讲究精耕细作,注重科学生产。
关键词:《孟子》 农业生产行为 语义聚合关系
《孟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传世文献,不仅是孟子“民本”“仁政”等政治思想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对《孟子》中的农业①生产行为词语进行考察,在释义的同时对其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词语之间的横向语义关系,以期管窥先秦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
本文在选择语料的时候,主要以某个词在文中具体语境里所使用的义位是否和农业生产行为有关作为取舍标准,如果某个词的一个义位有表示与农业生产行为有关的的含义,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没有使用这个义位,那么该词就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一、词语分类
《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类的词语共有13个:“耕、耰、播、畦、稼、种、树、艺、芸、耘、粪、耨、穑”。《孟子》中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按语义可分为五类:“整地类、播种类、种植类、中耕类、收获类”。
(一)整地类
《孟子》中表示“整地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2个:“耕、耰”。
1.耕
“耕”有“犁田”义。
(1)春省耕而补不足。(《孟子·梁惠王下》②)
《说文·耒部》:“耕,犁也。从耒,井声。”
“耕”在《孟子》中也常用来泛指从事农业生产。
(2)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尽心上》)
2.耰
“耰”本义是指用来击碎土块的农具,引申为抄田,播种后用耰平土,覆盖种子。
(3)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告子上》)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櫌)摩田器也。汉石经论语:‘櫌不辍’。《五经文字》曰:‘经典及释文皆作耰’。郑曰:‘耰、覆種也’。”
(二)播种类
《孟子》中表示“播种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1个:“播”。“播”指播种。
(4)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滕文公上》)
(三)种植类
《孟子》中属于“种植类”农业生产行为的词语有5个:“畦、稼、种、树、艺”。
1.畦
“畦”有“栽种”义。
(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滕文公下》)
《说文·田部》:“田五十亩曰畦。从田,圭声。”“畦”本义是土地面积单位,五十亩为一畦,文中引申为“分畦,栽种”。
2.稼
“稼”指种植。
(6)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公孙丑上》)
《说文·禾部》:“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
“稼”的本义是“禾穗”,引申出“种植”义,《孟子》中指种植五谷。
3.种
“种”指种植。
(7)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滕文公上》)
4.树
“树”有“栽培,种植”义。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梁惠王上》)
《广雅·释地》:“树,种也。”
5.艺
“艺”指“种植,栽培”。
(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类篇·禾部》:“种,艺也。”
(四)中耕类
《孟子》中属于“中耕类”农业生产行为的词语有4个:“芸、耘、粪、耨”。
1.芸
“芸”指除草。
(10)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尽心下》)
《十三经校勘记》:“汉石经芸作耘。案:耘为本字,芸乃假借字。”“芸”通“耘”,指除草。
2.耘
“耘”指锄除田中杂草。
(1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公孙丑上》)
《汉语大字典》中“耘”的解释为“除草”。
3.粪
“粪”指施肥,使土壤肥沃。
(12)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
《四书章句集注》:“粪,壅也。”“壅”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是“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
4.耨
“耨”有“除草”义。
(13)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梁惠王上》)
《玉篇·耒部》:“耨,耘也。”本义是指用于除草的农具,引申为除草。
(五)收获类
《孟子》中表示“收获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1个:“穑”。“穑”指收获庄稼。
(1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覆盖了“整地、播种、种植、中耕、收获”五个方面,其中整地类:“耕、耰”;播种类:“播”;种植类:“畦、稼、种、树、艺”;中耕类:“芸、耘、粪、耨”;收获类:“穑”。这些词语体现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行为链,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孟子》中的13个农业生产行为词语全为单音节词,这一现象符合上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
农业生产行为词语
词语 畦 芸 耕 稼 穑 耘 种 树 艺 耰 粪 耨 播
词频 1 2 28 1 1 1 3 7 1 1 2 2 3
对《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词语的词频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行为词语在《孟子》中共出现53次,其中词频最高的是“耕”,出现28次,其次是“树”,出现7次。出现次数最多的“耕”除“犁田”的本义外,还常被用作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可见“耕”在当时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
二、横聚合语义关系分析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③。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最早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特里尔提出。横聚合关系指同一语义场中词语之间的同级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类义关系。《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中有2组词语具有同义关系。
(一)畦——稼——种——树——艺
“畦”本义是表示土地面积的单位,引申出“分畦,栽种”义,“稼”和“种”都有“栽培”义,“树”和“艺”都表示“种植、栽培”。这五个词语在《孟子》中具有相同的语义,都表示“种植”。如:
(28)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滕文公下》)
(29)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公孙丑上》)
(30)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滕文公上》)
(31)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上》)
(3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二)芸——耘——耨
“芸”通“耘”,表示“除草”义,“耨”本来指除草的工具,引申为除草这种行为,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语义,都表示“除草”。如:
(33)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尽心下》)
(3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公孙丑上》)
(35)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梁惠王上》)
三、文化意义
(一)农业生产行为相对完整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覆盖了“整地、播种、种植、中耕、收获”五个方面,体现出一条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行为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二)重视“中耕类”的生产活动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体现出当时人们重视人工施肥和除草,重视“中耕类”的生产活动。《孟子》中强调对土壤肥力的保持,倡导用人工施肥的方式增产,以改造不利的生产条件。“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施肥对农业增产的促进作用。“耨”的本义是“除草”,孟子在劝诫梁惠王要重视农业生产时将“耕”和“耨”并提,用“耕耨”代指农业活动,足见当时人们对“耨”这一生产行为的重视。
(三)讲究精耕细作,重视科学生产
孟子在向梁惠王阐述强国御敌之道时,曾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深耕”强调精心耕种,“易耨”指要及时除草,强调通过精心的耕种和管理来增产,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使国家兴旺发达。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注重总结生产经验,讲究精耕细作,重视科学生产,体现了农业生产观念的进步。
四、结语
本文对《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进行了梳理和词频统计,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这些词语之间的横向语义关系,得出了当时农业生产中,生产行为较为完整、重视中耕、讲究精耕细作、注重科学生产的结论。本文对《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词语的考察角度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多角度地对这些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进行分析,从而更完整地展现《孟子》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词语的面貌。
注释:
①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一般被概括为“农林
牧副渔”,即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狭义上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中的“农业”,即种植业。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农业定义。
②本文所有例句皆出自《孟子》,除首例句外均只列篇名。
③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8.
参考文献:
[1][魏]张揖.广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梁]顧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宋]司马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清]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8]杨伯峻.孟子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60.
[9]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吴存浩.中国农业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1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86.
[1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2.
[14]李林颖.诗经农业生产工具词汇与农业生产行为词汇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4).
[15]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12.
(王欢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关键词:《孟子》 农业生产行为 语义聚合关系
《孟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传世文献,不仅是孟子“民本”“仁政”等政治思想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对《孟子》中的农业①生产行为词语进行考察,在释义的同时对其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词语之间的横向语义关系,以期管窥先秦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
本文在选择语料的时候,主要以某个词在文中具体语境里所使用的义位是否和农业生产行为有关作为取舍标准,如果某个词的一个义位有表示与农业生产行为有关的的含义,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没有使用这个义位,那么该词就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一、词语分类
《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类的词语共有13个:“耕、耰、播、畦、稼、种、树、艺、芸、耘、粪、耨、穑”。《孟子》中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按语义可分为五类:“整地类、播种类、种植类、中耕类、收获类”。
(一)整地类
《孟子》中表示“整地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2个:“耕、耰”。
1.耕
“耕”有“犁田”义。
(1)春省耕而补不足。(《孟子·梁惠王下》②)
《说文·耒部》:“耕,犁也。从耒,井声。”
“耕”在《孟子》中也常用来泛指从事农业生产。
(2)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尽心上》)
2.耰
“耰”本义是指用来击碎土块的农具,引申为抄田,播种后用耰平土,覆盖种子。
(3)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告子上》)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櫌)摩田器也。汉石经论语:‘櫌不辍’。《五经文字》曰:‘经典及释文皆作耰’。郑曰:‘耰、覆種也’。”
(二)播种类
《孟子》中表示“播种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1个:“播”。“播”指播种。
(4)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滕文公上》)
(三)种植类
《孟子》中属于“种植类”农业生产行为的词语有5个:“畦、稼、种、树、艺”。
1.畦
“畦”有“栽种”义。
(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滕文公下》)
《说文·田部》:“田五十亩曰畦。从田,圭声。”“畦”本义是土地面积单位,五十亩为一畦,文中引申为“分畦,栽种”。
2.稼
“稼”指种植。
(6)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公孙丑上》)
《说文·禾部》:“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
“稼”的本义是“禾穗”,引申出“种植”义,《孟子》中指种植五谷。
3.种
“种”指种植。
(7)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滕文公上》)
4.树
“树”有“栽培,种植”义。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梁惠王上》)
《广雅·释地》:“树,种也。”
5.艺
“艺”指“种植,栽培”。
(9)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类篇·禾部》:“种,艺也。”
(四)中耕类
《孟子》中属于“中耕类”农业生产行为的词语有4个:“芸、耘、粪、耨”。
1.芸
“芸”指除草。
(10)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尽心下》)
《十三经校勘记》:“汉石经芸作耘。案:耘为本字,芸乃假借字。”“芸”通“耘”,指除草。
2.耘
“耘”指锄除田中杂草。
(1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公孙丑上》)
《汉语大字典》中“耘”的解释为“除草”。
3.粪
“粪”指施肥,使土壤肥沃。
(12)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
《四书章句集注》:“粪,壅也。”“壅”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是“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
4.耨
“耨”有“除草”义。
(13)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梁惠王上》)
《玉篇·耒部》:“耨,耘也。”本义是指用于除草的农具,引申为除草。
(五)收获类
《孟子》中表示“收获类”生产行为的词语有1个:“穑”。“穑”指收获庄稼。
(1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覆盖了“整地、播种、种植、中耕、收获”五个方面,其中整地类:“耕、耰”;播种类:“播”;种植类:“畦、稼、种、树、艺”;中耕类:“芸、耘、粪、耨”;收获类:“穑”。这些词语体现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行为链,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孟子》中的13个农业生产行为词语全为单音节词,这一现象符合上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
农业生产行为词语
词语 畦 芸 耕 稼 穑 耘 种 树 艺 耰 粪 耨 播
词频 1 2 28 1 1 1 3 7 1 1 2 2 3
对《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词语的词频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行为词语在《孟子》中共出现53次,其中词频最高的是“耕”,出现28次,其次是“树”,出现7次。出现次数最多的“耕”除“犁田”的本义外,还常被用作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可见“耕”在当时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
二、横聚合语义关系分析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③。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最早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特里尔提出。横聚合关系指同一语义场中词语之间的同级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类义关系。《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中有2组词语具有同义关系。
(一)畦——稼——种——树——艺
“畦”本义是表示土地面积的单位,引申出“分畦,栽种”义,“稼”和“种”都有“栽培”义,“树”和“艺”都表示“种植、栽培”。这五个词语在《孟子》中具有相同的语义,都表示“种植”。如:
(28)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滕文公下》)
(29)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公孙丑上》)
(30)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滕文公上》)
(31)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上》)
(3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滕文公上》)
(二)芸——耘——耨
“芸”通“耘”,表示“除草”义,“耨”本来指除草的工具,引申为除草这种行为,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语义,都表示“除草”。如:
(33)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尽心下》)
(3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公孙丑上》)
(35)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梁惠王上》)
三、文化意义
(一)农业生产行为相对完整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覆盖了“整地、播种、种植、中耕、收获”五个方面,体现出一条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行为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二)重视“中耕类”的生产活动
《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体现出当时人们重视人工施肥和除草,重视“中耕类”的生产活动。《孟子》中强调对土壤肥力的保持,倡导用人工施肥的方式增产,以改造不利的生产条件。“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施肥对农业增产的促进作用。“耨”的本义是“除草”,孟子在劝诫梁惠王要重视农业生产时将“耕”和“耨”并提,用“耕耨”代指农业活动,足见当时人们对“耨”这一生产行为的重视。
(三)讲究精耕细作,重视科学生产
孟子在向梁惠王阐述强国御敌之道时,曾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深耕”强调精心耕种,“易耨”指要及时除草,强调通过精心的耕种和管理来增产,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使国家兴旺发达。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注重总结生产经验,讲究精耕细作,重视科学生产,体现了农业生产观念的进步。
四、结语
本文对《孟子》中出现的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进行了梳理和词频统计,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这些词语之间的横向语义关系,得出了当时农业生产中,生产行为较为完整、重视中耕、讲究精耕细作、注重科学生产的结论。本文对《孟子》中农业生产行为词语的考察角度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多角度地对这些农业生产行为词语进行分析,从而更完整地展现《孟子》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词语的面貌。
注释:
①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一般被概括为“农林
牧副渔”,即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狭义上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中的“农业”,即种植业。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农业定义。
②本文所有例句皆出自《孟子》,除首例句外均只列篇名。
③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8.
参考文献:
[1][魏]张揖.广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梁]顧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宋]司马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清]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8]杨伯峻.孟子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60.
[9]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吴存浩.中国农业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1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86.
[1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2.
[14]李林颖.诗经农业生产工具词汇与农业生产行为词汇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4).
[15]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12.
(王欢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