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文居住环境构建的重要元素。森林保护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绿化带,其不仅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更是改善了社会人员的居住环境,也净化了保护区域的空气新鲜度。而当前,森林保护区正面临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的威胁,最大的安全隐患则是火灾。
【关键词】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火源管理;野外火源;保护
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不仅与游客的游玩因素有关,也与森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存在直接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火灾发生之后,对森林保护区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森林毁之一旦。因而,在日常管理期间要对森林保护区采取科学的防火抗灾策略,这是维持森林安全的必要措施。
1.森林防火的意义
森林是地球宝贵的资源之一,森林除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许多作用: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伞。在茂密的森林中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活动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森林是庞大的氧气监制厂;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森林是大自然的保健医生;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森林无时不在造福人类,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众所周知,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森林火灾是森林3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可以说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国家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制定了严格控制对天然林采伐的政策,并由国家财政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
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森林防火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防止其故意纵火,维护林区社会安定。
2.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发生森林火灾或一般火情的可能性极大,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1从野外火源来看,野外火源难以管理
由于山区群众生产性用火习惯,如烧荒、烧田埂草、烧灰积肥等,导致农事用火屡禁不止。加上清明节采用明火上坟这一独特的民俗,对于拜坟祭祖、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现象尚无及时有效措施进行布防。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山村的康庄公路逐渐增多,林区机动车携带的火源、行人乱丢烟头等众多野外火源使森林防火工作十分艰巨,人为火源防不胜防。
2.2从林内可燃物来看,森林内可燃物增加
森林类型大多数属于可燃物载量大的次生林,且林相残缺不全,植被主要以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蔓延的针叶林、芒草等为主。自然因素造成森林火灾发生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3综合防控能力不足,应急扑救有待加强
与森林防火现实需要相比,防扑火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設备机具陈旧老化,保障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火场形势。同时,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各山区乡镇虽已基本建立了镇级森林消防队伍,但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地段存在无人监管、失管、缺管现象。而近期又恰逢村三委换届选举,客观上也牵扯了镇、村人员精力。
3.森林防火对策
3.1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核心环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针对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野外生产性用火成倍增加,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逐步转变过去那种动员大批干部上山,死看硬守、全面禁火、严处重罚的管理办法和只抓管理不讲服务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手段对野外生产性用火探索建立新的管理办法。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林区干部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二是在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帮助林农安全进行生产性用火,做到有堵有疏。三是加强野外火源的监测,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巡护工作。四是加大依法治火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制度,适时开展火案专项治理,对野外随意用火人员和森林火灾肇事者要处理到位,对火源管理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严格按照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时追究有关责任。
3.2加强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
引进配置大型直升机和洒水灭火飞机,提高航空消防地面保障能力、辐射能力和机动性,逐步扩大航空消防范围,加强对航空消防人员的技术培训,逐步实现巡护、扑救工作科学化、技术与管理人员专业化。
3.3健全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专人值班,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指挥调动有力、处置火情迅速。要严格火情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准确及时上报火情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对因工作失职贻误扑火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3.4加强林火阻隔体系建设
一是要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路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对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在抚育措施方面要跟上,避免杂草丛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二是科学地做好造林设计工作,合理设计防火林带、防火隔离带。防火林带一般因山就势建在造林山场两侧和山顶或与其它林地接壤处,以对万一发生的林火起隔离作用。大力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增强森林自身防范能力。三是加强技术管理。每年防火期开始,深入检查全场防火林带、防火道、防火隔离带的状况,清除干净带间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表土层深翻一次,增强防火能力。对防火望台值班人员明确职责,做到勤监视,注意发现火险隐患,通报情况清楚,方位、地点提供准确无误。
3.5要创新防火监管机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林改后,随着山林权属的明晰,农民群众拥有了自己的森林资源财产,进山管护林木的人次增加,进入林区的零散人员增多,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野外火源管理的难度将随之增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野外用火监管机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到见烟就查,违规必罚,失火严惩;另一方面要建立对非行为能力人员的监管制度,落实监护人的职责,及时清除火灾隐患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关键词】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火源管理;野外火源;保护
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不仅与游客的游玩因素有关,也与森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存在直接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火灾发生之后,对森林保护区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森林毁之一旦。因而,在日常管理期间要对森林保护区采取科学的防火抗灾策略,这是维持森林安全的必要措施。
1.森林防火的意义
森林是地球宝贵的资源之一,森林除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许多作用: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伞。在茂密的森林中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活动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森林是庞大的氧气监制厂;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森林是大自然的保健医生;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森林无时不在造福人类,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众所周知,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森林火灾是森林3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可以说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国家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制定了严格控制对天然林采伐的政策,并由国家财政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
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森林防火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防止其故意纵火,维护林区社会安定。
2.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发生森林火灾或一般火情的可能性极大,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1从野外火源来看,野外火源难以管理
由于山区群众生产性用火习惯,如烧荒、烧田埂草、烧灰积肥等,导致农事用火屡禁不止。加上清明节采用明火上坟这一独特的民俗,对于拜坟祭祖、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现象尚无及时有效措施进行布防。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山村的康庄公路逐渐增多,林区机动车携带的火源、行人乱丢烟头等众多野外火源使森林防火工作十分艰巨,人为火源防不胜防。
2.2从林内可燃物来看,森林内可燃物增加
森林类型大多数属于可燃物载量大的次生林,且林相残缺不全,植被主要以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蔓延的针叶林、芒草等为主。自然因素造成森林火灾发生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3综合防控能力不足,应急扑救有待加强
与森林防火现实需要相比,防扑火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設备机具陈旧老化,保障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火场形势。同时,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各山区乡镇虽已基本建立了镇级森林消防队伍,但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地段存在无人监管、失管、缺管现象。而近期又恰逢村三委换届选举,客观上也牵扯了镇、村人员精力。
3.森林防火对策
3.1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核心环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针对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野外生产性用火成倍增加,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逐步转变过去那种动员大批干部上山,死看硬守、全面禁火、严处重罚的管理办法和只抓管理不讲服务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手段对野外生产性用火探索建立新的管理办法。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林区干部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二是在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帮助林农安全进行生产性用火,做到有堵有疏。三是加强野外火源的监测,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巡护工作。四是加大依法治火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制度,适时开展火案专项治理,对野外随意用火人员和森林火灾肇事者要处理到位,对火源管理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严格按照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时追究有关责任。
3.2加强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
引进配置大型直升机和洒水灭火飞机,提高航空消防地面保障能力、辐射能力和机动性,逐步扩大航空消防范围,加强对航空消防人员的技术培训,逐步实现巡护、扑救工作科学化、技术与管理人员专业化。
3.3健全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专人值班,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指挥调动有力、处置火情迅速。要严格火情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准确及时上报火情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对因工作失职贻误扑火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3.4加强林火阻隔体系建设
一是要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路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对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在抚育措施方面要跟上,避免杂草丛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二是科学地做好造林设计工作,合理设计防火林带、防火隔离带。防火林带一般因山就势建在造林山场两侧和山顶或与其它林地接壤处,以对万一发生的林火起隔离作用。大力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增强森林自身防范能力。三是加强技术管理。每年防火期开始,深入检查全场防火林带、防火道、防火隔离带的状况,清除干净带间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表土层深翻一次,增强防火能力。对防火望台值班人员明确职责,做到勤监视,注意发现火险隐患,通报情况清楚,方位、地点提供准确无误。
3.5要创新防火监管机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林改后,随着山林权属的明晰,农民群众拥有了自己的森林资源财产,进山管护林木的人次增加,进入林区的零散人员增多,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野外火源管理的难度将随之增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野外用火监管机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到见烟就查,违规必罚,失火严惩;另一方面要建立对非行为能力人员的监管制度,落实监护人的职责,及时清除火灾隐患严防森林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