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乃人安身立命之本, 是一个民族和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理性思考,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并提出了相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 体育教学 学生 诚信 教育途径
诚信, 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意指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来讲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现象。因此,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显得相当紧迫,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学校体育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得天独厚的诚信教育优势,在体育课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成为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及其影响因素
(1)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缺失
1.思想方面。一些学生在平日思想、言行中,尤其是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便放弃了诚信信念。
2.学习方面。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 经常以生病等原因借故请假、逃课, 抄袭作业, 做实验把数据“调整”到自己所需要的状态, 写论文抄袭别人以应付老师, 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
3.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说假话, 办假事, 拉票当干部, 发送虚假网络信息, 助学贷款逾期不还, 以不正当的理由拖欠学费, 借别人的钱物长拖不给,甚至个别人有盗窃行为等等。
4.就业方面。伪造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书、获奖证书, 夸大在校学习成绩, 编造工作经验, 冒充“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1.历史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诚信传统的文明古国, 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 以及在遭受了诸如“大跃进” 、“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荡涤之后, 诚信意识存在着某种扭曲, 其恶劣影响至今犹存,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2. 现实社会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 近些年来,诚信缺失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使一些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不诚信是获得利益的途径”,甚至“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这种影响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
3.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在中国, 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 我们的老师、家长难以走出以“智育”为主、以“德育”为辅的应试教育的藩篱, 学校关注的是升学率, 家长关注的是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品质状况、教师的育人状况, 家长不去关心, 学校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 就认为尽到了责任。
4.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义与利面前, 他们往往站在了“利”的天平上,从而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
二、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作用
(一)诚信教育与宣传中国体育辉煌成就相结合。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导他们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二)诚信教育与课堂常规相结合。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教师应对遵守常规的学生给予肯定,对违反常规的学生进行批评,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诚信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育教材的健身健心性、教育性很强,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挖掘各种教育因素,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把每堂课中的“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学习锻炼过程中,形成“诚信”观念。
(四)诚信教育要与组织教法相结合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及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认真研究组织教法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程度。
(五)诚信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体育教学多是在室外进行,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心理活动等问题都容易显露出来,便于教师捕捉,及时进行教育。
总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更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务必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只要所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高度关注学生的诚信品质,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并在各科教学中予以强化,定可培养出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 10
[2]周冲,周志俊.论学校体育与诚信教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50-51
[关键词]大学 体育教学 学生 诚信 教育途径
诚信, 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意指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来讲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现象。因此,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显得相当紧迫,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学校体育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得天独厚的诚信教育优势,在体育课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成为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及其影响因素
(1)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缺失
1.思想方面。一些学生在平日思想、言行中,尤其是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便放弃了诚信信念。
2.学习方面。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 经常以生病等原因借故请假、逃课, 抄袭作业, 做实验把数据“调整”到自己所需要的状态, 写论文抄袭别人以应付老师, 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
3.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说假话, 办假事, 拉票当干部, 发送虚假网络信息, 助学贷款逾期不还, 以不正当的理由拖欠学费, 借别人的钱物长拖不给,甚至个别人有盗窃行为等等。
4.就业方面。伪造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书、获奖证书, 夸大在校学习成绩, 编造工作经验, 冒充“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1.历史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诚信传统的文明古国, 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 以及在遭受了诸如“大跃进” 、“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荡涤之后, 诚信意识存在着某种扭曲, 其恶劣影响至今犹存,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2. 现实社会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 近些年来,诚信缺失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使一些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不诚信是获得利益的途径”,甚至“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这种影响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
3.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在中国, 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 我们的老师、家长难以走出以“智育”为主、以“德育”为辅的应试教育的藩篱, 学校关注的是升学率, 家长关注的是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品质状况、教师的育人状况, 家长不去关心, 学校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 就认为尽到了责任。
4.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义与利面前, 他们往往站在了“利”的天平上,从而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
二、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作用
(一)诚信教育与宣传中国体育辉煌成就相结合。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导他们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二)诚信教育与课堂常规相结合。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教师应对遵守常规的学生给予肯定,对违反常规的学生进行批评,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诚信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育教材的健身健心性、教育性很强,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挖掘各种教育因素,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把每堂课中的“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学习锻炼过程中,形成“诚信”观念。
(四)诚信教育要与组织教法相结合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及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认真研究组织教法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程度。
(五)诚信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体育教学多是在室外进行,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心理活动等问题都容易显露出来,便于教师捕捉,及时进行教育。
总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更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务必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只要所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高度关注学生的诚信品质,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并在各科教学中予以强化,定可培养出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 10
[2]周冲,周志俊.论学校体育与诚信教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