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总数及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要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阐释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政府加大参与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关注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投入、企业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创新激勵机制等措施,从而提升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好地推动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本 柳州市智能制造业 高技能人才培养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33-03
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技术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而支撑智能制造业持续发展与不断革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力资本是借助资本作用于劳动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本的支撑,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创新与技术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018年《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柳州)产业发展规划》颁布,体现出柳州市承担着广西乃至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任。从智能制造业发展规划政策,到机器人产业的推进,都需要人才的支持。目前柳州市的制造业发展存在定制化、批量小、企业规模小以及竞争同质化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促使《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推动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柳州市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关键。人力资本优于物质资本,且人力资本的获得与投资的方式是借助培训与教育,人力资本影响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也对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产生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端技能的人才,而且要求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柳州市的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阈,运用层次分析法阐释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力资本领域,以提升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好地推动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一、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
当前柳州市的智能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从智能制造业的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关于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合作上看,柳州市当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但是,从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上看,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柳州市人才培养的总体数量以及结构无法跟上柳州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要求。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总数及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从柳州市高端人才的数量以及分布的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占全市技能型人才总数的比例不及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当前柳州市制造业中技能工人的数量多,但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却十分少。虽然柳州市属于广西的重点工业城市,而且从高校对制造业的发展人才支撑上看,柳州市的工科院校数量多,但是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跟不上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达10万人,同时从高技能人才分布的行业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依然分布在传统的制造行业,而智能制造业上的数控、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领域的分布少。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城市都纷纷出台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措施,作为西部城市的柳州市而言,柳州市的综合竞争力与我国沿海的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加剧了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缺乏。
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上看,智能制造业需求的是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制造业的基础技能,而且也需要在专业技术上有一定的钻研。柳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侧重于通用人力资本的培育,较少重视专用性技能的培育,导致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的需求。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柳州市作为广西工业生产基地,工业4.0时代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柳州市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保障智能制造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国先强教,柳州市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柳州市作为工业强市,其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智能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计算机信息化等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力、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从柳州市的政府、高校以及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看,政府方面,目前柳州市政府提出要打造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在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政策优惠上关注不够,导致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上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行业需求的现象;高校方面,智能制造业的专业设置少,且针对智能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足,限制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方面,柳州的智能制造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智能制造业生产研发基地以及企业对于智能制造业项目的投资处于投资动工阶段,而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上存在培训的内容滞后、培训的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情况。
二、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发放16份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人力资本因素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一)人力资本细分因素的确定。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代表一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供给,并且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人力资本需要不断地进行投资,才能提升人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本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本的维度划分对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关于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采用的划分维度是按照加里·S.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阐述,将人力资本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表1所示。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计算的过程:
1.构建指标要素的判断矩阵,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对不同的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要素进行评价,采用T.L.Saaty提出的标度法,如表2所示。
2.对判断矩阵A进行特征根求解,采用归一化获得各个層次的指标权重,采用AHP计算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3、表4所示。
在对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建立矩阵后,需要验证一致性,按照计算公式:计算CI。
其中,RI为随机指标,其取值见表5。
通过表3计算出,通用性资本矩阵的λmax=3.0092;经过计算CR= 0.0.0088<0.1。
通过表4计算出,专用性资本矩阵的λmax=3.0536;经过计算CR= 0.0000<0.1。
矩阵是一致的,符合一致性的要求。
通过一致性的判断,对矩阵的权重进行判断,如表6所示。
(三)结论分析。从上述的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上看,专用性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大,权重高达0.6667,反映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上需要重点培养高技能的专用性人力资本。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创造力、专业技术的经验以及操作能力等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决定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与水平。进一步分析C层指标对于人力资本投入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权重,可以看出:
第一,高技能人才沟通协作能力在通用性人力资本中的权重小,说明与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理论学术水平、知识的广泛性相比,高技能人才的沟通协作能力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权重低,在高技能人才的通用性人力资本的投入上,可以适当减少该项因素的培养。
第二,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指标权重上看,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权重达到0.3958,说明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需要按照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增强人才的创造性人力资本的培养。
基于上述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柳州市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上需要强化与智能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培训与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用。
三、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参与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从财政以及政策两个方面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扶持力度。首先,在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上,柳州市政府应建立专项的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财政资金,为高校、企业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项目提供财政补贴与支持,鼓励高校设置智能制造业的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政府应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增强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企业实际培训一人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府予以补贴。其次,政策要发挥效用,需要得到执行与落实,应细化政府推动柳州市智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扶持政策,促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政府需要出台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顶层政策,从人才引进、教育培养政策、企业培训政策上都要有协调与设计。
(二)高校关注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投入。高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制造专业的设置应以培养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为核心,要在关注人才的知识水平、知识广度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人才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与实践的动手能力。柳州市高校应开展多元化合作的方式,与智能制造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能够获得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实训的机会。柳州市的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富有经验的师傅带学生的方式,快速地提升人才的实训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增强人才的职业能力。
(三)企业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柳州市制造业企业需要关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抓紧当前柳州市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机会,不断地引进高技能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做好人才培训的需求规划,明确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内容,提高企业人才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奖励机制,对于具有创新技术能力且技术研发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予以奖金奖励;对于革新生产技术且获得相应的专利的,也给予必要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姜国庆,黄静.钢铁冶金虚拟仿真系统在黑色冶金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2).
[2]禹治斌.从技能大赛获奖者成长视角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北京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获奖者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3]刘兰兰.民办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方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
[4]张弛,张磊.中国智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与“1+X”育训协同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0).
[5]韩未雪.产业升级视域下传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6]李丹丹,李剑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研究述评[J].当代职业教育,2017(2).
【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桂科协[2019]ZA-0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JGA374);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主导下高职资源库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57)
【作者简介】冯文健(1982— ),男,汉族,广西容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赵耐丽,女,河南太康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人力资本 柳州市智能制造业 高技能人才培养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33-03
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技术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而支撑智能制造业持续发展与不断革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力资本是借助资本作用于劳动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本的支撑,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创新与技术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018年《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柳州)产业发展规划》颁布,体现出柳州市承担着广西乃至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任。从智能制造业发展规划政策,到机器人产业的推进,都需要人才的支持。目前柳州市的制造业发展存在定制化、批量小、企业规模小以及竞争同质化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促使《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推动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柳州市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关键。人力资本优于物质资本,且人力资本的获得与投资的方式是借助培训与教育,人力资本影响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也对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产生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端技能的人才,而且要求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柳州市的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阈,运用层次分析法阐释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力资本领域,以提升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好地推动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一、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
当前柳州市的智能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从智能制造业的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关于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合作上看,柳州市当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但是,从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上看,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柳州市人才培养的总体数量以及结构无法跟上柳州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要求。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总数及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从柳州市高端人才的数量以及分布的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占全市技能型人才总数的比例不及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当前柳州市制造业中技能工人的数量多,但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却十分少。虽然柳州市属于广西的重点工业城市,而且从高校对制造业的发展人才支撑上看,柳州市的工科院校数量多,但是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跟不上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达10万人,同时从高技能人才分布的行业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依然分布在传统的制造行业,而智能制造业上的数控、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领域的分布少。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城市都纷纷出台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措施,作为西部城市的柳州市而言,柳州市的综合竞争力与我国沿海的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加剧了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缺乏。
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上看,智能制造业需求的是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制造业的基础技能,而且也需要在专业技术上有一定的钻研。柳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侧重于通用人力资本的培育,较少重视专用性技能的培育,导致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的需求。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柳州市作为广西工业生产基地,工业4.0时代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柳州市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保障智能制造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国先强教,柳州市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柳州市作为工业强市,其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智能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计算机信息化等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力、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从柳州市的政府、高校以及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看,政府方面,目前柳州市政府提出要打造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在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政策优惠上关注不够,导致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上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行业需求的现象;高校方面,智能制造业的专业设置少,且针对智能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足,限制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方面,柳州的智能制造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智能制造业生产研发基地以及企业对于智能制造业项目的投资处于投资动工阶段,而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上存在培训的内容滞后、培训的结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情况。
二、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发放16份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人力资本因素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一)人力资本细分因素的确定。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代表一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供给,并且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人力资本需要不断地进行投资,才能提升人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本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本的维度划分对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关于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采用的划分维度是按照加里·S.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阐述,将人力资本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表1所示。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计算的过程:
1.构建指标要素的判断矩阵,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对不同的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要素进行评价,采用T.L.Saaty提出的标度法,如表2所示。
2.对判断矩阵A进行特征根求解,采用归一化获得各个層次的指标权重,采用AHP计算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3、表4所示。
在对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建立矩阵后,需要验证一致性,按照计算公式:计算CI。
其中,RI为随机指标,其取值见表5。
通过表3计算出,通用性资本矩阵的λmax=3.0092;经过计算CR= 0.0.0088<0.1。
通过表4计算出,专用性资本矩阵的λmax=3.0536;经过计算CR= 0.0000<0.1。
矩阵是一致的,符合一致性的要求。
通过一致性的判断,对矩阵的权重进行判断,如表6所示。
(三)结论分析。从上述的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上看,专用性人力资本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大,权重高达0.6667,反映出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上需要重点培养高技能的专用性人力资本。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创造力、专业技术的经验以及操作能力等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决定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与水平。进一步分析C层指标对于人力资本投入影响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权重,可以看出:
第一,高技能人才沟通协作能力在通用性人力资本中的权重小,说明与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理论学术水平、知识的广泛性相比,高技能人才的沟通协作能力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权重低,在高技能人才的通用性人力资本的投入上,可以适当减少该项因素的培养。
第二,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指标权重上看,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对柳州市智能制造业的影响权重达到0.3958,说明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需要按照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增强人才的创造性人力资本的培养。
基于上述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柳州市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上需要强化与智能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培训与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用。
三、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参与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从财政以及政策两个方面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扶持力度。首先,在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上,柳州市政府应建立专项的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财政资金,为高校、企业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项目提供财政补贴与支持,鼓励高校设置智能制造业的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政府应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增强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企业实际培训一人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府予以补贴。其次,政策要发挥效用,需要得到执行与落实,应细化政府推动柳州市智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扶持政策,促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政府需要出台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顶层政策,从人才引进、教育培养政策、企业培训政策上都要有协调与设计。
(二)高校关注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投入。高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制造专业的设置应以培养人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为核心,要在关注人才的知识水平、知识广度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人才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与实践的动手能力。柳州市高校应开展多元化合作的方式,与智能制造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能够获得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实训的机会。柳州市的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富有经验的师傅带学生的方式,快速地提升人才的实训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增强人才的职业能力。
(三)企业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柳州市制造业企业需要关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抓紧当前柳州市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机会,不断地引进高技能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做好人才培训的需求规划,明确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内容,提高企业人才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奖励机制,对于具有创新技术能力且技术研发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予以奖金奖励;对于革新生产技术且获得相应的专利的,也给予必要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姜国庆,黄静.钢铁冶金虚拟仿真系统在黑色冶金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2).
[2]禹治斌.从技能大赛获奖者成长视角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北京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获奖者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3]刘兰兰.民办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方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
[4]张弛,张磊.中国智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与“1+X”育训协同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0).
[5]韩未雪.产业升级视域下传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6]李丹丹,李剑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研究述评[J].当代职业教育,2017(2).
【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柳州市智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桂科协[2019]ZA-0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JGA374);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主导下高职资源库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57)
【作者简介】冯文健(1982— ),男,汉族,广西容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赵耐丽,女,河南太康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