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生产实践。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并感悟现实世界中的数学,应用数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出发,采用多角度、多方法去学习数学、去感悟数学、去欣赏数学,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就有了向心力和动力,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学得也一定好。
【关键词】数学史 社会空间 问题契机 模仿尝试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生产实践。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而数学中处处以生活常识、社会生产经验为基础和模型,数学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应该首先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并进一步体会到正像一个数学教育家所说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境,懂得数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是科学中的科学。任何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建树的人。在平时日积月累中,数学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感受数学知识力量的空间和机会,多为学生架起通往数学殿堂的桥梁。如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话材料和一些像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启发学生认知数学知识是前人的经验结晶,是从生活中开发出来的,并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定要学好、学会的动力和意志。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就有了向心力和动力,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学得也一定好。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数学知识教学寓于数学史中
数学知识的发展就是一部数学史,一部数学发展史,其中充满着真理与谬误卓绝的斗争,甚至是生与死的较量,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明有时是血泪共生的。无理数的产生在古希腊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它的发现被认为违反了天条,为了维护真理的纯洁性,年轻的数学家被人用船送到海上沉于海底淹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一定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一定高。
二、把数学知识学习放在整个社会空间中
数学不是无源之水,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教师、学生的关系,用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高屋建瓴,及时更新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用新观点,新方法统领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二十多年来,情趣教学提倡得不少,教学改革每几年一次大行动,但根本的宗旨不外乎是让学生有数学知识的真实感受,别认为数学是无源之水、是高楼上的东西、不是现实存在的,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学好数学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个体实践经验中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理解能力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如学习无理数,认识 2,可让学生认识 2厘米这个长度,做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探究去顿悟对角线的长度就是 2厘米。再如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既易混淆又易出错的难点,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做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让他们观察、体验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是怎么一回事、中心对称图形有何特点、中心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应用等。“生活即课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一些少部分的人生阅历,从新课程理念来理解,这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种课程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创设恰当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坐标的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校为坐标原点,考虑以下自己家在什么位置,电影院在什么位置等等,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而形象的生活知识。时会形成错误经验。在学习时,这些固有认识与定性思维往往对学生的体验造成干扰,影响体验的结果。而纠正这些错误经验用事实说话比说理更让人接受,只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剔除脑海里错误的印记。例如我问学生,正数包括0吗?多数学生能做出肯定回答,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疑惑,运用体验式我们可以联想海平面,当然0就是既不属于负数又不属于正数。
三、以问题为契机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面对现实学生的接受水平、已有知识基础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以此牵动整个学习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动力,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又是下一个新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发现了一个问题,动手去实验、去探索,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旧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既巩固强化了已学知识,有时也会连锁产生一个新问题。这样旧问题解决的同时,新问题产生,在不断产生和解决中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脑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启迪了智慧,真正体现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聪明,有时一些新的发明创造也会产生出来。如在学习幂的运算——幂的乘法时,教师拿出一张纸片,说:“这张纸片厚约0.083毫米,现在对折三次,厚度还不足1毫米。那么要对折30次厚度为多少呢?”学生经过约1分钟的估计没得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说:“我经过计算,这个厚度超过了十座珠穆朗玛峰叠加起来的高度。”学生们都很诧异,甚至怀疑。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列出0.083×230,引出探究问题:230如何计算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从23,24,25,26等算起,因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求知欲望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凸现出来。这时让学生学习23×24等等,一部分学生马上自己解决了,个别困难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实践证明,当堂教学效果是优良的。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切合了初中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四、指导学生模仿尝试
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培养的。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因时、因地、因知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动手尝试,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平移”,在数学上的平移有几何图形的平移,也有抛物线的图像平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用物体作平移运动。如拿起身边的凳子,或找一块木板等作“平移”运动,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平移的事例,以加深认识。如果学生对平移理解到位了,对抛物线平移的学习就不是什么问题,再从解析式上来定性理解抛物线,那会其乐融融,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形成学生良好的直观判断能力,加强直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力支撑。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同是教初中数学的教师带来有意义的帮助,当然也愿意同行们提出意见共商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2]《数学教育学》唐瑞芬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史 社会空间 问题契机 模仿尝试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生产实践。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而数学中处处以生活常识、社会生产经验为基础和模型,数学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应该首先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并进一步体会到正像一个数学教育家所说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境,懂得数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是科学中的科学。任何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建树的人。在平时日积月累中,数学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感受数学知识力量的空间和机会,多为学生架起通往数学殿堂的桥梁。如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话材料和一些像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启发学生认知数学知识是前人的经验结晶,是从生活中开发出来的,并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定要学好、学会的动力和意志。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就有了向心力和动力,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学得也一定好。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数学知识教学寓于数学史中
数学知识的发展就是一部数学史,一部数学发展史,其中充满着真理与谬误卓绝的斗争,甚至是生与死的较量,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明有时是血泪共生的。无理数的产生在古希腊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它的发现被认为违反了天条,为了维护真理的纯洁性,年轻的数学家被人用船送到海上沉于海底淹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一定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一定高。
二、把数学知识学习放在整个社会空间中
数学不是无源之水,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教师、学生的关系,用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高屋建瓴,及时更新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用新观点,新方法统领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二十多年来,情趣教学提倡得不少,教学改革每几年一次大行动,但根本的宗旨不外乎是让学生有数学知识的真实感受,别认为数学是无源之水、是高楼上的东西、不是现实存在的,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学好数学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个体实践经验中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理解能力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如学习无理数,认识 2,可让学生认识 2厘米这个长度,做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探究去顿悟对角线的长度就是 2厘米。再如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既易混淆又易出错的难点,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做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让他们观察、体验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是怎么一回事、中心对称图形有何特点、中心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应用等。“生活即课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一些少部分的人生阅历,从新课程理念来理解,这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种课程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创设恰当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坐标的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校为坐标原点,考虑以下自己家在什么位置,电影院在什么位置等等,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而形象的生活知识。时会形成错误经验。在学习时,这些固有认识与定性思维往往对学生的体验造成干扰,影响体验的结果。而纠正这些错误经验用事实说话比说理更让人接受,只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剔除脑海里错误的印记。例如我问学生,正数包括0吗?多数学生能做出肯定回答,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疑惑,运用体验式我们可以联想海平面,当然0就是既不属于负数又不属于正数。
三、以问题为契机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面对现实学生的接受水平、已有知识基础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以此牵动整个学习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动力,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又是下一个新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发现了一个问题,动手去实验、去探索,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旧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既巩固强化了已学知识,有时也会连锁产生一个新问题。这样旧问题解决的同时,新问题产生,在不断产生和解决中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脑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启迪了智慧,真正体现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聪明,有时一些新的发明创造也会产生出来。如在学习幂的运算——幂的乘法时,教师拿出一张纸片,说:“这张纸片厚约0.083毫米,现在对折三次,厚度还不足1毫米。那么要对折30次厚度为多少呢?”学生经过约1分钟的估计没得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说:“我经过计算,这个厚度超过了十座珠穆朗玛峰叠加起来的高度。”学生们都很诧异,甚至怀疑。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列出0.083×230,引出探究问题:230如何计算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从23,24,25,26等算起,因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求知欲望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凸现出来。这时让学生学习23×24等等,一部分学生马上自己解决了,个别困难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实践证明,当堂教学效果是优良的。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切合了初中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四、指导学生模仿尝试
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培养的。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因时、因地、因知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动手尝试,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平移”,在数学上的平移有几何图形的平移,也有抛物线的图像平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用物体作平移运动。如拿起身边的凳子,或找一块木板等作“平移”运动,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平移的事例,以加深认识。如果学生对平移理解到位了,对抛物线平移的学习就不是什么问题,再从解析式上来定性理解抛物线,那会其乐融融,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形成学生良好的直观判断能力,加强直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力支撑。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同是教初中数学的教师带来有意义的帮助,当然也愿意同行们提出意见共商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2]《数学教育学》唐瑞芬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