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器的应用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首次演示稀有气体卤化物准分子激光器以来,这种激光器已被热情地誉为新一代紫外激光器,一次紫外革命,是气体激光器的一匹新骏马。与以前发展的激光器相比较,由于设计上与其他放电激光器基本相同以及明显的商业应用潜力,准分子激光技术已取得惊人的进展。自从放电准分子激光器问世以来的五年中,实验演示已达到了焦耳级脉冲能量,平均输出功率为860瓦。
其他文献
基于铁电材料的介电可调特性,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黑色层纳米薄膜的可重构可见光滤波器,并比较了它与一维光子晶体滤波器反射光谱的可重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黑色层吸收非相干散射光可显著提高反射颜色对比度。当钛酸钡(BTO)薄膜的厚度从100 nm变为140 nm时,反射光谱的峰值波长由383.7 nm移动至501.2 nm,纳米薄膜的反射颜色从紫色变为蓝绿色。反射光谱的测试结果与有限元的模拟结果一致性良好。计算结果表明,当BTO薄膜的厚度为170 nm时,在21.8 V直流驱动电压下,其折射率由2.4变化至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速度加角速度传递对准的方法,该方法用主惯导输出的姿态角速度信息计算角速度,利用速度和角速度在导航系下的投影作为观测信息,直接估计子惯导姿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低海况情况下该方法比传统的速度加角速度匹配具有更好的估计效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系列激光实验中,已完成了首次光波频率的直接测量。在实验中用装在超小型二极管中的微小天线来接收红外激光束。该学院物理系激光组的杰凡(A. Javan)等人所进行的研究的一个最终目的,是增加精确光学频率测量在时间测定上的精度。
期刊
Oxygen-containing defec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altering the nonlinear optical (NLO) properties of graphen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xygen-containing defects and the synergistic NLO response in graphene-based nanocomposites, we attached C
期刊
提出一种通过光学隧穿效应调控Goos-H?nchen位移实现相位可控的保偏方案。首先研究在角锥棱镜反射面外侧镀上两层介质膜(膜1和膜2);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介质膜的折射率和厚度,使入射光在角锥棱镜-膜1界面上发生全内反射,倏逝波经由膜2返回角锥棱镜,利用反射光束与倏逝波的叠加效应改变传播光束的相位进而实现保偏;最后,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镀膜角锥棱镜的保偏效果。结果表明,当线偏振光的初始入射方位角在[-40°,40°]范围时,所设计的角锥模型具有较好的偏振效果
拼接镜共相检测技术是拼接过程和维持镜面质量关键技术之一, 定量测量平移误差(piston)是指导拼接确定性调整的依据, 也是拼接镜面成像质量、望远镜角分辨率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拼接镜平移误差的大量程、高精度检测, 提出了新型双波长共相检测算法, 并基于圆孔衍射与双波长检测理论, 推导得到了双波检测理论量程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式以及选取模板间隔的最大值与波长之间关系式。在双波长检测中, 针对两半圆间远场图案存在偏心、间隙误差和相机噪声等拼接误差, 理论和仿真分析了间隙误差、偏心误差和相机噪声对双波长检测精度的影
A simple and versatile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successfully fabricate ultrafine TiO2
介绍了n~ -P型离子注入Hg_(0.8)Cd_(0.2)Te光电二极管的敏面上外差量子效率分布函数η(x,y)的正则化分析方法,并通过CO_2相干激光探测的方法测量了η(x,y).
报导了关于研制泵浦转换效率为30%,光谱功率密度为1010瓦/亳微米的单频染料激光器。用0.1亳瓦的He-Ne激光辐射的注入达到脉冲染料激光器单频振荡的条件,它的光谱包含三个纵模。列举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建立具有类似参数的可调谐激光器的可能性。
期刊
对钛合金进行抛光可以优化表面质量、提高耐磨损性能和使用寿命。运用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进行钛合金Ti6Al4V抛光实验, 通过光学轮廓仪测量不同激光光束形状、脉冲能量密度、光斑重叠率、脉冲宽度下的钛合金Ti6Al4V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顶光束能够达到的粗糙度更小, 激光脉冲能量密度增大, 凸起消融越多, 工件表面粗糙度减小; 光斑重叠率增大, 粗糙度减小, 重叠率过大, 受热应力的影响, 凝固后的表面变得不平滑, 粗糙度增大; 一定范围内的脉冲宽度的增加, 凸起消融越多, 粗糙度减小。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