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让人荡气回肠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娘能走进奶奶家,成为父亲的媳妇,那实在是一件她极不情愿的事。20岁的她担任村里的妇女队长,虽没什么文化,却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不管物质条件怎样,花季的少女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当一身泥水的娘被人喊回家,风风火火的她才知道要去相亲。娘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可姥爷一瞪眼,娘还是乖乖地跟着媒人和姥爷走上了相亲的路。
  那时父亲的家,实在是不敢恭维。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奶奶拉扯着两个姑姑和父亲过活,大姑已经出嫁,奶奶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呢,身材瘦弱,其貌不扬。初次相亲的娘几乎还没进里屋,就断定这门亲事成不了,不顾媒人的反对转身就走,可姥爷已经坐在奶奶院子里的老桃树底下,美滋兹地喝起了酒。“这个主儿,人勤劳,虽说日子过得紧巴些,好日子还在后头!”姥爷醉眼朦胧地说。
  那年秋天,哭肿了双眼的娘无奈地披上了嫁衣,被人搀上了用红色席子遮起来的手推车,成了父亲的新娘。
  
  二
  
  生下三弟的那年,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劳作的艰辛,原本身体硬梆梆的娘患上了百日咳。由于没得到及时的治疗,又转为肺结核。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是种很吓人的病。此时的父亲才慌了神,忙抓药、跑医院,可长期治疗也还是个难题。没办法,只好住到姥姥家请一远房舅舅给注射很疼很疼的青霉素。
  我那时5岁多一点,由于长期见不到娘,竟慢慢疏远了她。只知道,娘在很远的姥姥家,在那治病。以致于后来奶奶和娘闹矛盾时,我毫不犹豫地站在奶奶这边。
  娘好长时间不见我,连做梦都想抱抱她的孩子。父亲带我去看她时,我竟然躲在父亲身后,怯怯地不敢叫她娘。我清晰地记得,两行热泪,模糊了娘的双眼。
  后来,娘的肺结核虽然痊愈,却也给她留下了永远的后遗症。气管炎从此陪伴了她一生。可以说,从那时起,她喘气就没真正利索过。
  
  三
  
  一盏昏黄的油灯,拉着长长的黑烟。
  娘吃力地纳着鞋底,粗线麻绳“哧—哧—”的声音像一支催眠曲。常常,我被阵阵剧烈的咳嗽声震醒,母亲在油灯下侧身低头的剪影,成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深深地烙在我幼小的心底。娘总是说,怪冷的天,别老蹬被子。淘气的我不知道她究竟给我盖了几次被子,竟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操持七口人的家务,仅缝缝补补也够人忙活的了。父亲整日劳作,喂猪喂鸡推磨倒碾,家中的一切就交给了娘。每次摊煎饼,气管不好的她总要中断好几次,豆大的汗珠顺着双颊往下流,以至于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每次吃煎饼都想起娘那些艰难的画面。
  我们弟兄一年四季穿的鞋子和衣裤,甚至书包,都是娘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农闲的时候,娘总是趁响晴的中午,熬出一锅金灿灿的玉米面糊糊,把平日收集的清洗干净的破布展开,一层层裱糊在门板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布壳做好后,就可以做鞋了。娘说,鞋帮衬了布鞋才会挺拔伸展,结实耐穿。
  我无法知道娘在她极度的困倦瞌睡中多少次艰难地睁开眼睛,也无法知道娘的针多少次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手指。只知道,当某个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睡眼,那放在枕头边的新布鞋,会令我们欢呼跳跃、激动不已。
  少不更事的我们,怎么就读不懂母亲一针一线的叮咛呢?
  
  四
  
  中学毕业就急于证明已经长大的我,外出一个月也不知道给家里写封信或是打个电话。当我突然想起要回家的时候,娘和几个弟弟在推磨。我一步踏进家门,娘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愣了,接下来,她开始骂我:死小子,你还知道有家啊?你还有娘啊?骂着骂着,她早已泪流满面。此时的我,一些愧疚涌上心头。
  娘送我读书,本意是能吃上公家饭,跳出农门。说起读书,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她该读书的年龄,重男轻女的姥爷硬是把她从学堂里拉回来,让她看年龄更小的小舅。从此,小舅趴在她脊梁上,她只能远远地看同龄孩子背着书包,蹦跳着进出学校的大门。所以,娘对我,是寄予很大期望的。特别是上中学后,每天天还不亮,就早早起床做饭,伴随着声声剧烈的咳嗽,我总是睡眼朦胧地被娘喊起来。
  我知道,我走后,她需要坐等好几个钟头天才开始朦朦亮。
  曾经,我也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娘的辛劳得到回报。可惜,年少轻狂的我,总是抵挡不住玩的诱惑。最终,还是名落孙山,还得羞答答地回到那个养育了自己并曾想努力挣脱的小山村。
  娘,虽然我没能过上您盼望的那种生活,但我一定让您因为我而自豪。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对自己说。
  
  五
  
  娘的虚弱成了我的心病。每每夜半惊醒,常常梦见娘离我远去,常常泪水打湿了枕巾。
  娘的几次大病,好在我都陪在身旁,每次都是在病重中送进医院的大门,在我们的欢天喜地中离开医院。娘总是说,我足了,打挂算命的都说我活不过六十,现在儿孙满堂了,还求什么?
  成家之后的我,工作的事忙,家中的事忙,还有亲戚朋友一大摊子事得忙活,所以常常许久回不了一趟老家。娘总在盼,如果有回去的人,她就打听,打听她的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可每次打电话,她总说,我很好,你们不用惦记。
  偶尔回家,邻居总有人说,你娘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回到家,娘就哪也不去,忙忙活活做饭,甚至
  连多日不舍得吃的东西都堆到我的面前。有时是几块点心,有时是几个干瘪的水果。看得出,上了年纪的娘对儿子有了些许依恋。“娘想儿一阵风,儿想娘在梦中”。我从来不敢想,体弱多病的娘还能陪伴我们多久,五年?十年?……如果我的幸福可以用做交换,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来换取娘的寿命,愿她能陪伴我们久些,再久些。毕竟,有娘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啊!
  该走了。我不敢回头。夕阳下,站在村口的娘那单薄潺弱的身子已被刻成一桢剪影,嵌于我心灵的最深处。我想说,娘,回吧。可我不敢,我怕让她看见我满脸的泪。
  娘啊,娘!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朋友,他弟弟和我差不多大,是个家具店的老板,在北京四、五家比较大的家居城中都有卖场,我们虽然认识,但平时很少联系。  一次,我请他带工程师来看诊床,因为我希望把目前简单功能的诊床作成多功能针灸床。结果他看完要走的时候,刚好遇到我治疗的一个腰痛患者,正在说治疗效果有多么多么好,于是就问我能否给他看看腰。  年纪轻轻腰就坏啦?  经他一解释我才明白,原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店,开着车要围着五环绕
期刊
母爱的伟大是无以言表的,因为心存愧疚,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孝顺的儿子。回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夜晚,我至今无法原谅自己。   当时的我年少无知,叛逆的思想充斥着整个灵魂,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出言不逊。记得那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而我的心境也同恶劣的天气一样,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背包冲出了家门。本以为离家出走就能找到我渴望的自由,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就能体现自我的权威。然而,整整一夜的大雨却浇灭了
期刊
母亲不识字,眼力也不好,见到我小时候上学用的地图,就说是蜘蛛网。可如今,为了我——她惟一的儿子,母亲竟买了一本地图册,学会了看地图。   由于工作的特性,我一年难得有几天在家,大多时间都在外面奔波。每次出差前,母亲总牢记我去的地方,默默地为我收拾好行李,重复着以前的叮嘱。当接到我从外地写来的信时,母亲眉飞色舞,请人一遍遍地念,喜不自禁地向街坊汇报我的行踪。随着母亲年岁的增加,我去的地方母亲记不准也
期刊
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女高音歌唱家  文化部授予拔尖人才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吉林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  吉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考官  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会员  中国青少年音乐舞蹈协会副会长  现任长春市鸣人音乐学校校长  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艺术团艺术总监  边桂荣,一九五三年出生,一九七一年末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一九
期刊
她常像蜗牛一样躲在自己的壳里忙碌着,一日三餐,扫地洗衣。  她不喜欢出门,更不习惯和丈夫出去应酬,偶尔一起出门,也总是跟在后面,拉开好长一段距离。她不喜欢拍照,这么多年来,家里几乎没有她的单人照,全家福也只有那么寥寥几张。  她很自卑,因为她天生不美。唯其不美,她刻意不打扮自己,几十年都顶着一头短发,穿着黑色、灰色的衣服,从不戴项链、耳环,更不涂脂抹粉,怎么不出挑怎么打扮。  她在人群中,总是少言
期刊
那日,无意间和母亲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母亲年轻的时候。问及她年轻时是否有理想时。母亲笑着说,肯定有啊,只是,这样的想法,在结婚后,也就破灭了。问她是什么理想时,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当时,一心想当一名演员,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上,再后来,文工团来单位招时,自己又结了婚,于是,理想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原来,母亲也有理想,而且,她的理想竟如此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演员啊,这岂是常人所能拥有的理想
期刊
她称不上是多么美的女子,但在当时那个年代,银盘圆脸,适中身材便是女子的审美标准,她刚好就属此类。再尔,一个女子更重要的“德”,更让她在同龄女子中出类拔萃。典型的传统女子——身为长女,负担起家庭经济来源的重任,照顾好弟妹的生活起居,包揽下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务活:洗衣、做饭,样样在人前。那时,她刚好18岁。  22岁时,她认识他,未曾料到此后就是漫长一生的幸福煎熬。他清秀面孔,俊朗笑容,虽是小眼睛,却眼
期刊
我一直有慢性胃炎,吃了冷的、辣的就会不舒服。最近工作任务多了点,经常误了吃饭的点,胃部也会疼痛。想找个机会去医院看看,可一拖再拖,始终没去成。  上个星期,住在农村的婆婆进城来看我们,听说我有胃炎这个毛病后,试了好几种乡下的土方子,比如喝红糖水、捂热毛巾等等,可对我都没有多大用。婆婆让我抽空一定要去医院,可我总以这是老毛病了来推托。  那天早上,我正准备去单位上班,婆婆突然捂着肚子对我说:“小西,
期刊
母爱是一条大河,温柔恬静,流淌在我的心头;光阴是一条长河,我在这头,遥望那头……  凝眸远望穿越时空,映入眼帘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困难的年代,食物缺乏,许多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着。机关干部、城镇居民的食粮由国家定量供应,白面里掺进麦麸、米糠做出的黑窝头难以裹腹,人们就用野菜树叶甚至一种白色的观音土充饥。农村的情况更为糟糕,没有饭吃导致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青壮年纷纷死于浮肿病。  那年头我刚好
期刊
头天晚上本来定了六点的闹钟,可是却没有按时起床,睁开眼睛已经六点三十五了。八点钟还要去听课,以最快的速度洗了脸,梳了头。随便捡起一件衣服就匆匆跑下楼去。终于知道为什么天这样黑——下雨了,还很大。我急忙跑向公交车站。  刚到教室,就打铃了,有一点点儿饿。突然想起:小时,每天早晨起来都会有香喷喷的热菜等着我,我也会按时被妈妈叫起来。有时,在梦中,嘴里忽然塞进一粒葡萄或其他什么凉凉的东西,然后一睁开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