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分课堂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分课堂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字:对分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分课堂的定义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把时间对分,一部分给教师讲授知识点,另外一部分给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讨论探索。教学在时间上分为3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分组讨论,在教授知识点和分组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有效的讨论探讨,从而提高分组讨论的有效性。
对分课堂是讲解知识与分组讨论的有效结合,不单是简单的一半讲授一半讨论,它与其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所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从教学、学习、课后作业布置、课堂把控和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分课堂注重学生的心里内化过程,不仅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有效传递,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进行个性化的、深度的和创新性的学习,让传统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对分课堂在《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准备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足的准备是对分课堂教学有效進行的根本保证。首先,确定学材、教学项目模块和技能操作所用到的材料与工具。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校本一体化学材,共3部分,18个教学模块项目。操作所用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双绞线、光纤、信息模块、配线架、桥架、模拟墙、网线钳、管线熔接机、切割刀、打线钳、电动起子等。其次,明确对分的形式。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当堂对分模式。再次,划分讨论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能操作水平划分小组。为了达到良好的分组讨论效果,保证每一组有一个组织能力强动手能力还不错的学生作为组长,带动3-4名组员进行有效讨论,达到小组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效果。
2、教学实施阶段
一是讲授阶段。教师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内化吸收和分组讨论的效果。在《综合布线》课程中,教师的讲授主要示范型的,讲解材料的特点、工具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艺与设计要点。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逻辑结构和操作规范,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操作方法的讲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信息插座为例,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真正了解信息插座安装位置的高度、完成模块端接的却寥寥无几,教师抓住学生的心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引导,循序渐进的介绍模块特点施工标准和施工注意事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内化吸收阶段。内化吸收阶段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串联教师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的纽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点的内化吸收程度和学生有效参与分组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内化吸收大部分也是在课堂上进行,通过qq群和蓝墨云班课轻直播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蓝墨云班课把内化的要求和目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完成课堂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情况整理错题并分析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继续巩固知识点,总结对自己有启发性的知识记录到学材上,方便以后使用。在内化吸收过程中,有不错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总结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若有不明白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让同学和老师帮忙解决难题,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讨论阶段,谈论阶段是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第三个阶段,是充分检验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谈论阶段主要是小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问题卡片的形式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充分分析研究后给学生答疑,并做总结。师生之间的讨论,相对集中的问题,教师会面向多有同学进行分享,并总结核心要点作为典型任务写到学材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材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综合布线》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有机把课堂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两学期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变,充分体现了队纷纷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都很高,并且愿意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来学习新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消化和讨论的情况有效把握教学进度,提高了自身教学能力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
2.陈丹.对分课堂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启发.解剖研究
关键字:对分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分课堂的定义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把时间对分,一部分给教师讲授知识点,另外一部分给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讨论探索。教学在时间上分为3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分组讨论,在教授知识点和分组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有效的讨论探讨,从而提高分组讨论的有效性。
对分课堂是讲解知识与分组讨论的有效结合,不单是简单的一半讲授一半讨论,它与其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所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从教学、学习、课后作业布置、课堂把控和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分课堂注重学生的心里内化过程,不仅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有效传递,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进行个性化的、深度的和创新性的学习,让传统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对分课堂在《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准备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足的准备是对分课堂教学有效進行的根本保证。首先,确定学材、教学项目模块和技能操作所用到的材料与工具。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校本一体化学材,共3部分,18个教学模块项目。操作所用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双绞线、光纤、信息模块、配线架、桥架、模拟墙、网线钳、管线熔接机、切割刀、打线钳、电动起子等。其次,明确对分的形式。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当堂对分模式。再次,划分讨论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能操作水平划分小组。为了达到良好的分组讨论效果,保证每一组有一个组织能力强动手能力还不错的学生作为组长,带动3-4名组员进行有效讨论,达到小组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效果。
2、教学实施阶段
一是讲授阶段。教师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内化吸收和分组讨论的效果。在《综合布线》课程中,教师的讲授主要示范型的,讲解材料的特点、工具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艺与设计要点。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逻辑结构和操作规范,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操作方法的讲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信息插座为例,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真正了解信息插座安装位置的高度、完成模块端接的却寥寥无几,教师抓住学生的心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引导,循序渐进的介绍模块特点施工标准和施工注意事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内化吸收阶段。内化吸收阶段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串联教师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的纽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点的内化吸收程度和学生有效参与分组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内化吸收大部分也是在课堂上进行,通过qq群和蓝墨云班课轻直播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蓝墨云班课把内化的要求和目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完成课堂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情况整理错题并分析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继续巩固知识点,总结对自己有启发性的知识记录到学材上,方便以后使用。在内化吸收过程中,有不错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总结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若有不明白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让同学和老师帮忙解决难题,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讨论阶段,谈论阶段是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第三个阶段,是充分检验学生内化吸收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谈论阶段主要是小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问题卡片的形式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充分分析研究后给学生答疑,并做总结。师生之间的讨论,相对集中的问题,教师会面向多有同学进行分享,并总结核心要点作为典型任务写到学材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材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综合布线》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有机把课堂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两学期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变,充分体现了队纷纷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都很高,并且愿意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来学习新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消化和讨论的情况有效把握教学进度,提高了自身教学能力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
2.陈丹.对分课堂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启发.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