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初,在一家俄罗斯咖啡馆里,希拉克当着施罗德和普京的面嘲笑英国人的饮食。他说:“英国人对欧洲农业的唯一贡献就是疯牛。这是世界上除了芬兰饭以外最糟糕的食品,你怎么能相信饭烧得这么差的人呢?”
在施罗德和普京的一片笑声中,希拉克还提起前北约秘书长、布莱尔内阁的国防大臣罗伯逊请他吃过一种令他胃口大伤的东西——苏格兰特產“哈吉斯”。他说:“这正是北约的问题所在。”
希拉克的这些话被记者听见,最后不胫而走,险些酿成一场外交风波。7月上旬,布莱尔在苏格兰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拐弯抹角地回击了希拉克几句。
没几天,美国总统小布什竟然当着英国东道主的面拒绝享用号称苏格兰第一菜的“哈吉斯”。布莱尔见人下菜碟。这次,他没有予以回击,英国报纸也没说一个难听的字眼儿。
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曾经发表评论称,“按照每平方公里所制作的恶劣食品计算,英国是世界上文明地区最糟糕的国家”。该评论甚至把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康沃尔馅饼比喻成“挡门砖”。
该文一登出,英国人气愤难当,竟然有人焚烧美国国旗以示抗议。其实,小布什拒吃的“哈吉斯”是与英格兰的康沃尔馅饼齐名的苏格兰传统美食。它是一种将肉馅和燕麦装在羊肚中烹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在英国特别是苏格兰享有盛誉,英国各大超市都有出售。
英国上流社会的人吃的东西里几乎不放任何作料,女王的食物里最多放几粒黑胡椒。
不论是在超豪华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英国的餐桌上都放着两个瓶子:盐瓶和胡椒瓶。装这对“盐胡二君”的不是小瓶,而是木制或玻璃材质的研磨器。用餐者可以自己动手,把器皿中的盐粒和黑胡椒研磨成粉,撒在菜上。千万不要小瞧这“盐胡二君”,一顿大餐,有时味道可全凭它们。
我有幸品尝了不少英国大餐,知道在餐桌上自己动手加盐、加胡椒的重要性。第一次在一个豪华的城堡宾馆吃的那顿大餐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时,国内某省省长带领一个阵容强大的招商团来英国。按照中国的标准,当天的晚餐真可以说是便饭一顿,在英国却已是盛大宴会。
宴会上有三道菜。第一道是开胃菜,几片绿菜叶,外加奶酪之类的,还算可以。没想到第二道大菜就让我这个中国“美食家”露了“丑”。每人一盘的大菜,是一块大概二两重的蒸鱼。盘子很精美,中间是一块冒着橄榄油热气的鱼肉,旁边是一抹绿色的油彩式调料。
鱼显然很新鲜,没蒸透的中间部分还依稀可见血丝。尝一下,没什么味道,连咸味也没有,我想当然地认为旁边那绿色的配料就是芥末泥,浅浅地舔了一下,没味;再尝一口,仍然没味。
肯定是错了。我直接招呼服务生,问是否芥末有问题。小伙子很礼貌地说到厨房问一下。
旁边的英国客人大快朵颐时,小伙子走过来,小声说:“对不起,先生,那绿色的配料是菜汁土豆泥,不是芥末。”
“这么配能有什么味道呢?”
“对不起,您可以用桌上的盐和胡椒。”
白色的鱼和绿色的土豆泥都没什么味道,想要味道,请用盐和胡椒。正餐用毕,我才悟出英国大餐的妙处。
英国的电视上每天都播放烹饪比赛、烹饪教学节目。英国人的书架里充斥着烹饪、饮料书籍。2005年,英国的小说类书籍出版增加了5%,而食品、饮料类书籍的出版量竟然增长22%。英国人喜欢看烹饪电视节目、买烹饪书籍,到头来还是进超市买三明治、面包和半熟食品,回家一热了事。
美国人被世界上公认为制造汉堡、薯条之类油炸“垃圾食品”的超级大国,但连美国人都能够在饮食上拉英国人垫背,这不能不让英国人怒火中烧。《糙食不列颠》的女作者在书中说,美国人与法国人、意大利人合伙向英国饭发动进攻,让人有被朋友背叛的感觉。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坦言:“过去的两代英国人似乎已经不再把吃饭当成一种享受。吃饭对英国人来说似乎就是大工业的一部分,就是为人体补充燃料而已。”
中国人或亚洲不少国家的人肯定不理解,在英国,经常上电视、广告的名流中竟然有几个大厨。这些大厨不但有自己的明星餐馆,还有自己的网站,网站里博客、录像、图书介绍、最新菜谱、热点话题一应俱全。
(摘自《看不透的英国》新星出版社图/拉夫珊)
在施罗德和普京的一片笑声中,希拉克还提起前北约秘书长、布莱尔内阁的国防大臣罗伯逊请他吃过一种令他胃口大伤的东西——苏格兰特產“哈吉斯”。他说:“这正是北约的问题所在。”
希拉克的这些话被记者听见,最后不胫而走,险些酿成一场外交风波。7月上旬,布莱尔在苏格兰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拐弯抹角地回击了希拉克几句。
没几天,美国总统小布什竟然当着英国东道主的面拒绝享用号称苏格兰第一菜的“哈吉斯”。布莱尔见人下菜碟。这次,他没有予以回击,英国报纸也没说一个难听的字眼儿。
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曾经发表评论称,“按照每平方公里所制作的恶劣食品计算,英国是世界上文明地区最糟糕的国家”。该评论甚至把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康沃尔馅饼比喻成“挡门砖”。
该文一登出,英国人气愤难当,竟然有人焚烧美国国旗以示抗议。其实,小布什拒吃的“哈吉斯”是与英格兰的康沃尔馅饼齐名的苏格兰传统美食。它是一种将肉馅和燕麦装在羊肚中烹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在英国特别是苏格兰享有盛誉,英国各大超市都有出售。
英国上流社会的人吃的东西里几乎不放任何作料,女王的食物里最多放几粒黑胡椒。
不论是在超豪华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英国的餐桌上都放着两个瓶子:盐瓶和胡椒瓶。装这对“盐胡二君”的不是小瓶,而是木制或玻璃材质的研磨器。用餐者可以自己动手,把器皿中的盐粒和黑胡椒研磨成粉,撒在菜上。千万不要小瞧这“盐胡二君”,一顿大餐,有时味道可全凭它们。
我有幸品尝了不少英国大餐,知道在餐桌上自己动手加盐、加胡椒的重要性。第一次在一个豪华的城堡宾馆吃的那顿大餐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时,国内某省省长带领一个阵容强大的招商团来英国。按照中国的标准,当天的晚餐真可以说是便饭一顿,在英国却已是盛大宴会。
宴会上有三道菜。第一道是开胃菜,几片绿菜叶,外加奶酪之类的,还算可以。没想到第二道大菜就让我这个中国“美食家”露了“丑”。每人一盘的大菜,是一块大概二两重的蒸鱼。盘子很精美,中间是一块冒着橄榄油热气的鱼肉,旁边是一抹绿色的油彩式调料。
鱼显然很新鲜,没蒸透的中间部分还依稀可见血丝。尝一下,没什么味道,连咸味也没有,我想当然地认为旁边那绿色的配料就是芥末泥,浅浅地舔了一下,没味;再尝一口,仍然没味。
肯定是错了。我直接招呼服务生,问是否芥末有问题。小伙子很礼貌地说到厨房问一下。
旁边的英国客人大快朵颐时,小伙子走过来,小声说:“对不起,先生,那绿色的配料是菜汁土豆泥,不是芥末。”
“这么配能有什么味道呢?”
“对不起,您可以用桌上的盐和胡椒。”
白色的鱼和绿色的土豆泥都没什么味道,想要味道,请用盐和胡椒。正餐用毕,我才悟出英国大餐的妙处。
英国的电视上每天都播放烹饪比赛、烹饪教学节目。英国人的书架里充斥着烹饪、饮料书籍。2005年,英国的小说类书籍出版增加了5%,而食品、饮料类书籍的出版量竟然增长22%。英国人喜欢看烹饪电视节目、买烹饪书籍,到头来还是进超市买三明治、面包和半熟食品,回家一热了事。
美国人被世界上公认为制造汉堡、薯条之类油炸“垃圾食品”的超级大国,但连美国人都能够在饮食上拉英国人垫背,这不能不让英国人怒火中烧。《糙食不列颠》的女作者在书中说,美国人与法国人、意大利人合伙向英国饭发动进攻,让人有被朋友背叛的感觉。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坦言:“过去的两代英国人似乎已经不再把吃饭当成一种享受。吃饭对英国人来说似乎就是大工业的一部分,就是为人体补充燃料而已。”
中国人或亚洲不少国家的人肯定不理解,在英国,经常上电视、广告的名流中竟然有几个大厨。这些大厨不但有自己的明星餐馆,还有自己的网站,网站里博客、录像、图书介绍、最新菜谱、热点话题一应俱全。
(摘自《看不透的英国》新星出版社图/拉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