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夏金桂与曹七巧作为典型的异化女性形象,揭露了女性的悲剧命运与人生困境。本文主要通过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产关系、原生家庭结构来分析两位异化女性所处环境,探究导致异化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夏金桂;曹七巧;异化环境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后世作者群中受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张爱玲。其笔下与《红楼梦》关系最为密切,塑造异化女性形象的最典型作品,莫过于《金锁记》。关于《金锁记》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研究,其论点主要有两类:一类认为‘曹七巧’形象与‘王熙凤’相似,一类认为‘曹七巧’形象与‘夏金桂’更相似,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入手,对比两位异化女性形象所处环境,从而更深入探究其异化成因。
一、‘异化环境’定义
探究‘异化环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异化’及‘异化女性’的定义 。
‘异化’是哲学和社会学名词。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要追溯到黑格尔的哲学作品,后来,马克思对‘异化’进行了具体的阐发。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 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金钱之于曹七巧,情欲之于夏金桂,在常态中,物欲与情欲应当作为客体,只是人实现价值中的手段或正常存在,但在异化状态下却成为主导人的主体,引发了‘夏金桂’与‘曹七巧’的异化行为,这便是异化在人身上的反映。
那么对于‘异化女性’这一概念,便可根据上文,将其界定为:同阶级一起产生的,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女性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女性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本文所指的‘异化环境’,便是对‘异化女性’的形成具有催化甚至决定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社会意识形态:逐利风气与宗法观念的交织
‘夏金桂’与‘曹七巧’两位异化女性形象都处于社会意识相对落后,宗法观念相对浓厚,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
《金锁记》中,小说事发地亦多在20世纪初的上海,而当时上海受殖民化影响较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活跃,是各种政治势力、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聚集地。而此时的旧中国无法摆脱封建宗法观念对其的统治,因此,张爱玲小说中的环境往往带有独有的新旧交替色彩以及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这种环境在曹七巧身上便表现为:妥协于旧有家庭规训制度的同时,亦通过过激的言行以及对姜季泽的大胆追求,对畸形的、反人性的的家族关系与婚姻关系进行无意识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并不具有清晰的目的性,反而由于其觉察却无力改变命运,加剧了女性出路的渺茫,也为曹七巧人格的异化创造了外部条件。
而反观《红楼梦》书中的时代背景,因曹雪芹创作正处于大兴文字狱的時期,且书中隐含曹家抄家的真实经历,为避免当政者的猜忌,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但受作者经验影响,作品整体更倾向明清时期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明清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程朱理学丧失活力。因此,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拜金风气盛行。夏金桂为皇商世家出身,却不似薛家一般家学渊博、书香继世,自然深受商品经济特有的物欲风气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夏金桂对欲望的无限放纵。
三、社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与阶级矛盾的痼疾
封建王朝下的阶级关系,一定程度造成了身为统治阶级的夏金桂猖狂跋扈时的有恃无恐。而曹七巧因其出身遭受统治阶级家庭的排斥,也为其人格异化创造了条件。
在《红楼梦》所处时代,传统宗法制度虽有诸多弊病,但以时人眼光来关照,也只有宗法秩序能够满足统治阶级与社会自身运转的需求,因此相较于《金锁记》时期,这里的宗族制度更为常态化、合理化。
但反观夏金桂,传统宗法秩序与道德标准成为她及时行乐的束缚,加之自身的破坏欲,遂对这种社会的约定俗成发起挑战。但显然,这种反抗利己、蒙昧、无进步意义。夏金桂只热衷家庭关系的处理与欲望的发泄,并无更高尚的追求,即便颇有手段也并未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有效探索,故这一人物形象绝不能以‘女性进步’的角度来过度解读,与曹七巧形成鲜明对比。
曹七巧出生于平民家庭,通过婚姻手段转为统治阶级,但正因所处环境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曹七巧无法摆脱与姜家子弟格格不入的命运,从而为曹七巧空虚、自卑、孤独等负面情感的异化创造了条件。同时,曹七巧在无意识反抗的过程中又深受宗族观念影响,这与之后其逐渐同化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大家长有着必然联系。
四、原生家庭结构:情感缺位与教化失格的滥觞
夏金桂与曹七巧所处原生家庭皆结构残缺,都具有一定物质基础而情感缺位,为人物的性格缺陷创造条件。
《红楼梦》中,夏金桂出身显赫家族,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因父亲早逝,加之独女身份,寡母对其娇养溺爱,百依百顺;夏家重利,家学浅薄,即便知书达理,也无法纠正其秉性,故促使其形成“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的恶劣人格。
《金锁记》中,曹七巧作为麻油店掌柜的千金,生活平凡却滋润,因此具有物质基础却无教育环境。曹七巧父母早亡,由哥嫂代为教养,因此当兄嫂因贪钱而同意这门以青春为交易的婚姻之时,无人阻止,曹七巧亦无法反抗。父母教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曹七巧人格的不稳定性。
五、结语
本文从比较研究出发,对两位异化女性形象所处环境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从而更加明确夏金桂与曹七巧两位异化女性形象的成因;同时也有助于为今后异化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经验与思路。但本文受篇幅所限,尚未从作者创作角度,对两位人物形象所处异化环境展开讨论,探究不同性别视角对于异化女性成因的不同解读,这一角度可对其多做申发,从而为当代作者的文学创作提供更明确借鉴方案。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 版
[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
[3]刘洋.疾病书写与疾病隐喻[D].华东师范大学.2013(05)
[4]陈千里.《金锁记》脱胎于《红楼梦》说[J].红楼梦学刊.2007(01):137-150
[5]于迎端.论张爱玲与《红楼梦》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9(02)
关键词:夏金桂;曹七巧;异化环境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后世作者群中受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张爱玲。其笔下与《红楼梦》关系最为密切,塑造异化女性形象的最典型作品,莫过于《金锁记》。关于《金锁记》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研究,其论点主要有两类:一类认为‘曹七巧’形象与‘王熙凤’相似,一类认为‘曹七巧’形象与‘夏金桂’更相似,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入手,对比两位异化女性形象所处环境,从而更深入探究其异化成因。
一、‘异化环境’定义
探究‘异化环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异化’及‘异化女性’的定义 。
‘异化’是哲学和社会学名词。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要追溯到黑格尔的哲学作品,后来,马克思对‘异化’进行了具体的阐发。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 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金钱之于曹七巧,情欲之于夏金桂,在常态中,物欲与情欲应当作为客体,只是人实现价值中的手段或正常存在,但在异化状态下却成为主导人的主体,引发了‘夏金桂’与‘曹七巧’的异化行为,这便是异化在人身上的反映。
那么对于‘异化女性’这一概念,便可根据上文,将其界定为:同阶级一起产生的,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女性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女性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本文所指的‘异化环境’,便是对‘异化女性’的形成具有催化甚至决定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社会意识形态:逐利风气与宗法观念的交织
‘夏金桂’与‘曹七巧’两位异化女性形象都处于社会意识相对落后,宗法观念相对浓厚,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
《金锁记》中,小说事发地亦多在20世纪初的上海,而当时上海受殖民化影响较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活跃,是各种政治势力、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聚集地。而此时的旧中国无法摆脱封建宗法观念对其的统治,因此,张爱玲小说中的环境往往带有独有的新旧交替色彩以及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这种环境在曹七巧身上便表现为:妥协于旧有家庭规训制度的同时,亦通过过激的言行以及对姜季泽的大胆追求,对畸形的、反人性的的家族关系与婚姻关系进行无意识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并不具有清晰的目的性,反而由于其觉察却无力改变命运,加剧了女性出路的渺茫,也为曹七巧人格的异化创造了外部条件。
而反观《红楼梦》书中的时代背景,因曹雪芹创作正处于大兴文字狱的時期,且书中隐含曹家抄家的真实经历,为避免当政者的猜忌,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但受作者经验影响,作品整体更倾向明清时期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明清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程朱理学丧失活力。因此,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拜金风气盛行。夏金桂为皇商世家出身,却不似薛家一般家学渊博、书香继世,自然深受商品经济特有的物欲风气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夏金桂对欲望的无限放纵。
三、社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与阶级矛盾的痼疾
封建王朝下的阶级关系,一定程度造成了身为统治阶级的夏金桂猖狂跋扈时的有恃无恐。而曹七巧因其出身遭受统治阶级家庭的排斥,也为其人格异化创造了条件。
在《红楼梦》所处时代,传统宗法制度虽有诸多弊病,但以时人眼光来关照,也只有宗法秩序能够满足统治阶级与社会自身运转的需求,因此相较于《金锁记》时期,这里的宗族制度更为常态化、合理化。
但反观夏金桂,传统宗法秩序与道德标准成为她及时行乐的束缚,加之自身的破坏欲,遂对这种社会的约定俗成发起挑战。但显然,这种反抗利己、蒙昧、无进步意义。夏金桂只热衷家庭关系的处理与欲望的发泄,并无更高尚的追求,即便颇有手段也并未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有效探索,故这一人物形象绝不能以‘女性进步’的角度来过度解读,与曹七巧形成鲜明对比。
曹七巧出生于平民家庭,通过婚姻手段转为统治阶级,但正因所处环境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曹七巧无法摆脱与姜家子弟格格不入的命运,从而为曹七巧空虚、自卑、孤独等负面情感的异化创造了条件。同时,曹七巧在无意识反抗的过程中又深受宗族观念影响,这与之后其逐渐同化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大家长有着必然联系。
四、原生家庭结构:情感缺位与教化失格的滥觞
夏金桂与曹七巧所处原生家庭皆结构残缺,都具有一定物质基础而情感缺位,为人物的性格缺陷创造条件。
《红楼梦》中,夏金桂出身显赫家族,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因父亲早逝,加之独女身份,寡母对其娇养溺爱,百依百顺;夏家重利,家学浅薄,即便知书达理,也无法纠正其秉性,故促使其形成“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的恶劣人格。
《金锁记》中,曹七巧作为麻油店掌柜的千金,生活平凡却滋润,因此具有物质基础却无教育环境。曹七巧父母早亡,由哥嫂代为教养,因此当兄嫂因贪钱而同意这门以青春为交易的婚姻之时,无人阻止,曹七巧亦无法反抗。父母教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曹七巧人格的不稳定性。
五、结语
本文从比较研究出发,对两位异化女性形象所处环境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从而更加明确夏金桂与曹七巧两位异化女性形象的成因;同时也有助于为今后异化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经验与思路。但本文受篇幅所限,尚未从作者创作角度,对两位人物形象所处异化环境展开讨论,探究不同性别视角对于异化女性成因的不同解读,这一角度可对其多做申发,从而为当代作者的文学创作提供更明确借鉴方案。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 版
[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
[3]刘洋.疾病书写与疾病隐喻[D].华东师范大学.2013(05)
[4]陈千里.《金锁记》脱胎于《红楼梦》说[J].红楼梦学刊.2007(01):137-150
[5]于迎端.论张爱玲与《红楼梦》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