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结构清晰、内容明确。课文围绕“音乐之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民生活、音乐建筑。而文本围绕全文中心句写、围绕段落中心句写、围绕事物特点写的行文方法对培养学生“怎么写”的思维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写作;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72-02
【课堂回放】
第一次围绕:“围绕全文中心句写”
《音乐之都维也纳》结构整齐,文章先用一句全文中心句开头,而后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歌剧院星罗棋布。”在指导学生读背这四句话后,教师选四个学生上台演绎。教师代表全文中心句,四个学生分别代表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教师抛出问题:“你们应该怎么站?”
教师以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围绕”似乎不算一个陌生的词语,学生会围绕着教师站好。但事实是,学生上台后,或在教师身后站成一横排,或站成一竖排,他们觉得全文的中心句就得在前面,他们跟着排好队,就是“围绕”了。台上的学生排了几次都不对,台下却有学生开启了智慧:“你们应该围绕着老师站,因为老师是中心句啊,这就叫围绕!”台上学生顿悟,立马把教师围了一个圈儿。
第二次围绕:“围绕段落中心句写”
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由段落中心句开头,然后展开叙述。对于这三段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型串起来。
如第二自然段中,之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因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在维也纳度过了大部分的音乐生涯,还因为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仍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第三自然段亦是用这个句式:之所以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是城市,是因为这里到处都有大音乐家的铜像或石像,许多街道、公园、礼堂……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围绕这句中心句,作者写了四句话,分别是“人们在漫步时”“夏天的夜晚”“家庭聚会时”“政府活动时”,时间、地点、场合不同,但是离不开音乐这一点都是相同的。这时,教师让学生演示第二次“围绕”,选四个学生上台与教师合作。教师是段落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四个学生分别代表着下面的四句话。教师第二次问学生该怎么站。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学生思考几秒后就围绕着教师站好了。
第三次围绕:“围绕事物特点写”
课文的第五、六、七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维也纳星罗棋布的音乐圣殿中的两个: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圈画段落中的五个数字和六个带“金”的词语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大”和金色大厅的“金”,感受作者是围绕两个建筑的不同特点来展开描写的。教学“金色大厅”这一自然段时,学生画出六个带金的词语,分别是“金碧辉煌”“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镂花梁柱”“金色胸像”“金光闪闪”。读好这些词语后,教师让六个学生上台,各代表其中的一个词。此时的教师就是“金色大厅”,第三次问学生该怎么站。学生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立马形成围绕教师站的状态。此时,教师说:“是啊,你们都是围绕着金色大厅的特点‘金’来写的。现在,‘金色大厅’走下台了,你们六个中,谁该站中间?”台上台下的学生脑子都飞速旋转起来,几秒过后,台下有学生喊:“‘金碧辉煌’站中间!”台上的“金碧辉煌”立马被其他五个“金”围绕起来。教师继续追问:“‘金碧辉煌’请你出列到我这里来。现在他们五个,应该围绕谁?”学生悟到,应该是“金光闪闪”站中间。
【教学思考】
一、 基于教材,需要解读出“围绕”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结构清晰、内容明确。这篇课文就围绕“音乐之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民生活、音乐建筑。文章以“总分”结构展开,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以中心句开头,然后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条理清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透过这些文本语言,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以后阅读文本的一种言语感觉。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从整体把握,由全文中心句切入,梳理出课文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后用“之所以……是因为……”串联起“围绕全文中心句写”“围绕段落中心句寫”这两个版块的内容。课文在具体介绍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这两个音乐圣殿时,写国家歌剧院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而写金色大厅用了很多带“金”的词语。同样是音乐建筑却因为特点的不同而用上了不同的写法,作者是紧紧围绕着事物的特点来写的。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从文本中解读出来的这三个“围绕”对培养学生“怎么写的”思维,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学生,需要让“围绕”形象化
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式、手段必须跟着改变。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教师与其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说教,还不如用一张形象的图片,一段幽默的视频,或者一次亲身的体验来辅助教学,效果将更好。
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我们用一些直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领会写作的方法。比如,本课的教学中,“围绕”这个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要让“围绕”这样的写作意识走进学生的心里,却不是教师强调几遍就可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围绕”的活动,前两次都是由教师作为中心句,学生是中心句下面的几个内容,从而演示“围绕”。事实上,学生刚开始演示“围绕”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反复强调,他们才能意识到何为真正的“围绕”。第三次“围绕特点”,既有定式——学生是六个带“金”的词语,需要围绕着教师这个“金色大厅”,又有变式——在“金色大厅”走开后,又围绕着“金碧辉煌、金光闪闪”来演示“围绕”。这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用这样形象的活动来助力学生对本文写作方法的领会,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基于学科素养,“围绕”需要关注表达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和存在》中明确提出:“读写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从阅读本位转向表现本位。由于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所以表现本位也称为写作本位。”因此,阅读教学必将指向写作教学。
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作者抓住维也纳“音乐之都”这个特点,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一个主题,即围绕中心选材,围绕特点来写,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也不是面面俱到。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关注文本表达穿插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逐渐悟出文本语言形式的秘密,即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因为“写了什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读就懂,“怎么写的”才是学习的重点。
总之,对于描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我们需要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成分,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基于学科素养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写作;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72-02
【课堂回放】
第一次围绕:“围绕全文中心句写”
《音乐之都维也纳》结构整齐,文章先用一句全文中心句开头,而后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歌剧院星罗棋布。”在指导学生读背这四句话后,教师选四个学生上台演绎。教师代表全文中心句,四个学生分别代表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教师抛出问题:“你们应该怎么站?”
教师以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围绕”似乎不算一个陌生的词语,学生会围绕着教师站好。但事实是,学生上台后,或在教师身后站成一横排,或站成一竖排,他们觉得全文的中心句就得在前面,他们跟着排好队,就是“围绕”了。台上的学生排了几次都不对,台下却有学生开启了智慧:“你们应该围绕着老师站,因为老师是中心句啊,这就叫围绕!”台上学生顿悟,立马把教师围了一个圈儿。
第二次围绕:“围绕段落中心句写”
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由段落中心句开头,然后展开叙述。对于这三段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型串起来。
如第二自然段中,之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因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在维也纳度过了大部分的音乐生涯,还因为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仍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第三自然段亦是用这个句式:之所以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是城市,是因为这里到处都有大音乐家的铜像或石像,许多街道、公园、礼堂……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围绕这句中心句,作者写了四句话,分别是“人们在漫步时”“夏天的夜晚”“家庭聚会时”“政府活动时”,时间、地点、场合不同,但是离不开音乐这一点都是相同的。这时,教师让学生演示第二次“围绕”,选四个学生上台与教师合作。教师是段落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四个学生分别代表着下面的四句话。教师第二次问学生该怎么站。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学生思考几秒后就围绕着教师站好了。
第三次围绕:“围绕事物特点写”
课文的第五、六、七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维也纳星罗棋布的音乐圣殿中的两个: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圈画段落中的五个数字和六个带“金”的词语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大”和金色大厅的“金”,感受作者是围绕两个建筑的不同特点来展开描写的。教学“金色大厅”这一自然段时,学生画出六个带金的词语,分别是“金碧辉煌”“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镂花梁柱”“金色胸像”“金光闪闪”。读好这些词语后,教师让六个学生上台,各代表其中的一个词。此时的教师就是“金色大厅”,第三次问学生该怎么站。学生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立马形成围绕教师站的状态。此时,教师说:“是啊,你们都是围绕着金色大厅的特点‘金’来写的。现在,‘金色大厅’走下台了,你们六个中,谁该站中间?”台上台下的学生脑子都飞速旋转起来,几秒过后,台下有学生喊:“‘金碧辉煌’站中间!”台上的“金碧辉煌”立马被其他五个“金”围绕起来。教师继续追问:“‘金碧辉煌’请你出列到我这里来。现在他们五个,应该围绕谁?”学生悟到,应该是“金光闪闪”站中间。
【教学思考】
一、 基于教材,需要解读出“围绕”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结构清晰、内容明确。这篇课文就围绕“音乐之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民生活、音乐建筑。文章以“总分”结构展开,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以中心句开头,然后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条理清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透过这些文本语言,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以后阅读文本的一种言语感觉。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从整体把握,由全文中心句切入,梳理出课文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后用“之所以……是因为……”串联起“围绕全文中心句写”“围绕段落中心句寫”这两个版块的内容。课文在具体介绍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这两个音乐圣殿时,写国家歌剧院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而写金色大厅用了很多带“金”的词语。同样是音乐建筑却因为特点的不同而用上了不同的写法,作者是紧紧围绕着事物的特点来写的。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从文本中解读出来的这三个“围绕”对培养学生“怎么写的”思维,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学生,需要让“围绕”形象化
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式、手段必须跟着改变。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教师与其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说教,还不如用一张形象的图片,一段幽默的视频,或者一次亲身的体验来辅助教学,效果将更好。
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我们用一些直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领会写作的方法。比如,本课的教学中,“围绕”这个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要让“围绕”这样的写作意识走进学生的心里,却不是教师强调几遍就可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围绕”的活动,前两次都是由教师作为中心句,学生是中心句下面的几个内容,从而演示“围绕”。事实上,学生刚开始演示“围绕”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反复强调,他们才能意识到何为真正的“围绕”。第三次“围绕特点”,既有定式——学生是六个带“金”的词语,需要围绕着教师这个“金色大厅”,又有变式——在“金色大厅”走开后,又围绕着“金碧辉煌、金光闪闪”来演示“围绕”。这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用这样形象的活动来助力学生对本文写作方法的领会,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基于学科素养,“围绕”需要关注表达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和存在》中明确提出:“读写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从阅读本位转向表现本位。由于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所以表现本位也称为写作本位。”因此,阅读教学必将指向写作教学。
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作者抓住维也纳“音乐之都”这个特点,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一个主题,即围绕中心选材,围绕特点来写,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也不是面面俱到。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关注文本表达穿插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逐渐悟出文本语言形式的秘密,即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因为“写了什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读就懂,“怎么写的”才是学习的重点。
总之,对于描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我们需要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成分,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基于学科素养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