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聚焦内涵、提升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核心发力点。5年来,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经吹响了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建设教育强国,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必经之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应如何发力?为此,向王永江总编辑请教一二。
《学校品牌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由大向强,您认为建设世界教育强国与学校品牌建设有什么关系?
王永江: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经济的强大,更重要是文化的强大、教育的强大。因为一个国家要强大,最关键是人,而教育的强大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强大,人才强大了才可以令经济强大。有时候,经济的强大可能是暂时的,但人才的优势是永久的、长期的。
学校有品牌,一是利于人才更好的培养。二是利于对人才的吸引。现在人才都是冲着品牌去的,有品牌就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到2049年中国要成为世界留学目的地国,就是希望中国的教育要成为世界教育的品牌,成为标杆,世界优秀的学子都到中国来学习,那样就会形成了一个人才的高地,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学校品牌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中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您认为学校品牌建设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王永江:学校品牌建设当然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我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特色是薄弱学校破局的法宝,是名校领先的诀窍,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最佳路径。这就是说一所薄弱学校,如果采取特色或者品牌战略,就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给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如果很多薄弱学校都通过特色与品牌战略发展起来了,那么这就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最佳路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教育要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十九大之后力度应更大,因为教育不仅仅关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本身也是件使人幸福、使社会祥和的事情。很多人追求财富,但未必内心宁静、未来幸福,而教育恰恰既可以使社会经济进步,又可以使社会祥和、安宁和幸福。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学校品牌管理》:有人说有品牌,就代表有自信,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自信与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
王永江:我觉得品牌的确给人自信。可是,在面对现代科技文明时,有人认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落后了,把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一些落后归责给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文化自卑。而西方国家经济很发达,他们的声音就会大一些,强大的内在自信也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文化自信。
但事实上,中华几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包容、整合各种不同的文明,而同时期的埃及、印度等其他几大文明都消亡了,这说明中华文明是有它伟大、了不起的地方。只是发展到一个阶段,面对现代科技文明的时候,它发挥的优势可能没那么明显,这要求我们要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文化里有糟粕,但更有能让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一直很强大、很有价值的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这种文化基因是我们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要把优秀文化开发出来,找到我们的自信所在。
最近十年,西方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中国经济、中国方案能在世界上唱响,重要的是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作为底子,才能面对世界这么多复杂的挑战。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走出中国道路,形成中国模式,也主要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基因发挥作用了。
客观的来探寻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发现中华文明确实很伟大、很了不起。而教育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要把文化变成生产力、让文化更有生命力,就需要教育唤醒我们的文化自信,捍卫和重构我们的文化自信。 为此,我们也要找到教育的自信。
《学校品牌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的内涵和特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王永江:我想品牌就是知名度,就是美誉度、满意度,但是它的灵魂是什么?就是文化。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品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文化的寻根。
一直以来,我比较强调学校需要“招魂逐梦”。“魂”就是文化,一个人没有梦想,没有精气神,就是行尸走肉,现在好多学校没有精气神,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办学理念,所以我们要为学校“招魂”;所谓“逐梦”,就是说学校应该有品牌梦想、有愿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现在很多人没有理想,学校也一样。所以,我们要为学校“招魂逐梦”,一方面是从中华文化里面去寻根,找到学校的文化,让学校有魂、有根,另一方面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构建学校的梦想。“面向未来”是学校要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品牌,在广州、在中国有一席之地;“面向世界”是我们的学校品牌要在广州有影响,在国际上有影响,要把我们的学校办到美国去,办到新加坡去。
新时代,品牌既要面向过去,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寻找魂。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找到品牌的战略规划。现在,我们确实面临着很多品牌机遇和挑战,如人工智能、课程改革、美育国策,还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空前的追捧等等。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在新时代的学校品牌建设中,教育人应做什么?
王永江:我觉得学校品牌既是一门战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修行。
所谓“一门战略”,指的是学校应该有梦想,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品牌定位,跳一跳就可能追求得到的一个品牌目标。
所谓“一门技术”,就是学校必须有学校品牌建设的套路,如在人才队伍当中怎么推出名师?校长怎么成为名校长?校本课程怎么成为精品?构建学生品牌方面,第一要思考如何把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抢过来?第二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学生变得更优秀?第三要思考如何让校友为学校品牌贴金?校园设计方面,怎么才能做出特色?学校门卫室可否有文化?品牌宣传方面,新闻发布会怎么开?学术论坛采用什么策划等,都是有技术的。
同时,学校品牌也是一种修行。教育是教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它首先是善良的,美好的,是先进的,正义的。做学校品牌的校长、老师,他们也应该是向善的,是有爱的,他们要约束自己、要修行。我们的内心当中可能有两个自我,一个美好善良的自我,一个丑陋卑鄙的自我。修行过程中,作为教育人,我们更多的是要行为示范,更好地约束自己。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经吹响了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建设教育强国,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必经之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应如何发力?为此,向王永江总编辑请教一二。
《学校品牌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由大向强,您认为建设世界教育强国与学校品牌建设有什么关系?
王永江: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经济的强大,更重要是文化的强大、教育的强大。因为一个国家要强大,最关键是人,而教育的强大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强大,人才强大了才可以令经济强大。有时候,经济的强大可能是暂时的,但人才的优势是永久的、长期的。
学校有品牌,一是利于人才更好的培养。二是利于对人才的吸引。现在人才都是冲着品牌去的,有品牌就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到2049年中国要成为世界留学目的地国,就是希望中国的教育要成为世界教育的品牌,成为标杆,世界优秀的学子都到中国来学习,那样就会形成了一个人才的高地,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学校品牌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中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您认为学校品牌建设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王永江:学校品牌建设当然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我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特色是薄弱学校破局的法宝,是名校领先的诀窍,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最佳路径。这就是说一所薄弱学校,如果采取特色或者品牌战略,就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给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如果很多薄弱学校都通过特色与品牌战略发展起来了,那么这就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最佳路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教育要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十九大之后力度应更大,因为教育不仅仅关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本身也是件使人幸福、使社会祥和的事情。很多人追求财富,但未必内心宁静、未来幸福,而教育恰恰既可以使社会经济进步,又可以使社会祥和、安宁和幸福。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学校品牌管理》:有人说有品牌,就代表有自信,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自信与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
王永江:我觉得品牌的确给人自信。可是,在面对现代科技文明时,有人认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落后了,把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一些落后归责给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文化自卑。而西方国家经济很发达,他们的声音就会大一些,强大的内在自信也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文化自信。
但事实上,中华几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包容、整合各种不同的文明,而同时期的埃及、印度等其他几大文明都消亡了,这说明中华文明是有它伟大、了不起的地方。只是发展到一个阶段,面对现代科技文明的时候,它发挥的优势可能没那么明显,这要求我们要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文化里有糟粕,但更有能让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一直很强大、很有价值的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这种文化基因是我们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要把优秀文化开发出来,找到我们的自信所在。
最近十年,西方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中国经济、中国方案能在世界上唱响,重要的是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作为底子,才能面对世界这么多复杂的挑战。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走出中国道路,形成中国模式,也主要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基因发挥作用了。
客观的来探寻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发现中华文明确实很伟大、很了不起。而教育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要把文化变成生产力、让文化更有生命力,就需要教育唤醒我们的文化自信,捍卫和重构我们的文化自信。 为此,我们也要找到教育的自信。
《学校品牌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的内涵和特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王永江:我想品牌就是知名度,就是美誉度、满意度,但是它的灵魂是什么?就是文化。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品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文化的寻根。
一直以来,我比较强调学校需要“招魂逐梦”。“魂”就是文化,一个人没有梦想,没有精气神,就是行尸走肉,现在好多学校没有精气神,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办学理念,所以我们要为学校“招魂”;所谓“逐梦”,就是说学校应该有品牌梦想、有愿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现在很多人没有理想,学校也一样。所以,我们要为学校“招魂逐梦”,一方面是从中华文化里面去寻根,找到学校的文化,让学校有魂、有根,另一方面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构建学校的梦想。“面向未来”是学校要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品牌,在广州、在中国有一席之地;“面向世界”是我们的学校品牌要在广州有影响,在国际上有影响,要把我们的学校办到美国去,办到新加坡去。
新时代,品牌既要面向过去,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寻找魂。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找到品牌的战略规划。现在,我们确实面临着很多品牌机遇和挑战,如人工智能、课程改革、美育国策,还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空前的追捧等等。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在新时代的学校品牌建设中,教育人应做什么?
王永江:我觉得学校品牌既是一门战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修行。
所谓“一门战略”,指的是学校应该有梦想,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品牌定位,跳一跳就可能追求得到的一个品牌目标。
所谓“一门技术”,就是学校必须有学校品牌建设的套路,如在人才队伍当中怎么推出名师?校长怎么成为名校长?校本课程怎么成为精品?构建学生品牌方面,第一要思考如何把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抢过来?第二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学生变得更优秀?第三要思考如何让校友为学校品牌贴金?校园设计方面,怎么才能做出特色?学校门卫室可否有文化?品牌宣传方面,新闻发布会怎么开?学术论坛采用什么策划等,都是有技术的。
同时,学校品牌也是一种修行。教育是教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它首先是善良的,美好的,是先进的,正义的。做学校品牌的校长、老师,他们也应该是向善的,是有爱的,他们要约束自己、要修行。我们的内心当中可能有两个自我,一个美好善良的自我,一个丑陋卑鄙的自我。修行过程中,作为教育人,我们更多的是要行为示范,更好地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