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构建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西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政府主导;科教支撑;多元驱动
  摘要:遵循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多元驱动的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区,打造西部高等教育增长极,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教支撑,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强力抓手,是顺应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抉择。政府主导,即发挥中央政府顶层设计、西部区域地方政府“中层担纲”作用。科教支撑,即构建西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元驱动,即灵活采用政府主导,科教、文化、经济、生态四轮驱动模式,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4-0122-08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by Government Leading,Science & Technology Support, and MultiFactors Drive
  LI Huashu1, HE Yusang2,YE Chong3
  (1.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2.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3.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63500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China; reg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government domination; scientific education support; multipower drive
  Abstract: The key strategy of developing Chinese West is to establish, by following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driven by multipowers, in order to foster the new growth point for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faithful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OBAOR) strategy on the sound foundation of strong scientific education,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backup. The mentioned strategy meets the realistic strategyimplementing demand from countrys major functional areas, which is also the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out of the need of “OBAOR”. To be dominated by government means to bring the supreme requirement design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midstructure organized by the west regional government into function. To be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education means to set up the new technoinnovative system in West and to dri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west economic society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be driven by multipowers means to flexibly utilize 4wheel drive pattern composed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and ecolog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higher education.   遵循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区,构建政府主导、科教支撑、多元驱动的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由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向区域合作发展模式转变,积极培育我国高等教育發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对接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文化支持的战略选择,对提升西部区域高等学校持久内生动力,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西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一、政府主导: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先导
  当前,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政府、学校、市场关系的新型格局正在形成。在政府、学校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中,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迫使政府转变自身角色,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宏观管理者及调控者。中央政府要强化区域发展宏观管理及调控的顶层设计,制定“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引导和服务区域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确立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共同愿景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则必须强化“中层担纲”,根据中央政府“放管服”的新要求,承上启下发挥统筹作用,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优化供给侧结构,围绕重大战略目标,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全要素,对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精心设计、统筹规划;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体系标准,行使评估和监督职能等,创造并引导市场需求;从战略高度、整体格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统一思想、协调步骤、调控行动,提升合作效益水平。
  在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运行实践中,政府主导,就是要求中央政府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相互协作,联合组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合作重大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西部各省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好相关工作机制,设计好时间表、路线图,完善区域合作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要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中央部委与西部各省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协作工作会议,共同商讨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的确立、合作风险防控、合作效益评估等重大问题,推进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有效实施〔1〕。综合来说,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创新者角色
  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引导者的政府,首先要扮演好创新者角色,建立区域合作创新体制与机制,以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充分释放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活力,全面提升西部高校的创新能力,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共赢。
  完善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创新体制支持体系,从建构区域合作体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创立创新服务体系、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建设,到充分重视和发挥合作高校在促进合作创新知识生产、转移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与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
  (二)利益驱动者角色
  多措并举创新区域合作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合理的参与主体利益补偿激励制度,完善地方投入和支持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保障、财政倾斜、减免税收以及表彰奖励,鼓励各高校、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
  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保证合作的科技研发投入,制定合作发展有效运行的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促使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围绕特定的目标组织高效运作;注重对合作成果的科学评价、对合作运行的实时调控,加强对合作成果转化的引导,确保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加强法律保障,通过建立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促使区域合作利益相关者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推动西部高校联合培养学生,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融互通〔2〕。
  (三)组织调控者角色
  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各级组织要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基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府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政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权力运行体系,统筹区域合作内外部组织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公共管理、资源调控等功能,确保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科研组织、企业以及中介机构等制定共同的合作目标与发展方向,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四)效益评估者角色
  在第三方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强对区域合作的规范管理、督导评估,建立全面高效的区域合作评估体系,强化合作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指导区域内高校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第三方的动态专业评估,明确合作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监督合作主体以避免寻租行为的产生,增强合作主体间的权利制约,共同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顺利实施。政府要切实完善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制定严格的评价流程,开展立体多元的评估,激发合作主体主动性、创新性,引导和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科教支撑: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核心
  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有效推进,其核心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让科技合理高效运行,放大西部高等教育合作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奉献的作用。科教支撑就是以西部区域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要依托,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构建西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教支撑来驱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积极顺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战略实施,紧密结合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体制、机制、平台和评价监督等多环节,全方位、宽领域的构造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科教支撑体系,促进西部高等教育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良性循环。   (一)打造高校科技创新引擎
  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主体是高校,合作的基本支撑点是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技术人才。高校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进行原始创新的专门机构,是开展基础研究的主体。纵观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往往都分布在大学与科研机构密集的地方。为此,全面推进西部区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吸收再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的资源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加强区域与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第三职能等方面的联系,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计划,积极开展自我评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校之间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构建相应的运行、监督机制,争取更多的国家资源和国际资源,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提供社会支持。建立多功能的现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财务系统,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实现区域合作利益共同体“双赢”,为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深度合作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3〕。
  (二)推进政、产、学、研、用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是将各项创新要素进行相互匹配、有效组合,使其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提升竞争优势。在西部高等教育合作过程中,推进政、产、学、研、用集成创新,是发挥高等教育动力站、辐射源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为此,要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1.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西部区域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和所在区域地方政府支持扶持,充分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以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点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目标,组建一批省市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开放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享科技成果,逐步形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科研体系,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知识库和技术源。
  2.完善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互动的技术开发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教育、科技在体制结构上的脱节,使得高校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市场、中介机构互动沟通不足,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技术状况做出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的适时调整,不能灵活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之,企业自身改造力度不足,研发投入偏低,导致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开发合作极为薄弱。为此,西部12省(市、区)必须从管理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出发,以所在区域内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以增强区域产业技术竞争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西部区域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载体,以西部区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形式,创立高等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互动的技术开发体系。创新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提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互动的技术开发效益。
  3.构建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及高等教育合作组织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一批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专业的科技中介机构,坚持独立、公正、专业原则,积极开展包括技术产权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逐步建立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中介组织相关的管理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区域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水平。
  4.建立融合共享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科研人员、行政管理精英、企业经营人才。因此,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就必须树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理念,营造符合全球化竞争、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创新性、复合型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提高人才素质和水平、激励人才创新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推动各类人才合理流动、融合共享。
  (三)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由于历史的原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西部12省(市、区)发展环境较差,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信息渠道不畅通,中介运行不规范,技术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偏低,制约了西部区域技术交易市场的良性运作,更影响着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区域技术交易渠道畅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西部12省(市、区)应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等方式,努力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监管到位、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交易市场,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提供技术交易平台。此外,还要积极培育产权交易市场,促进西部资源的合理流动。
  目前西部12省(市、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上买卖双方力量明显悬殊,交易机构和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效率低下。为此,西部12省(市、区)要加强产权运行的制度建设,积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的西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
  (四)搭建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受“互联网+”的时代冲击和挑战,社会各领域对信息品种、质量、形式等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西部12省(市、区)的服务需求也由潜在的需求迅速向现实的需求转化。西部12省(市、区)政府、高等教育合作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区域信息共享中心,建设一个多元的信息市场及各种大型的数据库,专门从事信息的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及时地通过一定的渠道为西部高等教育區域合作提供咨询服务。
  三、多元驱动: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模式
  所谓多元驱动是指中央和西部区域地方政府根据西部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条件,为适应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政府主导下灵活采用科教驱动、经济驱动、文化驱动、生态驱动等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继而更好地适应和满足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西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由于西部区域内生动力、文化传统、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不尽相同,高等教育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条件差异较大,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协调和培育各种发展要素,所以必须走“政府主导,科教支撑,多元驱动”之路,共同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发展〔4〕。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就是要凸显政府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互动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牵引作用和扶持作用,以区域高等教育和科教实力的整体提升来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就西部区域整体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自然地理条件差,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与东部、中部相比较尚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与此同时,西部区域内部也还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川渝区域较之青藏区域、陇南地区、云贵高原,科技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备,自然条件优越,是西部区域整体发展的引领者。为此,在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合作主体的协调配合关系,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产业、中介组织等不同合作主体的作用,平衡西部不同区域发展进度,鼓励发达地区超越发展、较发达地区提速发展、落后地区跨越发展,努力提升整体效益水平。在不同合作主体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高校的关系,强化政府主导功能:通过战略谋划、宏观布局,引领西部区域合作发展;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制定,能动干预西部区域合作发展;通过风险评估、信息反馈,监督西部区域合作发展。
  西部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决定了政府始终是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科学建构及有效运行的引领者、主导者。无论主体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还是中介组织,只有与政府相互配合,建立以国家大政方针为依据,以政策制度为导向,以经费投入为驱动力的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才能有效防止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范行为,不断提高合作效益水平,实现区域性、长期性、要素性的协调统一,引导区域合作向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多元驱动发展
  遵循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推动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必须灵活采用科教、文化、经济、生态多元驱动模式,合力施策,融合发展。
  1.科教驱动模式
  科教驱动模式就是以中央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为主导,以规划、财政、税收、交通、人事等宏观政策调控为主要手段,发挥中央与西部区域地方两级政府裁判员、监督者作用,明确权力边界,制定负面清单,整合科教文化资源,确立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共同愿景、战略目标,发挥科技创新的后发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辐射带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从当前西部区域情况看,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地,是西部四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雄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商贸、金融、科技、教育中心,交通、通信樞纽,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科技实力凸显,区域高等教育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具备了科教驱动模式的基本条件。
  实施科教驱动,首先,要以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地区域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区以及丰富的科教资源为主要依托,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优先发展区域高等教育,按照“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优势学科,构建一批现代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区,强力支撑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等高新区建设发展。其次,全力打造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新疆大学等为中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5〕。最后,发挥区域高等教育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造、文化引领功能,打造西南、西北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增长极,辐射、带动川渝、陇南、滇黔、青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2.文化驱动模式
  文化驱动模式,就是中央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区域文化建设作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软环境,强化区域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区域文化事业繁荣、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为引领,助推区域高等教育共谋合作、互利共赢。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历史原因,与东部、中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区域文化较为落后,不利于区域合作发展环境的形成,更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凸显,要解决西部区域的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必须形成区域认同的共同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西部区域和谐文化,要达到增进共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西部区域创新文化环境。
  西部区域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民族属性,相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文历史背景,可以在文化发展上建立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圈层,塑造出层次不同、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模式。
  中央和区域地方政府要着力西部区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强化西部高等教育推进西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努力发挥高等教育区域文化助推器、软力量作用,创造与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与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为西部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源,创造更为宽广的精神空间。
  发挥高等教育融合、选择、再造功能,为西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促进西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并改革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进一步提高西部区域文化生产和经营的效益与效率。通过高等教育培养文化产业意识和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层次和能力提升。教育、文化、广电、出版、新闻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推动西部区域文化交流,培育和发展西部区域特色文化、创意文化,推进西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打造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区域文化中心,以区域文化辐射力提升西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注重文化人才培育,着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计划,推动文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实施、分类发展。强化文化传承创新,着力集聚西部各省域、各族群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伦理、道德、艺术、哲学、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技术等文化资源,通过翻译、诠释、交流、沟通、融合,坚持批判与继承相衔接、扬弃与发展相结合,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塑造区域新文化。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要挖掘西部艺术文化、媒体文化、游乐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例如享誉海内外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青海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巨著《福乐智慧》、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优秀的西域文化产业资源,以及陕西的兵马俑、华清池、西安事变旧址、大雁塔、乾陵、黄帝陵、延安革命圣地,甘肃的三大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藏传佛教拉卜愣寺、白银黄河石林影视基地,宁夏的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沙波头,青海的塔尔寺、青海湖等重要旅游景点,新疆的吐鲁番、天池、喀纳斯湖等丰富的游乐文化资源,都是西部区域发展产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西部区域经济优势,改造西部区域文化生态,提升西部区域文化软力量,增强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3.经济驱动模式
  经济驱动模式是指中央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要严格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区域板块、经济圈发展的总体部署,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人力资本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货币资本市场和产品贸易市场的制度建设,推进西部区域技术创新,为西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以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其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
  经济驱动模式主要对接于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需求比较强烈的地区,它需要以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区域间经济互利合作为主要条件,通过市场来引导和扩展区域间的开放与合作,支撑经济活动空间向西部都市圈、城市群集聚,进而推进西部区域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发展。
  经济驱动模式要求西部区域各级政府、高等教育合作组织立足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未来人口发展,科学定位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强化教育质量保障,积极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6〕。
  从目前西部区域发展的条件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川渝经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较为发达、市场机制较为成熟、区域间经济合作较为融洽的命运共同体,适用于经济驱动型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川渝经济区是西部区域产业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政策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市场主导、经济驱动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力量积极引导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强化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有效对接,努力发挥区域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切实明确经济驱动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对内、对外经济合作,特别是与东盟经济合作,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平台,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4.生态驱动模式
  生态驱动模式是以区域内自然环境保护为前提,通过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合作,特别是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推进区域生态发展,促进区域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基础,支撑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从目前区域发展条件看,较之全国其他各个地区,西部区域整体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中央与西部12省(市、区)地方政府要从整个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谋篇布局,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与合作,强化高等教育合作在西部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中的功能,这是西部生态驱动高等教育合作的使命。
  从总体上谋划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宜以政府扶持、生态驱动作为基本模式。目前,西部的重庆三峡库区、川西北、川西南、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萎缩,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突出,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长期滥垦乱伐使得大面积草地、林地遭受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危机重重。为此,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参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人才培养、培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技术研发等,建设三江源,打造西部生态屏障,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成为了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央政府要协调引导区域地方政府,立足西部区域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科技研发、生态文化创新,制定和完善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西部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材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与西部区域生态结構、产业结构、文化结构、政治结构相结合,不断完善应用性、技术性、技能性、服务性的西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推进西部区域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努力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智力支持。
  西部地方政府要确立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思维、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首位的生态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市场手段为抓手,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好西部空间整体规划、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对接西部经济产业结构,重构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稳定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优化西部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落实西部区域民族教育政策和对口支持政策,强化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西部区域高等教育与西部区域环境、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良性运行,进而推进西部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的创新发展。
  (三)协调处理合作关系
  建立“四轮驱动”的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需要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并授予中介机构一定的运作权力,妥善处理主次矛盾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政府主导与高校自主的关系、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区域与省域的关系等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中若干重大关系问题。   1.处理好主次矛盾关系
  明确合作主体地位,抓住关键问题,分清主次矛盾,统筹安排,把握合作的可能性与现实转化,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推进区域合作有效开展。依据西部区域各板块实际,制定不同的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全面解决合作中合作模式的确立、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资源的集聚、合作政策的制定、合作权益的分配等主要矛盾,优化高等教育区域空间布局,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协同发展〔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主导型,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必须从服从且服务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厘清合作中的矛盾与问题,妥善应对环境变化,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在政府的主导下,根据地域和合作模式驱动力的不同,不同省区采用的合作模式不一,这些驱动模式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谋求区域合作的核心利益。为此,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组织既要着眼通过合作解决办学资金匮乏、高端人才不足、基本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又要立足长远,从长计议,基于合作以增强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整体角度讲,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决策统筹机构是中央政府和区域地方政府,如何正确处理好长短期的利益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区域合作对象进行筛选,把合作目标指向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科研能力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校,以确保合作的持久性、长效性。由于西部地域的特殊性,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因此,应把区域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当前经济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并以一种合作形式为重点,其他形式作为有效补充。例如,川渝经济区生态环境是长江流域的天然保护屏障,因而其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就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采取“生态”动力源模式,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川渝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可以选择经济驱动或科教驱动进行补充。
  3.处理好政府主导与高校自主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督导评估,推动高校主体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在政府政策引导、宏观指导下运行。但是,随着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推动了政府“放、管、服”职能转变,进而提高了高校的主体地位,最终促使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由行政主导向多元治理转变,形成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共同主导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多重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善治,是推进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有效实施的体制保障〔8〕。
  4.处理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
  要全面落实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方针。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要给予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相应的自主权。同时,西部区域12省(市、区)要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努力创造条件将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实施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西部区域12省(市、区)政府应共同草拟并尽快向教育部提交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建议意见,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制定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
  5.处理好区域与省域的关系
  西部12省(市、区)是西部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分布上属西部区域所辖。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应以省域高等教育为基础,以做强省级高等教育为其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同时,省域高等教育要充分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奉献。因此,在实施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中,一方面,要避免因省级行政区划导致西部各省市的自行其是和小团体主义;另一方面,要避免以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举措,来替代甚至否定做强省域高等教育的改革需求,从根本上来说,要立足自我发展,坚持以做强省域高等教育推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9〕。
  参考文献:〔1〕
  张继龙.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4,(6):149-152.
  〔2〕李化树.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聚焦博洛尼亚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4-125.
  〔3〕郭广生,肖念,金保华,等.“校地联盟”: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科技合作新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5,(8):4-6.
  〔4〕吴岩,刘永武,李政,等.建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J〕.中国高教研究,2010,(2):1-5.
  〔5〕张铭钟.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116-139.
  〔6〕李化树,叶冲.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7-12.
  〔7〕吴岩,等.高等教育强国梦——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4-180.
  〔8〕刘剑虹,熊和平.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J〕.教育研究,2013,(4):58-63.
  〔9〕丁晓昌.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8):13-17.
  (責任编辑:陈艳艳)
其他文献
关键词:暴力美学;武侠电影;美学形态;中美电影  摘要:暴力美学是由电影中风格化的暴力场景发端形成的一种美学形态。中美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书写风格、演绎手法均不尽相同,以“吴氏暴力美學”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在其诗意化暴力场面下的内涵是儒家精神及侠义情怀;以昆汀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则更注重暴力场景的形式感,并用戏虐喧嚣的游戏化、娱乐化解构暴力,其内涵是自我救赎和自我价值实现。随着暴力美学的发展其美学形态也不断变
期刊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我发展  摘要:为了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某“211工程”大学1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低年级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低于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發展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自我发展水平越高;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
期刊
关键词: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与满足理论;大学生;微媒体  摘要: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使用现状和媒介接触习惯,利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使用意图与行为假设模型,以及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上海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对于新闻客户端的使用,上海大学生的使用意图最重视易用性,且意图影响使用时长;使用态度积极,态度
期刊
关键词:输出驱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读议写模式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表达欠缺、说理分析能力较薄弱。以输出为驱动的“读议写”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了阅读、口语和写作教学,强调读写结合,聚焦写作过程“读”能增加学生有效信息输入,丰富写作课堂教学内容“议”应组织学生开展思辨活动,加强生生横向交流,实现师生动态交互“写”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写出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表达流畅的习作。贯通“读
期刊
关键词:清代笔记小说;少林功夫;少林僧徒;文学想象  摘要:笔记小说的“虚构”绝非“荒诞无稽”的“一虚到底”,而是“虚中融实”。探讨清代笔记小说中有关少林功夫与少林僧徒文学想象中的“虚中之实”,不失为清代少林武术研究的一种新视角。笔记小说赋予少林功夫更多的“表现机会”,少林功夫也借笔记小说登上“文人案头”,同时少林武术的“真功夫”置换了笔记小说的“真实性”,二者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以往的中国社会资本与政治信任的研究,大多数是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来测量社会资本,从而探讨社会资本与政治信任的关系。但是,社会资本不仅包括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还包括以互惠为核心的规范。基于2012年“全国公民价值观状况”的调查数据,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三个维度测量社会资本并探讨社会资本与政治信任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信任、以互惠为核心的规范对于政治信任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而社会网络对
期刊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尤利西斯》汉译;三维理论;适应性选择转换;萧乾和文洁若;金隄  摘要:中国学者独立创导的生态翻译学在本世纪初成为继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的文化转向之后的新一轮翻译研究转向,在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生态翻译学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成是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维度来探讨翻译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从翻译生态学视域探讨萧
期刊
关键词:弗洛姆;现代人;自由困境;《逃避自由》  摘要:弗洛姆指在个体化进程中,人摆脱了外部环境的束缚,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在现代人自由不断膨胀的同时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空虚感也随之攀升。自由与孤独并存的心理困境使得现代人产生了逃避自由的心理,表现为三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受虐狂与虐待狂、攻击性与破坏性、顺世与随俗。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阶段,国人同样面临着自由与孤独并存的尴尬境遇。现代人自由困
期刊
关键词:生活型态;使用与满足;电视节目;收视动机;收视竞争;时间差异化策略  摘要:了解不同类型受众的收视行为差异对电视节目的经营与制作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活型态和使用与满足理论,针对不同生活型态的受众收看电视节目动机的差异提出假设,并对国内318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生活型态的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动机是不同的,除生活扩展型和享受人生型的受众与体育类节目的收看呈显著相关外,其他生活型态受众与不
期刊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社会福利;股东利益最大化  摘要:企业正确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个成本、利益重新分担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利益诉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七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F2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