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既受益于社会,又可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如何搞好职业教育?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大力提倡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 语文教学
我最近在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现在我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略有点感慨。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虽然我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但他的教学理论,他对教师的建议,给我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职业教育虽然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但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有些在中小学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同样也会遇到。当然,现在的学生已经大大不同于作者那个年代的学生,社会环境、社会要求等各方面也不同于那个年代,但他的教学理论、他的建议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即学生越感到学习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现在的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对学校安排的各种文化课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尽管本人的学习愿望很强烈,但由于识记、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怎么也学不好。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多阅读来改变的。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教的学生中没有不及格的,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合理地组织学生阅读,并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他所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这里面的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所教的学科——数学,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能力就越强。其实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们也应该多读书,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储备。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的情况,我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要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有些学生刚接触该专业时,是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渐渐地这点火花就熄灭了,开始对学习抱有一种冷淡的态度,这种冷淡发展到最后就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该门课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们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去识记,以及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把知识再现出来,要使学生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专生的语文教学工作是让组内老师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学生不愿学、不肯记、不肯背,这点对于从事语言教学的我们而言,的确比较烦恼。
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学语文,有一半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同学向往能像书中的作者那样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想像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景。他们往往在刚开始上课时,充满了好奇和激情,听课也特别专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需要记和背的东西多起来以后,就没有了热情,由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如何引导他们一直保持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呢?我想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不要让课堂一成不变,要使学生充满期待。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实施反向教学。每节课老师可精心准备一段小片,先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段小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进行阅读和欣赏的教学。我想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好些,对上课的内容学生也会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当然,这一点的实施还需要很多软硬件的配套,老师们目前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现阶段评价学生学得好坏、老师教得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但我觉得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有失公平。因为每个学生都属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而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评价不同的个体,只会让学生受到伤害,他们会把学习上的每次失败当成是一种痛苦的屈辱,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习惯忍受这种屈辱而变得麻木不仁,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很自卑。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就违背了教育的本意。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分层评价,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一些接受能力强、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采用稍高一点的评价方式;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放低评价要求。评价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除笔试外,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方式,也可以实践评价、让实习单位去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将富有生机和活力。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将完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出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既能干又能写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 语文教学
我最近在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现在我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略有点感慨。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虽然我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但他的教学理论,他对教师的建议,给我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职业教育虽然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但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有些在中小学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同样也会遇到。当然,现在的学生已经大大不同于作者那个年代的学生,社会环境、社会要求等各方面也不同于那个年代,但他的教学理论、他的建议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即学生越感到学习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现在的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对学校安排的各种文化课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尽管本人的学习愿望很强烈,但由于识记、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怎么也学不好。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多阅读来改变的。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教的学生中没有不及格的,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合理地组织学生阅读,并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他所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这里面的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所教的学科——数学,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能力就越强。其实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们也应该多读书,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储备。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的情况,我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要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有些学生刚接触该专业时,是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渐渐地这点火花就熄灭了,开始对学习抱有一种冷淡的态度,这种冷淡发展到最后就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该门课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们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去识记,以及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把知识再现出来,要使学生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专生的语文教学工作是让组内老师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学生不愿学、不肯记、不肯背,这点对于从事语言教学的我们而言,的确比较烦恼。
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学语文,有一半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同学向往能像书中的作者那样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想像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景。他们往往在刚开始上课时,充满了好奇和激情,听课也特别专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需要记和背的东西多起来以后,就没有了热情,由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如何引导他们一直保持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呢?我想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不要让课堂一成不变,要使学生充满期待。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实施反向教学。每节课老师可精心准备一段小片,先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段小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进行阅读和欣赏的教学。我想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好些,对上课的内容学生也会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当然,这一点的实施还需要很多软硬件的配套,老师们目前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现阶段评价学生学得好坏、老师教得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但我觉得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有失公平。因为每个学生都属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而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评价不同的个体,只会让学生受到伤害,他们会把学习上的每次失败当成是一种痛苦的屈辱,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习惯忍受这种屈辱而变得麻木不仁,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很自卑。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就违背了教育的本意。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分层评价,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一些接受能力强、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采用稍高一点的评价方式;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放低评价要求。评价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除笔试外,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方式,也可以实践评价、让实习单位去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将富有生机和活力。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将完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出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既能干又能写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