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行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胃肠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胃癌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物理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0.2±4.1d,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4.6±7.2d,并发症发生率为20.9%。两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物理治疗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胃肠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胃癌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物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0例,男130例,女90例,年龄17-78岁,平均56.5岁,文化水平:大专以上56例,高中90例,初中及以下74例,均行结真肠癌或胃癌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及文化水平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物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即往健康史、年龄、现病史、麻醉及手术方法。对行动不便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观察患者是否需要协助,是否可独立行走,需要哪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监测心肺功能,包括肺病史、吸烟史、结合胸部X片、肺部听诊对患者的肺功能清况进行判断。教会患者行深呼吸练习,指导有效咳痰和咳嗽的方法,戒烟,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及目的。
1.2.2 术后物理治疗 ①肺炎的预防:因患者术后受麻醉药物的影响,易在肺部出现积痰现象,加之患者担心咳嗽不利于伤口愈合及伤口疼痛而不愿咳痰,可能引起肺炎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需保持患者肺容量,患者在清醒后应鼓励其做深呼吸运动,预防痰液发生积聚,依据患者情况对物理治疗方法进行选择,协助患者将痰液清除,患者痰量较可自行咳出者,只对患者指有效咳痰的方法和行深呼吸運动即可,而痰较多的患者,可行胸部振动法和叩击法。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端坐位,身体微向前倾,双手按住伤口,在行5次呼吸运动后,深深吸一口气,将痰液用力咳出,每小时可行2-3次的重复,致咳清痰液止。胸部叩击法是用手呈杯状接触皮肤,对相应胸壁行轻轻的节律拍打。②促进四肢活动:尽早行离床活动,可使肺容量增加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故多数患者术后第1d取斜坡卧位,第2、3d协助坐在椅子上,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尽早恢复行走。行上肢屈曲伸展手肘运动,及下肢脚掌摆动,对大腿及小腿伸展屈曲。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因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活动量少,易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肺栓塞,出现猝死或急性心力衰竭。可行早期活动进行预防,术后行适当的下肢活动,穿压力袜,注意脚趾的血液循环。④止痛:患者伤口疼痛会加重紧张和恐惧度,甚至对呼吸、血压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应利用有效止痛方法,进行物理疗法使患者放松,确保疼痛减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0.2±4.1d,术后出肺深静脉血栓2例,肺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4.6±7.2d,术后出肺深静脉血栓13例,肺炎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9%。两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胃肠外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在规范肿瘤的诊疗,寻求循证医学证据,追求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和手术的微创、深化多学科协作、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综合治疗方面均有一系列新理念产生。其中物理疗法的应用对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消化道手术后常并发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气管插管、手术体位、术后患者咳嗽无力、体质下降、切口疼痛等原因,易导致深静脉形成和肺部感染,进而影响疾病康复进程。物理治疗通过拍背、深呼吸、有效咳嗽、振动、体位引流等物理方法,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排出,行四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之,物理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物理治疗方法,发展已渐趋成熟。医护人员需参与患者操作全程,进行指导和陪伴,并依据评估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acy AM,Garcia Valdecasas JC,Delgado S,et al.Laparoscopy assisted coloteclomy versus open coloectomy for treatment of mon-metastatic colon cancer: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2,359(9325):2224-2229.
[2] 闫俊辉,赵少群,林汉群,等.胸部手术后早期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1):56-57
【关键词】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物理治疗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胃肠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胃癌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物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0例,男130例,女90例,年龄17-78岁,平均56.5岁,文化水平:大专以上56例,高中90例,初中及以下74例,均行结真肠癌或胃癌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及文化水平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物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即往健康史、年龄、现病史、麻醉及手术方法。对行动不便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观察患者是否需要协助,是否可独立行走,需要哪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监测心肺功能,包括肺病史、吸烟史、结合胸部X片、肺部听诊对患者的肺功能清况进行判断。教会患者行深呼吸练习,指导有效咳痰和咳嗽的方法,戒烟,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及目的。
1.2.2 术后物理治疗 ①肺炎的预防:因患者术后受麻醉药物的影响,易在肺部出现积痰现象,加之患者担心咳嗽不利于伤口愈合及伤口疼痛而不愿咳痰,可能引起肺炎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需保持患者肺容量,患者在清醒后应鼓励其做深呼吸运动,预防痰液发生积聚,依据患者情况对物理治疗方法进行选择,协助患者将痰液清除,患者痰量较可自行咳出者,只对患者指有效咳痰的方法和行深呼吸運动即可,而痰较多的患者,可行胸部振动法和叩击法。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端坐位,身体微向前倾,双手按住伤口,在行5次呼吸运动后,深深吸一口气,将痰液用力咳出,每小时可行2-3次的重复,致咳清痰液止。胸部叩击法是用手呈杯状接触皮肤,对相应胸壁行轻轻的节律拍打。②促进四肢活动:尽早行离床活动,可使肺容量增加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故多数患者术后第1d取斜坡卧位,第2、3d协助坐在椅子上,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尽早恢复行走。行上肢屈曲伸展手肘运动,及下肢脚掌摆动,对大腿及小腿伸展屈曲。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因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活动量少,易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肺栓塞,出现猝死或急性心力衰竭。可行早期活动进行预防,术后行适当的下肢活动,穿压力袜,注意脚趾的血液循环。④止痛:患者伤口疼痛会加重紧张和恐惧度,甚至对呼吸、血压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应利用有效止痛方法,进行物理疗法使患者放松,确保疼痛减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0.2±4.1d,术后出肺深静脉血栓2例,肺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110例术后住院天数为14.6±7.2d,术后出肺深静脉血栓13例,肺炎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9%。两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胃肠外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在规范肿瘤的诊疗,寻求循证医学证据,追求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和手术的微创、深化多学科协作、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综合治疗方面均有一系列新理念产生。其中物理疗法的应用对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消化道手术后常并发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气管插管、手术体位、术后患者咳嗽无力、体质下降、切口疼痛等原因,易导致深静脉形成和肺部感染,进而影响疾病康复进程。物理治疗通过拍背、深呼吸、有效咳嗽、振动、体位引流等物理方法,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排出,行四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之,物理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物理治疗方法,发展已渐趋成熟。医护人员需参与患者操作全程,进行指导和陪伴,并依据评估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acy AM,Garcia Valdecasas JC,Delgado S,et al.Laparoscopy assisted coloteclomy versus open coloectomy for treatment of mon-metastatic colon cancer: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2,359(9325):2224-2229.
[2] 闫俊辉,赵少群,林汉群,等.胸部手术后早期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