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本文就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了讨论,以期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注意。
关键词:“课改”;学生;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84
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滔滔不绝,教师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这曾经是我们课堂的真实写照。长此以往,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他们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不承担学习的后果。但是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他们应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不是完成教师“教”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亮点。温家宝总理也讲过,教育的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还要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制定课程方案主要是国家的责任,课堂教学改革则是我们校长、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为此,我校结合新课改精神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本学期加大对“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该方案以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素质教育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提出的“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大体如下:
创设情境——实施任务——检测反馈。“创设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检测反馈”通过提问、实验、练习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每节课都有紧扣重点和难点、时长为5-10分钟的反馈训练。“任务型导学”的课堂一般由3个左右的任务组成,每一个主任务又包括若干子任务。每一个任务大致有4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有调研、探究、阅读、查阅资料、思考、练习、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关键是小组合作解决没能弄懂的问题,没有“假合作”和“搭便车”,确保合作有效;展示成果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领;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效益。四个环节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导学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同学们听的局面,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知识吸收才会更快,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因为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规定每堂课教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任务型导学的基本过程是:1. 课前的学习准备;2. 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 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会对别人的质疑提供自己的见解……
三、学会交流和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任务型导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全班分成10小组,每小组5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激发求知的欲望
任务型导学强调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们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们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们表现活跃,小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阶段,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讲课”,声音洪亮,板书很好,有的甚至是妙语连珠。笔者细心观察学生们的表情,有激动、有喜悦、有探询。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动,以前上课的死气沉沉、冷漠厌学没有了,看得出课堂上确实是他们做主,因此学习有了积极主动性。笔者环视教室一周,墙壁上、黑板上,励志的话语、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看就出自于学生的手笔,在这样的气氛中,又怎能让人不生发拼搏奋进的力量。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我校这次课改的目的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真正实现教学“轻负、高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211417)
关键词:“课改”;学生;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84
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滔滔不绝,教师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这曾经是我们课堂的真实写照。长此以往,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他们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不承担学习的后果。但是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他们应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不是完成教师“教”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亮点。温家宝总理也讲过,教育的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还要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制定课程方案主要是国家的责任,课堂教学改革则是我们校长、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为此,我校结合新课改精神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本学期加大对“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该方案以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素质教育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提出的“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大体如下:
创设情境——实施任务——检测反馈。“创设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检测反馈”通过提问、实验、练习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每节课都有紧扣重点和难点、时长为5-10分钟的反馈训练。“任务型导学”的课堂一般由3个左右的任务组成,每一个主任务又包括若干子任务。每一个任务大致有4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有调研、探究、阅读、查阅资料、思考、练习、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关键是小组合作解决没能弄懂的问题,没有“假合作”和“搭便车”,确保合作有效;展示成果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领;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效益。四个环节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导学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同学们听的局面,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知识吸收才会更快,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因为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规定每堂课教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任务型导学的基本过程是:1. 课前的学习准备;2. 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 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会对别人的质疑提供自己的见解……
三、学会交流和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任务型导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全班分成10小组,每小组5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激发求知的欲望
任务型导学强调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们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们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们表现活跃,小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阶段,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讲课”,声音洪亮,板书很好,有的甚至是妙语连珠。笔者细心观察学生们的表情,有激动、有喜悦、有探询。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动,以前上课的死气沉沉、冷漠厌学没有了,看得出课堂上确实是他们做主,因此学习有了积极主动性。笔者环视教室一周,墙壁上、黑板上,励志的话语、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看就出自于学生的手笔,在这样的气氛中,又怎能让人不生发拼搏奋进的力量。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我校这次课改的目的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真正实现教学“轻负、高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2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