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改革的目的由培养单一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探索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出好的问题是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淺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以供同仁共勉。
一、教学设问要达到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交流
情感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教学,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使教学双边活动成为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科学的设问是培养课堂教学师生良好情感的有效方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向困难进军的动员令,指引学生冒着任何艰难险阻勇敢地向知识的峰巅进发,他们不会有疲惫之苦,却会有产生收获的喜悦。但是,在课堂设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注意设问的基础性,其次是设问问题的参与率。为此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产生各组的讨论结果;小组表演,学生点评;此两种方法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或是问题答案涉及概念较多。学生点将、上台板演,学生改错;此类方法适用于知识单一、简单的问题。这样在对学生充满信任、大家参与、相互竞争的热烈氛围中传授着知识。
二、教学设问要注意环节性与逻辑性
设问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为提问题而提出问题,要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层次关系、适时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要借鉴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适合学生的一定深度的设问。设问问题的层次关系是指以顺应学生思维生理活动为前提,以知识的难易为基础,问题紧紧相扣,层层深入;问题的适时性是指设问问题要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即便班上所有学生齐声回答,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起到一个推进作用,也违背了师生互动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设问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枯燥的知识加上和谐的音符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带来生命的希望。生物教学中设问的趣味性、幽默性,使紧张的思维轻松化,使严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对于生活常识,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相当的理论知识而熟视无睹。教师用轻松和谐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生物现象,让学生在较为融洽的气氛中接受生物知识。如:在讲授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时,我给学生讲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会引来很多蚂蚁”的现象。当时学生一个个就像雾中看花议论纷纷。于是我提示:淀粉在人的体内经消化转变成什么(葡萄糖)?由于病人缺乏什么激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产生什么现象(高血糖)?高血糖引发了什么病(糖尿病)?所以蚂蚁趋向尿液。学生对物质转变、激素对血糖的调节、血糖浓度、糖尿病产生相联系的知识系统,很好的理解了糖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活用古诗中的名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穿插在生态系统一章,说明温度对植物垂直分布的影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温度对植物水平分布的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明分解者对物质循环的作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等,让学生在诗意中理解、在古文化中体味生物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也可以活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指导生物教学,如克隆技术对提高动物繁殖速度,对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作用,可以用于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章的设问;宇宙飞船对太空新品种的培育,可用于生物的变异一章的设问等等。这些新的科学发展成果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探究的动力。
四、教学设问的评价性与纠误性相结合
设问也是一种最简便的知识检测和应用,它可以使学生去伪存真掌握知识的真谛。因此设问要注意严密性的原则,就问题本身讲设定材料与问题自然联系而不牵强;问题与所研究知识之间结合紧密。对照性的原则,提出的问题可以正、反两方面对照,也可以是本质和非本质方面的对照,还可以使学生易犯错误与正确的两方面的对照;这样在区别中掌握,在易混中纠误,使学生在应用中建立起攻而不破的知识堡垒。
五、教学设问要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生物教学设问包括以下几类:回顾性的设问、导入性的设问、激发探究性的设问、知识应用性的设问、延伸性的设问等。由此可以看出设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阶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题。决不能只是满足在课前五分钟设问,学生被激起了探究的心扉,教师开始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最后结果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荀子的名言。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每一个恰如其分、心境开阔、出其不意设问;不停的激起平静水面的涟漪,使课堂气氛波澜壮阔,探究热浪起伏不断,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化。
一、教学设问要达到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交流
情感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教学,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使教学双边活动成为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科学的设问是培养课堂教学师生良好情感的有效方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向困难进军的动员令,指引学生冒着任何艰难险阻勇敢地向知识的峰巅进发,他们不会有疲惫之苦,却会有产生收获的喜悦。但是,在课堂设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注意设问的基础性,其次是设问问题的参与率。为此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产生各组的讨论结果;小组表演,学生点评;此两种方法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或是问题答案涉及概念较多。学生点将、上台板演,学生改错;此类方法适用于知识单一、简单的问题。这样在对学生充满信任、大家参与、相互竞争的热烈氛围中传授着知识。
二、教学设问要注意环节性与逻辑性
设问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为提问题而提出问题,要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层次关系、适时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要借鉴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适合学生的一定深度的设问。设问问题的层次关系是指以顺应学生思维生理活动为前提,以知识的难易为基础,问题紧紧相扣,层层深入;问题的适时性是指设问问题要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即便班上所有学生齐声回答,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起到一个推进作用,也违背了师生互动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设问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枯燥的知识加上和谐的音符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带来生命的希望。生物教学中设问的趣味性、幽默性,使紧张的思维轻松化,使严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对于生活常识,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相当的理论知识而熟视无睹。教师用轻松和谐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生物现象,让学生在较为融洽的气氛中接受生物知识。如:在讲授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时,我给学生讲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会引来很多蚂蚁”的现象。当时学生一个个就像雾中看花议论纷纷。于是我提示:淀粉在人的体内经消化转变成什么(葡萄糖)?由于病人缺乏什么激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产生什么现象(高血糖)?高血糖引发了什么病(糖尿病)?所以蚂蚁趋向尿液。学生对物质转变、激素对血糖的调节、血糖浓度、糖尿病产生相联系的知识系统,很好的理解了糖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活用古诗中的名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穿插在生态系统一章,说明温度对植物垂直分布的影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温度对植物水平分布的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明分解者对物质循环的作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等,让学生在诗意中理解、在古文化中体味生物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也可以活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指导生物教学,如克隆技术对提高动物繁殖速度,对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作用,可以用于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章的设问;宇宙飞船对太空新品种的培育,可用于生物的变异一章的设问等等。这些新的科学发展成果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探究的动力。
四、教学设问的评价性与纠误性相结合
设问也是一种最简便的知识检测和应用,它可以使学生去伪存真掌握知识的真谛。因此设问要注意严密性的原则,就问题本身讲设定材料与问题自然联系而不牵强;问题与所研究知识之间结合紧密。对照性的原则,提出的问题可以正、反两方面对照,也可以是本质和非本质方面的对照,还可以使学生易犯错误与正确的两方面的对照;这样在区别中掌握,在易混中纠误,使学生在应用中建立起攻而不破的知识堡垒。
五、教学设问要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生物教学设问包括以下几类:回顾性的设问、导入性的设问、激发探究性的设问、知识应用性的设问、延伸性的设问等。由此可以看出设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阶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题。决不能只是满足在课前五分钟设问,学生被激起了探究的心扉,教师开始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最后结果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荀子的名言。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每一个恰如其分、心境开阔、出其不意设问;不停的激起平静水面的涟漪,使课堂气氛波澜壮阔,探究热浪起伏不断,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