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选修课目前已经是高职院校用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重要平台。但公选课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公选课进行优化,使学生根据各方面因素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真正实现公选课的价值。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院校;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262-02
一、前言
现在社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就是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公共选修课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一般包括科学、人文和哲学等,属于核心知识,此外还包括一些方法与实用技能,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与学习。它是使学生得到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通识教育的理念比较落后。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文气氛相对较弱,因此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另外,由于扩招生源过多,教学与师资压力过大,导致高职院校对于通识教育方面的思考力度不足。
相关分析表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而公共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必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三、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规范合理的教材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规范的公选课教材,他们有些使用网络资源教学,有些使用非高职类教材,还有些使用教师自己编写的没有编印成册的讲义,从而产生了教师“讲课快”、学生“听课忘”的现象。而教师考核的方式也过于单一,通常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而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考核从网上抄袭论文,教师也不仔细批阅,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怎样。
(二)随意开课但授课质量很低
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过多,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变大,只能够勉强完成规定的必修课内容,更不要说花费时间去研究公选课了。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公选课任务,很多教师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研发公选课的任务。专业教师的学科掌握范围有限,会造成公选课的种类单一的现象,并且许多教师是被动开设公选课,讲课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缺乏创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学生选课随意,只重学分不重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放在专业学习上,至于公选课的选择往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选课一般都是经过别人推荐或者看上課时间是否合理,并且大多数人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学分,他们通常会选择学分较高或者通过比较轻松的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大,导致教师讲课时不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只能单纯的完成授课任务。
四、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有效优化途径
(一)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公选课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一种依据,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思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只是规划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但对于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选课,并没有具体课程与选修方向的规定。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公共选修课纳入其中。在培养方案里边,可以把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零碎的课程整合统一起来,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类,例如社会、人文、自然、生命科学等,并要求学生在每个板块中分别选课且各个版块都要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公选课考核与监督力度,健全日常管理与奖励制度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公选课,而且在教学的业绩考评范围中也没有真正的将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此外,公选课一般都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这时教师已经下班不在学校了,根本没有教师进行查课和监督,这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缺乏了压力与动力,无法保证课程质量。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健全考核制度与公选课的评价系统,并将公选课归纳到正常教学的考核范围中,组织督导教师进行公选课的听课检查,同时还要把公选课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目,使教师从自身方面对公选课产生重视,从而把公选课的质量提升起来。此外,若将公选课纳入到精品课程的评选之中,教师讲课有了动力,更能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三)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选课,提升公选课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本身对课程十分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建议公选课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相关途径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与掌握,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开设课程。此外,要尽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需要与兴趣进行选课,不要盲目从众,并且在开课之前,校方应该通过校园网和宣传墙将可选课程公布出来。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该把学习过程加入进来,把最终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比如上课出勤率、课堂互动回答问题、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另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的考核,比如论文形式或卷面形式等,有了平时成绩,能够更加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培养师资力量,增强课程建设的水平
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授课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公选课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想办法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目前高职教育的情况来看,那些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称的教师,工作量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已经非常大了,若让他们再花费精力开设公开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重点培养工作量较少且精力较旺盛的年轻教师开设公选课程,并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择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均较高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学校还可以将指导青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纳入教师高级职称评选的条件之中,还可以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例如校外在职科研人员、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的形式开设公选课程,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可以丰富和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保证公选课的质量。或者,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组织素质高的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公选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它的开设与实际教师必须要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重视。通过公选课这一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容不迫的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与发展,并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顶层设计、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督、制度规范等全方面地对公选课进行改良与优化,并将公选课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公选课的价值发展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全方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香萍.高校公选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2,(3):82-86.
[2]邹茜茜,张正兢.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80-82.
[3]张香萍.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3(1):69-70.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院校;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262-02
一、前言
现在社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就是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公共选修课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一般包括科学、人文和哲学等,属于核心知识,此外还包括一些方法与实用技能,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与学习。它是使学生得到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通识教育的理念比较落后。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文气氛相对较弱,因此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另外,由于扩招生源过多,教学与师资压力过大,导致高职院校对于通识教育方面的思考力度不足。
相关分析表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而公共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必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三、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规范合理的教材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规范的公选课教材,他们有些使用网络资源教学,有些使用非高职类教材,还有些使用教师自己编写的没有编印成册的讲义,从而产生了教师“讲课快”、学生“听课忘”的现象。而教师考核的方式也过于单一,通常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而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考核从网上抄袭论文,教师也不仔细批阅,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怎样。
(二)随意开课但授课质量很低
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过多,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变大,只能够勉强完成规定的必修课内容,更不要说花费时间去研究公选课了。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公选课任务,很多教师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研发公选课的任务。专业教师的学科掌握范围有限,会造成公选课的种类单一的现象,并且许多教师是被动开设公选课,讲课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缺乏创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学生选课随意,只重学分不重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放在专业学习上,至于公选课的选择往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选课一般都是经过别人推荐或者看上課时间是否合理,并且大多数人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学分,他们通常会选择学分较高或者通过比较轻松的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大,导致教师讲课时不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只能单纯的完成授课任务。
四、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有效优化途径
(一)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公选课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一种依据,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思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只是规划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但对于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选课,并没有具体课程与选修方向的规定。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公共选修课纳入其中。在培养方案里边,可以把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零碎的课程整合统一起来,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类,例如社会、人文、自然、生命科学等,并要求学生在每个板块中分别选课且各个版块都要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公选课考核与监督力度,健全日常管理与奖励制度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公选课,而且在教学的业绩考评范围中也没有真正的将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此外,公选课一般都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这时教师已经下班不在学校了,根本没有教师进行查课和监督,这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缺乏了压力与动力,无法保证课程质量。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健全考核制度与公选课的评价系统,并将公选课归纳到正常教学的考核范围中,组织督导教师进行公选课的听课检查,同时还要把公选课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目,使教师从自身方面对公选课产生重视,从而把公选课的质量提升起来。此外,若将公选课纳入到精品课程的评选之中,教师讲课有了动力,更能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三)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选课,提升公选课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本身对课程十分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建议公选课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相关途径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与掌握,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开设课程。此外,要尽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需要与兴趣进行选课,不要盲目从众,并且在开课之前,校方应该通过校园网和宣传墙将可选课程公布出来。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该把学习过程加入进来,把最终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比如上课出勤率、课堂互动回答问题、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另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的考核,比如论文形式或卷面形式等,有了平时成绩,能够更加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培养师资力量,增强课程建设的水平
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授课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公选课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想办法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目前高职教育的情况来看,那些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称的教师,工作量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已经非常大了,若让他们再花费精力开设公开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重点培养工作量较少且精力较旺盛的年轻教师开设公选课程,并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择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均较高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学校还可以将指导青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纳入教师高级职称评选的条件之中,还可以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例如校外在职科研人员、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的形式开设公选课程,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可以丰富和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保证公选课的质量。或者,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组织素质高的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公选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它的开设与实际教师必须要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重视。通过公选课这一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容不迫的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与发展,并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顶层设计、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督、制度规范等全方面地对公选课进行改良与优化,并将公选课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公选课的价值发展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全方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香萍.高校公选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2,(3):82-86.
[2]邹茜茜,张正兢.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80-82.
[3]张香萍.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3(1):69-70.